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道魁 《世纪桥》2011,(17):43-44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物质文化上,一方面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另一方面还要不失时机的推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精神层面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具有西方体育文化不可代替的价值,在今天这种社会环境下值得倡导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化师生、培育校园文化方面独具魅力,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起着特殊作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课程。  相似文献   

3.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结论: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生产、生活和封闭等属性,这些属性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文明、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精神与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育活动形式也更加倾向于全球化、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很多民族体育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淘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与文化也渐渐消失,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自豪感、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本文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晓军 《世纪桥》2008,(6):155-15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结论: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生产、生活和封闭等属性,这些属性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次生模式:边缘-中心文化互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文化间构建的对话关系中,诸文化各自的辐射影响力并不总是均衡的,由此所构成的中心-边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形成的某种形式上的强迫态势等问题,本文只作为分析的背景。本文关注的是:在多元框架下,处于边缘的民族文化在自我适应与调整中,主动向居于中心的文化靠拢所呈现的中心化趋向;以及由此导致民族文化发生部分变异,而产生出本文所言的“次生文化”。次生文化是以边缘民族原生文化为基础,经中心文化改造和诠释后形成的新文化样式。次生文化在努力地向中心社会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同时,又极力趋同于中心社会主流文化,是跨越边缘-中心的共兼文化形式。所以,它不仅对边缘社会有非常显著的、推动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心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次生文化的成因、现象、特征与作用,着重就次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在边缘与中心互动关系中次生文化的双重功能问题、在文化对话中次生文化引导边缘社会向双语文化发展的问题、以边缘文化次生化为重要途径的文化趋同问题、次生文化的理论识别与文化归类,等等。本文认为,次生文化在文化趋同大势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影响,是当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1.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民族观,是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其核心思想又一脉相传。中国传统民族观的核心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传统民族观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对边疆民族史学的学科构建,对当下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对建立文化自信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起步的。世界上任何经济模式和经济活动都渗入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有些发展迅速的民族,往往正是属于保持和发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可以说,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必将推动其经济的加速发展,而其经济的繁荣,又必然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贵州有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起步的。世界上任何经济模式和经济活动都渗入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有些发展迅速的民族,往往正是属于保持和发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可以说,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必将推动其经济的加速发展,而其经济的繁荣,又必然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贵州有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是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文化结构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构建首先要求高校制订配套政策,其次必须体现人文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唐萍 《求实》2005,(4):79-81
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如何在文化发展领域保持自己民族的优秀成果,又不固步自封。在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应予重视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建设应体现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感情和凝聚力的纽带,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载体。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论争不己的问题。尤其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资讯交流日益频繁,信息共享与日俱增。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因此,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传统文化的有关论述,意义重大。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经过…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营造强大的综合国力,必须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党的十六大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重要任务。 1.何为民族精神这一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但回答起来又颇费周折。要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辨明民族精神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7.
李雅娟 《学习论坛》2000,(11):41-42
一、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国际化的要求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这种趋势人们常称之为国际化。每一个国家都在努力扩大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高综合国力,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之精华贡献于全世界共同创造的人类文化宝库,同时又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已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更不能轻易放弃这个与整个世界同步前进的机会,加入WTO的努力正是中国在经济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强烈欲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78至1992年,是中国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尤其在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文革"结束后,中共首先加强对典籍文物等传统文化物态载体的保护;继而以"半介入"方式关注学界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后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形势下,突出传统文化的民族属性和意义。这个转变,实质是中共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族国家关系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这个认识转变尤其是对文化"民族"属性的发现和强调,为此后中共对待传统文化确立了基本认识路径。而影响这个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该时期面临的反封建与反自由化的双重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熏陶,使得全民族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个人品质、思维方式等逐渐趋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与风骨,成为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其系列讲话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0.
王诚宏 《世纪桥》2008,(3):147-148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创新当代中国的文化?如何推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笔者以为,一是必须传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积极吸收整合人类文化长处,不断强壮自身活力;二是必须弘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大胆进行文化价值观念更新,不断实现自我优化;三是必须把握民族文化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断抵御西化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