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海两岸现状有两大特征:第一是至今尚未统一;第二是两岸各自在自己的法理上都确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正是《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事实依据。而大陆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及两岸对同属一个中国具有相似的认知,为台海和平稳定提供了历史依据。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反独、促统”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先后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跨越海峡的握手缓和了两岸气氛,符合时代潮流,深得民意支持,台独势力受挫,泛蓝士气大振,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连宋大陆之行的时代背景连宋大陆之行是国际和海峡两岸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民意驱动。在2004年12月台湾“立法院”选举中,以民进党、台联党为主的泛绿阵营争取“立法院”席次过半、以…  相似文献   

3.
“和平解决”是美国进攻性政策渐次破产后的衍生物,自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是否符合这一政策即成为美国是否介入台海以及是否继续对台军售的先决条件和唯一借口。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华盛顿既最大程度上约束了大陆在两岸事务上的自主性,又主动限制岛内的“台独”倾向,“双管”的目的意在维持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权力与利益。  相似文献   

4.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台海政策随着美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美国台海政策新变化,即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大幅提升,正进入新的高度,美国台海政策主要出于美霸权利益考量,美国通过曲解“一个中国”原则与维持台海所谓“现状”企图达到两岸长期的“不统”、“不独”与“不战”状态,以便美国长期操控两岸、从中渔利进而防范延缓中国的崛起。然而,随着两岸各自的变化,美国左右逢源、平衡两岸的台海政策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矛盾与巨大风险,并将因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难以为继、濒于破产。  相似文献   

6.
金门炮战是特殊历史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一场特殊战斗,不仅达到大陆预期的政治斗争效果,还有两个创造性的重大收获。通过挖掘这场炮战所蕴含的斗争智慧和艺术认为,要应对当前复杂而敏感的台海局势,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策略上必须既要强化祖国统一的紧迫态势又要采取灵活的策略措施,既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又要重视宣传、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手段,既要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又要注重彼此心灵默契。  相似文献   

7.
台海局势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目前两岸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从陈水扁在2006年2月27日宣布“终统”及准备“制宪”的讲话来看,我们还不能排除“台独”势力在2008年大选之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可能性。但是,陈水扁的“搅局”并不能改变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以2004年底台湾地区“立法院”选举泛蓝胜出和2005年春连战、宋楚瑜等人相继访问大陆为契机,同年年底“三合一”的县市选举泛蓝大胜为标志,“和解———和平———和谐———统一”将是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这是我们学习孙子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2008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即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特色经济机制;倡导中华文化;扩大人员交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等。“六点意见”是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客观分析当前两岸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立的指导性纲领,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及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伟大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进党的政治走向,特别是其大陆政策走向已经成为岛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陆政府希望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的形势下,民进党能够顺应两岸潮流,在两岸政策上有积极、正向的转变。但纵观台湾岛内外的政治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无特殊情况,民进党的大陆政策难有实质性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未来"民共关系"发展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大陆出台了—系列重要对台政策,有效遏阻了“台独”发展势头,降低了两岸的对立和紧张,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大陆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岛内民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台当局靠“两岸对抗牌”已很难获取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台海局势依然严峻 ,并呈现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态势。为了掌控台海局势 ,真正把国家统一落实在切实可依的平台上 ,“回击挑衅、惩戒台独”是诸多战略决策中最能适应当前战略格局发展态势的抉择。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要在中央正确决策下统一行动。同时还必须对由此造成的台海局势演变审时度势、正确应对。严惩台独不是单纯军事行动 ,它是服从于掌控台海主动权、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局的。在这背后有着中国和平崛起的宏大历史背景。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从中国式的崛起的内在要求上进行战略思考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倡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平基调,把“和平发展”摆在对台工作的首位,“为两岸的‘过渡阶段’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将会对缓解两岸紧张对峙关系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在国家意志、人民共识、法理依据上形成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强大震慑,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世界和平。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依据、现实依据,还要深入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历史依据。一、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她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地理角度看,在远古时代,台湾本和大陆连在一起,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形成海峡,未沉…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进入了两岸交流议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应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对两岸和平协议问题做出最新的回应。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法理基础是主权和治权可以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分裂属于治权的分离。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障碍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出暂缓政治谈判的主张,法律障碍在于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导致的和平协议被否则的后果。和平协议的性质和使命应得到重新认识,"一个中国"的解读更应具有灵活性,同时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修订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对台问题的论述,丰富完善了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报告首次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两岸签订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两岸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表明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既尊重客观现实,又与时俱进,既保持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又在策略上更加灵活、务实,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百姓论坛,2014年6月20日至26日在台湾高雄市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华文化学院为指导单位,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百姓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和台湾百姓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等有关社团协办。来自两岸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稳定和发展的一个敏感问题,历来为两岸所高度关注.在马英九时期,两岸保持默契,台湾在加入国际组织方面有所突破.但在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亟待研究.回顾和梳理两岸在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方面的博弈历程可以发现:台湾单方面的“硬闯”无济于事,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台湾必须跟大陆积极协商,取得大陆的认可或同意.未来大陆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要坚持5条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先两岸、后国际原则,政经分离原则,个案处理原则,暂时维持现状原则.台湾参与某些国际组织的活动,必须使用适当身份、名称,否则就会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要与未来两岸统一后的制度安排相挂钩.  相似文献   

18.
"大陆形象"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两岸和平发展氛围下,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大陆形象"日益凸显。良好的"大陆形象"塑造有利于大陆同胞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有利于对台湾地区形成吸引力,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更是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前途和命运。由于西方社会媒体、台湾政党政治以及台湾媒体市场化取向扭曲了"大陆形象",中国大陆需要对"大陆形象"作明确的形象定位。积极发展信息公开、媒体解限、文化交流等"软实力",获取台湾同胞的认可。要注重提高公众形象意识,注重民间力量对塑造"大陆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8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海峡法学论坛”如期在福州西湖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由包括我院在内的11家单位承办。来自大陆和港台地区的260多位专家学者、司法官员和律师就“两岸经贸合作与权益保障”展开研讨。截至开幕时,论坛组委会共收到论文140多篇。中国法  相似文献   

20.
蔡英文当局拒不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变本加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推行"实质台独"路线,蚕食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制造两岸敌意和对抗.两岸关系虽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这不仅表现为两岸关系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制造"台独"冒险的现实威胁,也面临美国等国际势力深度介入台海事务的干扰.蔡英文当局尽管不断挑战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但不能撼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不能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两岸关系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重大趋势性变化.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规律来看,决定未来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趋势的根本因素是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陆一方面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蔡英文主政两年多来两岸关系的现状,更应以此为基础科学地判断未来两岸关系面临的风险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