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自然双重因素的制约,从恩施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看,全州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建设"美丽恩施",必须进一步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固有瓶颈,创新探索理财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力促市场激活、产业升级、城市发展、人民幸福,让"老少边山穷"的恩施人民  相似文献   

3.
刘尚希 《前线》2013,(12):52-55
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并为中国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过去35年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他改革都与此相配套;而这次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洪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中,抢抓战略机遇、发挥优势、创出新特色,从而进一步实现富民强区、建设和谐洪山的战略目标,意义十分重大。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不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更应是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13,(6):58-59
吴忠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工作方向,努力做到坚持四个突出,建设四型财政。坚持突出开源节流,着力建设发展型财政。坚持支持发展和涵养财源并举,发挥预算、补贴、以奖代补等财政工具"四两拨千斤"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一是壮大骨干财源。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支持"五优一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战略主导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二是夯实基础财源。不断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确保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激活替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7):18-19
长期以来,我们讲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常用“国家管理”一词,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新概念。治理与管理虽非截然对立,但有原则性不同,至少有以下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7.
国家财政体制变迁既是"两个比重"危机直接推动的结果,也是地方财政缺口强化的结果。在行政性分权的"包干制"向经济性分权的"分税制"变迁过程中,作为行动者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包干制"阶段经常陷入讨价还价的拉锯战,而不断强化中央政府收入的"分税制"阶段则直接促成了地方政府的政治依赖行为,而且这一变迁过程还意外地引发了路径依赖型和政府创新型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从财政体制视角而言,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顶层设计、优化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及促进项目运作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整体性治理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1,(6):28-28
德国的财政体制分为联邦、州、地方三级,其实行的财政平衡制度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霍修勇 《湘潮》2014,(5):39-40
我国财政制度一直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实施分税制,到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现代财政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财税体制改革之路。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4月8日下午,习仲勋在中南组讨论时说:"看来,在计划、财政、外贸、外汇、物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方面,都有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为了更加直白,他甚至做了人胆比喻:“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然这些话是借用的话),可能几年就上去了,但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了。”此外,习仲勋其他一些类似的讲话深深触动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谋求财政变革的思想逐渐萌生。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5,(1):14-16
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湖南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财政制度保障的要求,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完善收入征管机制、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理顺财政体制、强化支出绩效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1.
周霖临 《廉政瞭望》2010,(16):60-60
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围绕建设“和谐城、爱心城”总体目标,以建设“四型社区”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许顺富 《湘潮》2014,(2):44-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而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全会的最大亮点,是第一次用“治理”取代“管理”,成为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陈鸿 《实事求是》2008,(4):30-33
国家财政支农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国家应建立“全面和谐项目型”财政支农体制。该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在体制的宏观层面,应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变量递增”模式、支农投入的“分工协作,依法统管”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体制的中微观层面,亦即具体项目的管理上,应建构与法律、阶段、公正、实情和谐的立项预算机制,建构与招投标的对象、过程、结果和谐的实施机制,建构与项目的进程、范围、监督目的和谐的监督机制,建构与项目的国际标准、国情、进程和谐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3,(36):54-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引发了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关注,被誉为中国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这一目标,应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立足国情,根据条件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安全和加快工业化及突破"贫困陷阱"等因素,中国建立起能够贯彻赶超战略的高积累体制,此时财政的主要功能是将分散的剩余集中到国家手中用于建设,这个时期的财政也可以称作"生产建设型财政",它保障了中国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虽然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8.
实施“六型财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部署.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掌握统筹兼顾这个基本方法,牢牢抓住经济发展和支出监管这两个重点环节,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创新观念、法治观念、责任观念和服务观念.强化自身素质.提高理财水平.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 《党建》2014,(12):1-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孙宝洪 《新长征》2014,(12):14-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的重要性《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