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启明 《世纪桥》2014,(3):78-79
门阀现象在中国历史大致从两汉延至隋唐。门阀势力在东晋一朝达到极致。东晋门阀政治使门阀士族一时风头无二,士族专权,皇权不振,皇权受制于士族,贯穿东晋一朝的始终,但门阀士族最终仍无法避免衰落之势。  相似文献   

2.
何承 《前线》1965,(15)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目前我国城乡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运动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彻底革命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组织这四个方面进行清理和基本建设,打退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燕华 《学习论坛》2002,(10):21-23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萧条、恢复发展和衰退几个阶段 ,其发展与兴盛的原因可概括为 :世界政治经济运行间或提供的发展机会 ,国内政策暂时的鼓励和支持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投资、积极经营。其发展缓慢和衰退的原因则有 :帝国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侵略 ,封建势力及官僚资本的压迫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畸形性、落后性等。概括而言 ,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环境 ,合法的政治、经济地位 ,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 ,对近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尹红  李亚平 《世纪桥》2008,(7):17-18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武器。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民权政治思想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对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改革是古巴人民革命为改组社会和经济结构、消灭美国垄断资本的大庄园和本国半封建势力的大庄园制和发展国民经济而采取的一项决定性的步骤。古巴人民把1960年命名为“土地改革年”,经过这一年的土地改革,控制古巴农村的美国大庄园主的特权以及本国大庄园主的牛封建势力已经在古巴的自由土上地上被消灭了。古巴农民重作自己土地的主人,并且正满怀信心地在革命新阶段中为继续推进土地改革,实现农村合作化和发展多种作物经济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正"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是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一个共同回答,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西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十分特殊,邓小平及其领导的西南局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政治上,西南曾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巢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国民党在溃逃时潜伏的大批残余势力,同地方封建势力勾结,组织土匪,发动暴乱,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剿灭土匪、肃清匪特、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  相似文献   

9.
政治选举"是公民(严格地讲是选民)对政治候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1]亦即决定政府、议会任职人员的参与活动,是公民最基本的参政活动。一般来说,传统的观点认为,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参与来限制、削弱王权和封建势力,争取  相似文献   

10.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京 《唯实》2005,(6):59-6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奇迹”的到来,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但是,由于成长后的新事物对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不断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也受到了极大考验,台湾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问题。一、政治层面的道德问题随着强人统治时代的结束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台湾的一党专政开始转型为类似于西方的多党政治。然而这种政治民主化并没有成为推动其社会全面发展的枢纽,反而与政治上的反道德现象同步发生,黑金势力成了台湾的政治癌。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传统…  相似文献   

12.
《红岩春秋》2011,(5):55-58
位于永川最北端的板桥区(今板桥镇),在新中国成立前隶属于铜梁县,辖板桥、三教、寿永、云龙、永嘉、安溪、新民7个乡镇,地处东西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其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经济富庶,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前夕,这里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封建势力颇为强大,它们相互勾结,肆无忌惮地压榨人民,镇压革命,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3.
陈楚亮 《学习月刊》2010,(22):10-10
政治选举“是公民(严格地讲是选民)对政治候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亦即决定政府、议会任职人员的参与活动,是公民最基本的参政活动。一般来说,传统的观点认为,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参与来限制、削弱王权和封建势力.争取资产阶级大多数人享有选举权.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发生一百周年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运动。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辟中国社会历史的新纪元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步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经济上改变落后面貌,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在文化上则是变革传统文化为近代文化,以充当政治经济变革的先导。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上世纪末兴起的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就是试图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革新,以挽求民族危亡、振兴民族的一次巨大尝试。这次运动虽然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残酷的扼杀了,但是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在文化上提倡和推动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试图对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在提倡和推动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转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间势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支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间势力初步形成时期。中间势力之所以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和凝聚,一方面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盘剥、政治压榨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感召力引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因其较长的民主历史和民主的政治体制而享有"亚洲民主橱窗"的美誉。菲律宾民主体制的确立,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与地理成因。然而,由于传统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盛行,以及政治家族对国家政治、经济资源的控制,菲律宾的民主政治发展陷入困境,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张永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六十年代以后才有较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相对于斯密以后19世纪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而言的。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是针对封建势力及其残余影响而提出和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间的有机互动不断增强,国际产业转移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深层经济动因.东亚产业转移促使东亚国际政治地位显著提升,奠定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东亚主要国家(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均出现新变化,传统雁行模式逐渐式微,导致各国(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有升有降,从而对东亚主要国家(地区)间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中、日、东盟关系开始微妙调整,三边互动逐渐显现;中日韩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北亚合作趋势加强;台湾经济对中国大陆依存度加强,台独势力将受遏制,等等.  相似文献   

19.
《求实》1990,(3)
江西大学历史系喻继明同志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剖析》一文中,分析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的形成、发展时认为: 在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深受封建专制的压迫,经济上也受到种种束缚,他们正是以议会为阵地,以议会的权力为武器与封建王权展开斗争,才逐渐增强了政治、经济实力。当资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深切感受到议会的优越性,便在政治上推崇备至,把它作为统一、协调本阶级内部利益、各利益集团同国家之间关系的有利场所,并用其民主的旗号来缓和同被压迫、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人资本主义刚刚摆脱封建的压迫开始自由发展,资产阶级因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国家的重重束缚记忆犹新,因而非常  相似文献   

20.
李永芬 《世纪桥》2008,(5):147-148
菲律宾因其较长的民主历史和民主的政治体制而享有“亚洲民主橱窗”的美誉。菲律宾民主体制的确立。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与地理成因。然而,由于传统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盛行,以及政治家族对国家政治、经济资源的控制,菲律宾的民主政治发展陷入困境,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