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历史、现实、世界、未来等视角阐述了十八大坚持“三个自信”的依据及坚持“三个自信”的要求.中国人探索民族复兴经历了从黑暗中摸索、曲折探索到成熟自信、走向自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成功是“三个自信“的依据;当今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对比,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自信,意味着反对动摇转向,也拒绝僵化封闭,要继续改革开放,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光辉灿烂的一生,就象滚滚东流的黄河,时而在宽阔平坦中度过,时而在急流险滩中拚搏;时而高歌猛进,时而迂回曲折。德国埃文维图·魏克德在《1976—1980年在中国当大使》一书中说,邓小平“的经历象圣经上的传奇故事”,具有神秘色彩。他们所说的“传奇”和“神秘”,最主要的是指邓小平一生中的“三落三起”。其实只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给以全面科学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落”和“起”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一生中的落和起并不是由于他个人的失误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他坚持正确的求实精神而遭到的错误处理。一方面当错误意见占上风时,他坚持求实精神、正确意见,且不作半点让步,而遭错误处理,被落下来;另一方面,当错误意见被人们普遍认同后,邓小平的正确意见在和错误的对比中显得很突出,就又神奇般成为他起的根基。因此,落和起之间的神奇性完全根源于邓小平坚持求实精神的正确性这一最根本点之上。  相似文献   

4.
曾辉方 《世纪桥》2011,(19):21-23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立足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视角,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的宏伟目标,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其所面临的"四大风险"也是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应对的风险。办好中国的事,实现中国现代化,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周有光生于1906年(时为清朝光绪三十二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他却自嘲"被上帝遗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第一次"落"与"起":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受处分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落"与"起":红四军前委书记落选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第三次"落"与"起":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与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三落三起"凸现了毛泽东无私、无畏、求实的人格魅力。每一次"起",毛泽东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每一次"落",毛泽东都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向权威挑战,不怕打击、不讲个人得失;都能顾全大局,身处逆境仍尽力工作和学习。用毛泽东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的无畏精神及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7.
江伴轩 《学习月刊》2012,(12):86-86
"党员",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称呼,对于他来说,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他年龄不小,党龄其实并不长,但是他一直都以一位老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只能冲在前,担当不能落人后,"先进性"在他身上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对于事业,他自我约束,奋力争先;对于他人,他始终坚守着"仁"与"善"。他就是武汉市江汉区地方税党组书记、局长李志勇。他所理解的"仁"是一种大爱。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说:"敢于对事业负责处理人,这是大仁大义。越敢处理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三个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蔚 《学习月刊》2014,(20):72-7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三个自信"重要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要准确把握"三个自信"的新思想,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路径,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突出体现"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小"处严起,从"小"处做起。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戒奢崇俭从"小"处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关系、区别、特征作了系统的论述"。中国模式"是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发理论的总结和归纳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形态理论创新实践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研究"中国模式",把握其特点,对于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定广 《学习论坛》2005,21(8):41-44
邓小平提出成为“世界公民”的政治前提,是对“中国人”身份和地位的肯定与坚持。以此为基础,“世界公民”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重内涵:社会主义中国必须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国要努力承担起对世界的一份责任;社会主义国家应以本国建设成就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世界公民”的本质特征在于民族性和全球性的互动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我就谈一下改革开放前后,石狮商品市场的起落变化。这几十年中,石狮市场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起二落"过程。石狮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众多,长期以来,华侨发展商品经济的观念、发家致富的历史对石狮人的熏陶和影响是深刻的,因此石狮人较早、较普遍有发展商品经济和做生意、赚钱的意识。石狮市场的"一起一落"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大革命"中,那时我们国家还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供应按人口分配,石狮因为是侨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反思历史、考察现实、展望未来,提出"不当李自成"的"赶考"命题,开始了中国走向富强的赶考进程。四十多年后的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并强调:"毛主席曾在这里发出号召,进城后要继续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继续艰苦奋斗,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中……我看只要照着毛主席当年说的去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自己!"  相似文献   

15.
当20世纪带着诸如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等物理学巨大成就被载入史册之时,一定不会少了这样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卢鹤绂。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工作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90年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共经历五个重要的时期,形成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实践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的共同道路;制度和特征、本质和目标、价值和属性代表着不同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揭示重心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于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路径和具体成就。开辟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揭示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17.
罗诗钿 《唯实》2011,(2):28-32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式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正>邓小平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比较长寿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众所周知,邓小平“三落三起”,经历曲折,却能在第三次复出之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综合国力随之蒸蒸日上,邓小平本人也享年93岁。那么,毕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又有哪些健康“秘诀”呢?  相似文献   

19.
辛向阳 《党建》2012,(9):21-23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一重要的论断,深化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月,邓小平曾幽默地对别人讲: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可能很有资格获得奖牌。1987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国客人的谈话中,曾经讲道:“我是‘三落三起’。”的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像邓小平这样“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极为罕见的。一位名叫乌利·弗朗茨的德国人也在《邓小平——中国式的政治传奇》中写道:邓小平“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计,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有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为使读者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经过及历史内幕,本刊从2003年第一期起,连载即将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所著《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