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7-117
新华社2009年12月下旬报道,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从2010年3月1日起,学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要予以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得决定退学或开除.而且不能逼迫其转校。此外,学校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一旦发现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或辍学学生,及时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由我国教育理论家周弘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周老师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表明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有实践意义。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突破应试教育的僵化体系针对中国现实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对待孩子应该像农民对待庄稼,考虑孩子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欣赏和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责备孩子,而应反思教育者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2016年,北京有1400名3到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只有18.7%在园接受学前教育,有28%在特殊教育机构。743名没有入园的孩子中,717名有学前教育需求。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相比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接受正规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将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奠定基础,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广大家长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1,(8):59-59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有爱心,进行“善良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4年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教育关系每一个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教育制度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2014年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3,(1):59-59
1.如果你已婚,要与配偶有更多互动关系,甚至要多于与孩子的互动。孩子最严重的不安全感来自感觉到:父母的婚姻其实不稳固,不长久。  相似文献   

7.
王萍 《中国人大》2014,(5):22-23
培养一个体格健康、心灵健康的孩子,培养一个有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孩子,2014年,公众在期待。当一朵朵追求教育公平、注重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的改革浪花汇集成一条澎湃的河流时,全国的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必将浩浩荡荡、势不可当。  相似文献   

8.
杨开保 《半月谈》2004,(23):58-59
孩子善于模仿和创造,但是,家长和学校如果不加以引导,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半月谈》2004,(20):52-57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青少年教育主题:伙伴群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独生子女最大的心理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独”,以致于许多楼群里差不多每个窗前都有一个孤独的孩子向外观望或凝视成群嬉戏、打斗的麻雀,他们与水泥墙为伴,成为生活的旁观者,不知怎样介入生活。于是,就有了“怎样使现今的孩子从孤独环境中解脱出来,并具有乐群交友的群体意识?怎样使他们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人’转变为善于与人合作的‘社会人’”的神圣忧思。答案就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对青少年进行伙伴群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2.
在广袤苍凉的青藏高原,有成千上万个贫困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教育,他们无助、渴盼的眼神就像铺天盖地的格桑花一样令人震撼。安徽合肥女高级工程师洪波,数次西部之旅使她与高原上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为使他们能和内地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洪波创建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几年来,在这位执着女子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接受帮助的孩子达2万多人,这些孩子的张张笑脸一如高原盛开的格桑花,给雄浑的西部引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3.
吃饭教育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条,就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据我记得所见  相似文献   

1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05年初下定决心从台湾来珠三角创业后,宋秋萍夫妇先去为孩子选学校,最后选中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最主要因素在于它是一所与台湾教育接轨的基础教育学校,孩子今后回台湾上大学也好办,或者万一要中途转学回去也有退路。”宋秋萍说。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与分析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城市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增高,0至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引起了更多家庭的注意,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期教育机构,无数的早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小区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     
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来讲,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子不教,父之过。”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把自己孩子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然而,面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不少家长和老师却明显缺乏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萧淑贞 《台声》2003,(7):24-25
我与阿月在哈佛相识。去年,我在哈佛做访问学者,阿月陪同她做访问学者的丈夫。初见阿月,是在孩子学校附近的公园。那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她的儿子与另外一个台湾孩子一起玩,起了一些小争执,阿月将他们叫在一起,和颜悦色,又循循善诱,让两个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直至两人都满意地离去。人种在异域总是显眼而敏感的,同样的肤色容易有心理的亲近。互致问候后,才知道她来自台湾,而我的女儿恰好与他的儿子在同一个班。我称赞她:“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很特别。”阿月谦虚地说,我是搞幼教的。简单的寒暄之后,心下也没有太在意,只以为是偶然的相遇。…  相似文献   

18.
《前进论坛》2008,(10):40-40
母爱是每个女人的天性,在农工党党员、苏州市立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浦彦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她一直有个朴素的心愿,希望能与贫困孩子结对.一方面为贫困孩子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一方面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接受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菁 《当代广西》2006,(4):24-25
农村基础教育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区农村办学水平,为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学提供条件,真正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融入到国际文化氛围里,已成为教育选择的趋势。但是,高达百万元的出国留学费用对很多想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子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而跨国高等教育形式——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以相对低的成本接受国际教育,吸引着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家长中,有的是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中外结合的教育,将来可以从事外贸;有的是有驻外经历的政府工作人员,比较认可国外教育;还有一部分是想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来让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