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新闻标题制作须加强。按理,这是老生常谈。然而,之所以要常谈,因为确有常谈的必要。打开报纸不时能发现一些存有失当、失准、失真等问题的新闻标题。这些标题,影响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影响了新闻媒介的形象。一、失当《宁波香港开通全货机航线(引)/割了上海一块肥肉(主)》——读了这条标题有没有一种喜欢占便宜的人“挖墙角”的感觉?《假币骗孩子良心被狗吃了》,以暴易暴,还涉嫌骂人,妥否?《北仑塌方活埋三男》,感觉是不是有点冷酷?演员牛振华酒后驾车身亡,一家报纸就此而制作的新闻标题是:《一代笑星“终身禁驾”(主)…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生动、最有诱导力的体现,是最先吸引读者并引导阅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两千多种,每天登载的新闻浩若烟海,即使再好的新闻,要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少不了要借助标题的魅力。本文试就新闻标题问题作一探讨。一、标题效应的构成因素我们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一点也不为过。也许读报者有这样的体会:拿到一张报纸,总是先浏题目,遇到吸引人的标题,才会激起阅读的兴趣。这时,标题实际上发挥了吸引的功能。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如果意犹未尽,就会下意识地寻找…  相似文献   

3.
冯晓莺 《共产党人》2013,(Z1):99-101
主题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但是,对于我们许多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对主题报道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试图对主题报道的内涵进行梳理,有益于我们做好宣传工作。一、对主题报道本质和功能的理解第一,主题报道是宣传报道,不是新闻报道。我们知道,主题是观点和思想,它是通过对事实报道体现出来的。但是主题报道中的主题却与新闻报道中的主题有着本质区别,区别之处就是主题从何而来。新闻报道的主题是报道人对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提炼出的观点,它反映了事实本身的内  相似文献   

4.
王建基 《党史文汇》2004,(10):29-32
一 1987年5月9日,山西<临汾日报>发表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的副题是:老共产党员的一件义举;主题是:赵树理生前好友捐款为赵树理树碑.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人们看报总是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否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新闻标题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新颖的标题。如《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概括了新闻的精髓,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6.
一篇新闻一定要有一个主题,而且要有一个好主题。一篇新闻没有主题,就散,就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什么是新闻主题呢?我认为新闻主题就是一篇新闻作品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要表达的主要看法和观点。一个事件,记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记者的立场观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主题。我们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反复推敲,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挖掘出一个有意义的好主题。如何选择、挖掘、提炼新闻主题呢?我的体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选择意义重大的主题。一个新闻事件有时包含有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意义重大,有的意义一般,有的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要选择反映党的方针路线,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反映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典型意义,指导性强的问题作为新闻的主题。这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教育、启发、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在信息化时代,记者不可能也不需要有闻必录,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注重典型性与非典型性的区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处在大量的信息包围之中。它们通过各种传播渠道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们的受众面临着选择,作为新闻记者的我们也同样面临着选择。因为新闻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次次选择。“选择贯穿于新闻产品采集、写作、播发的全过程。新闻线索、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新闻主题、报道形式乃至稿件的播发时机和版面等。由此可见,选择是新闻记者的水平、本领、发现力和新闻敏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报纸已发展到厚报时代,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减少,不少人因此而"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所以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9.
李宝善 《求是》2013,(16):36-38
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党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这在当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新闻体制问题总有人认为中国的新闻体制不好,主张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传媒的时代。对这一说法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异议。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媒体无处不在,我们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的力量已经壮大到了我们不曾想象到的地步。既然媒体有如此的力量和作用,那么它也应该具有相应的责任。作为新闻信息流永不干涸、永不停息的推动力,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也就十分重要了。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新闻工作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报纸的生命。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要办得多姿多彩、充实丰满、拥有读者,就要努力推出佳作精品,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就如何在新闻宣传报道的视角、内容、角度、文风创新上着力谈些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2.
李扬 《唯实》2003,3(5):76-78
江泽民同志新闻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 ,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中国化。江泽民同志新闻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涉及的主题有 :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 ;新闻队伍建设 ;等等。江泽民有关新闻论述有机而科学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在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同中,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如何借鉴地方新闻专题的制作思维来制作国际新闻专题,突出其新闻价值,以期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但是,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信息爆炸年代,地球已变成一个“村”了。于是,“村”里的人就越来越关心“村”里的事儿。既然国际新闻已是“村”里的事,就和我们本地新闻一样有了接近性。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报人特别是作为一张市场化报纸的报人,要更多地思考怎样把自己“村”里的新闻报道好。为此,最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报纸在国际新闻的宣传报道中,特别是在国际新闻专题制作中,已取得了不少可取的经验。可以…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大辞典》对新闻标题的定义是:揭示消息内容,并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的简短文字。其主要功能在于最简明地向读者揭示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使读者可以在一瞥之中获知重要的新闻信息,满足先睹为快的读  相似文献   

15.
邓光东 《求实》2005,(4):13-15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的能力,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题中之义。这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运营的能力;加强新闻出版科学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市场调研,不断提高选题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要正确行使各项宣传职能,确保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宣传任务,真正成为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就必须牢牢树立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要正确认识这样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搞好新闻工作的指路明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报道。但这决不意味着任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件都有新闻价值。那么,该怎样发现、判断一个事实或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呢?这就牵涉到人们常常提到的新闻敏感了。新闻敏感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说法也很多。比较通常的观点是:新闻敏感是新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新闻舆论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目的是武装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对新的挑战,新闻舆论不仅要进一步审视自身,校正自己的方位、地位、职能、作用,还要审视自身的规律、原则、方法和更好地实现形式,以便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我们克服浮躁而守定一颗党的新闻人的初心,对于我们能够做一个有时代品位的新闻工作者,对于使我们的“理论”更加“彻底”进而构建东风压倒西风的新闻舆论态势,都极其现实、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五官,通常是指人面部上的器官,包括眼、耳、鼻、嘴、喉等。光从字面上理解,它们似乎与记者写新闻毫不搭界,可是,引申开来,细细分析,它却又和我们的新闻写作大有关系,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记者来说,如果“五官学”运用得好,对于他们快速成长、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益处多多。平时,在许  相似文献   

20.
新闻资源是有限的,但新闻资源又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怎样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着力开拓新闻题材,在有限的空间中把“蛋糕”做大?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记者,作为新闻采写的主体就必须以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身份站在时代的前列,感应时代的脉搏,追逐时代的浪潮和脚步,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并且,要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利用,采写出实用、有趣和新鲜的新闻,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