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张杰 《湘潮》2016,(4):26-30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的一个进步团体,84名会员中有19名女性。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关系,她们是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留法学生政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才干,促使她们迅速成长。探讨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关系,对于深化新民学会的研究,以及弘扬湖湘女杰精神,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安林 《湘潮》2015,(3):68-72
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一共有20批大约1600多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湖南籍的有300多人。本文试就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重要贡献做一番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一、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五、组织勤工俭学学会 以李立三、赵世炎为代表的这一派,为了加强对在法勤工俭学生和华工运动的领导,曾提议建立“共产主义同盟会”,由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称之为“劳动学会”。该会最初的8名成员是:李立三、赵世炎、吴明(陈公培)、鲁易、袁庆云、周钦岳、熊自难。 1921年3月1日,劳动学会联合勤工俭学讨论刊社、勤工俭学互助社、勤工俭学第一组、  相似文献   

4.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5.
百年风采     
正100年前,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重庆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的重要输出地,输送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同时以赵世炎为代表的渝籍青年也从全国各地汇入到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中。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  相似文献   

6.
温长松 《当代党员》2023,(Z1):98-99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青年特别是学生中传播,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为我们党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来自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等地)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7.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源起于辛亥革命前后,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鼎盛。这场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运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一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革命史增添了光辉绚丽的画面,给后人、特别是给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奋勇前进的青年一代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回首百年,当人们透过一个世纪的革命风云,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运动的策源地——保定,则成为人们追忆留法勤工俭学历史不可绕开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页。他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经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的洗礼,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其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成为中国第一批最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留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并非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它是一场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实践出真知,先进的实践造就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组织活动家。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同华工、勤工俭学学生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赵世炎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缅怀赵世炎无产阶级革命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其革命精神,激励今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遵循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特就赵世炎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予以评介。 一、与工人打成…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5,(1)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有醴陵县阳三石,1919年,积极参加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在法国组织了领导勤工俭学运动的“劳动学会”和留法勤工俭学学会。1921年4月,李立三和赵世炎曾写信给蔡和森建议创建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为了恢复重建,急需大批劳动力,因而放宽了对中国青年的入境限制。在一些进步社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当时不少中国青年学生先后赴欧洲勤工俭学,从而形成了一股勤工俭学的热潮,史称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13.
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李东汉 《湘潮》2005,(3):55-55
“十五”期间,岳阳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开展面已达100%,有校办工业企业63个,农村有基地30480亩。2003年经省综合考核,岳阳市勤工俭学工作位列全省前茅,成为岳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立足资源,确定勤工俭学的发展思路。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抓住广大农村学校和农业这个大头  相似文献   

15.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16.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郑超麟是我国五四时期旅法勤工俭学生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担任《向导》周报日常编辑 ,又是《向导》周报主要撰稿人之一。郑超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聂荣臻元帅从江津县乡间走出之前,有过怎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告别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作者从女儿的角度深情讲述了一个伟人成长中的一段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19.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的旅欧党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坚强组织。他们与国内建党建团活动者遥相呼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中国革命开辟出新天地。上海在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