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他没有哭,他一直认为眼泪不属于刑警 !尽管刑警很苦,也很累,但他喜欢这个行当,他说刑警最能表现男人的性格、体现男人的风范。  相似文献   

2.
渴望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总经理却上了一个老骗子的当。整整三年,他被骗走的是感情、孝心和金钱,留下的是尴尬和苦恼。近些日子,刘越非常烦恼!小伙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情深意切寻找到的爸爸竟是个“冒牌货”。日前,小伙子来到《重庆晨报》要求刊登声明:“刘世先不是我爸爸!”并向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报了案,请求刑警捉拿他的“假爸爸”。身世之谜,亲生父母在哪里过去,刘越只知道自己出生在重庆永川市小桥子乡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爸爸刘大兴在乡信用社当会计,妈妈王珍在乡下务农。高中毕业前夕的一天,他代替妈妈去村里开会…  相似文献   

3.
张硕文  米玉文 《公安教育》2009,(8):F0003-F0003
2009年5月5日.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刑警学院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刑警学院政委、党委副书记张长明主持。张长明政委首先代表学院对报告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刑警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党和人民要求我们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民警察。今天,英雄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与我们坐在一起交流,这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警察这份职业的责任与光荣。对刑警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命如炬     
“刑警是男人的事业”1991年,吴鹤杰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浙江省萧山市公安局政保科。1995年,因为工作需要,他被调入市北派出所当起了责任区民警。尽管一直以来想当刑警的愿望没有实现,吴鹤杰始终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大量的群众工作实践中,他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如何依靠群众做工作。所有的这些都给他今后踏上刑警的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吴鹤杰因为工作出色,从一名普通民警走上了中层领导的岗位,调任城西派出所副所长,成为当时公安局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干部之一。2000年3月,吴鹤杰终于开始了他梦寐以…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凶手     
有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因与人发生争执,捅了别人一刀后逃之夭夭。刑警赶到后,根据目击者提供的情况,在一家商场里找到了这个浓眉大眼的凶手,可这个小伙子说自己一直在这儿,根本没有离开过商场,商场的经理和周围的人也证实了这一点。可目击者却一致确认,从相貌和衣着上看,这个小伙子就是那个作案者。然后,刑警又去化验了凶手留下的指纹,结果指纹不是小伙子的。刑警队长老孙忽然明白了,于是,他叫助手去查了小伙子的户口本,果然如此。根据这条线索,刑警很顺利地就把凶手抓到了,当然凶手不是这个小伙子。你知道凶手是谁吗?2003年第4期“请您当探…  相似文献   

6.
刑警札记     
刑警札记唐抒一、刑警出更仲夏之夜.我们一行数名刑警驱车前往谷城逮捕人犯。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趁夜深人静之机,很顺利地就将4名案犯—一捉拿归案了。但使我总搁不下的是那名叫常友德的销赃犯。他虽未进不惑之年,却像年逾花甲的老头.身子瘦弱矮小,灰黑的面颊...  相似文献   

7.
功底与运气     
不管你相不相信,当刑警的人许多都信运气,这一点儿,有点儿像打牌的人相信手气。跟刑警在一起聊天,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段子:某年某月的某起案子,查出了一条线索,眼瞅着似乎只要将这条线索查清案子就破了,但结果是:线索查清了,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而另一条看起来不像样的线索却把案子破了,于是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玻案,的确存在运气的因素。我认识一位老刑警队长,干了大半辈子刑侦,却只立过一次个人二等功,谈起那次立功,他说是运气好,如果不是运气好,他这一辈子都可能立不了功。那年城里发生了系列撬盗保险柜案件,局里…  相似文献   

8.
出猎     
刑警潇洒,谁又知潇洒背后有无奈刑警神勇,谁又知神勇同时伴苦难欲知刑警的无奈与苦难,请看── 上篇:众里寻他千百度 尽管凶杀案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且地点又在近年来成为浙江省嵊州市区商贸繁华区的三江城内,但由于整个发案过程实在突然,因此,当接报后火速赶到现场的 110处警车,将只有进气没有出气的伤者疾送医院时,众多围观的人群,依然说不清凶手的模样,更道不明凶手是如何离开现场的。 仅仅就在留于现场的两名巡警向围观群众查询凶手去向的当口,从已到医院的110处警车上传来信息─—伤者已死,案件性质骤然升级。  …  相似文献   

9.
特别刑警     
特别刑警马松涛,石沁源说他特别,因为他压根儿不象刑警。矮矮的个子,胖墩墩的身材、圆圆的肚皮、一双精明的眼睛,活脱脱一个生意人的形象;他确实也还不是一名刑警,因为他只是刑侦队的一名专职司机,一名职工,还没有挂上“侦查员”的头衔。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司机,...  相似文献   

10.
严骏 《民主与法制》2014,(22):48-50
你相信吗?一位女士到法院起诉要求与先生离婚,却被法院告知十年前在另外一个法院自己已经“被离婚”。完全蒙在鼓里的她尽管与先生聚少离多甚至是不见面。但她认为自己还是他的人。那个“他”,其实不是一般人,而是国内闻名的“钢铁大王”,是腰缠万贯的巨贾富翁。结发妻子何故“被离婚”?当事人何故成了“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刑警学院的吴旭芒教授今年74岁了。他是我国著名的足迹专家。在他的一生中,和足迹研究为伴,练就了一手绝活,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走入警界是一次偶然吴旭芒的老家在湖北。1950年,当地公安机关要侦破一起案件,其中牵涉到许多外文书信。于是,一位参与办案的公安人员就找到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吴旭芒翻译这些材料。很快,吴旭芒就完成了这个任务。毕业后,他就到了省公安厅搞外文翻译。1954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中国刑警学院。那时,学院正在初创时期,没有正式的教材,他们就自己编教材。教研室就把编写足迹检验教材的任…  相似文献   

12.
从外表看来,他普通得如同场镇上刚刚赶完集的农家汉子,不修边幅、行色匆匆。但是再棘手的案子到了他手里,往往都会迎刃而解。在15年的刑警生涯中,他负责侦破的案件有700余件,协破的近50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近300人。从1998年他担任刑警中队长以来,辖区内的疑难案件、大要案件八成以上都是他主办或参与侦破的——他就是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朝天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刘荣恩。  相似文献   

13.
楼煜 《人民公安》2014,(20):68-69
他不是刑警。没有追凶缉逃的曲折经历;他也不是特警,没有搏战犯罪嫌疑人的显赫事迹。但是,他却有着与其他警察不同的才能——他先后制作了《防盗防骗指南》、“春运版三国杀”、《铁警漫说》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图文宣传资料,引起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旅客眼中的“神奇小乘警”。他就是杭州乘警支队的“85后”民警何能。  相似文献   

14.
特急传真     
特急传真王晓楠这一天,峡口市刑警队长朱力因为半年前发生的那起震惊全国的馆藏文物古铜敦被盗案,而到市郊一位眼线那儿收集情况,可是刚到没多久,BP机响了。是小刘呼他,说别局长有急事找,让他马上回局。一听“急事”二字,这位刑警队长浑身的肌肉顿时鼓了起来,他...  相似文献   

15.
一位优秀刑警,竟然找不到自己家的门。这不是作秀,也不是耸人听闻,郑志文的故事或可让你了解真实的刑警。  相似文献   

16.
见到葫芦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韩宪春时,惊奇地发现这个被刑警们称为破起案来像拼命三郎的刑警队队长长得慈眉善目,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让人怎么也无法将他与那个以突破死案而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刑警队长联系到一起。1996年11月,曾任葫芦岛市公安局经侦科科长的韩宪春走马上任刑警支队支队长。上任后,他既没有踢出所谓的“头三脚”,也没有抡什么“三板斧”,而是和同期上任的政委刘杰一起在民警中展开了广泛的谈心和征求意见活动,以支队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优点、你对支队建设有何建议、你心目中的支队领导应该啥…  相似文献   

17.
乡间小路     
再看到那条乡问小路,它已然更换了自己的颜色,他也置换了自己的容颜,但其中包含的那些故事却还是在这条乡间小路上延续,延续在他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8.
我乘坐的采访车行驶在光洁如镜的长安街时,路边的玉兰正含苞。作为警察的我,采访警察已轻车熟路,然而这次采访,却使我感到一种艰难,尽管被采访者的事迹比我历次的采访对象都丰厚,都传奇,但我却感到周围有一种难以述说的羁绊,一种上不了台面的阻力。他叫刘爱民,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刑警队特情组组长。刘爱民这几年破获的疑难案件成摞,抓获的被通缉要犯众多,他的勇敢令当过刑警的我瞠目结舌,他的传奇故事使他的名字在他那个地区的人中耳熟能详,他应该能担得起“警界英雄”这个重量级荣誉,然而他身边许多人都觉得,“英雄”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下次再离     
刑警刘和护士张结婚10年,闹过3次离婚。第一次是他们结婚的氛7个月。那天刑警刘审案审到凌晨3点,回家时正赶上下雨,他拖着两条泥腿进了门,二话没说,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再也没了声响.媳妇护士张压根儿没睡,黑灯坐在椅子上恭候多时了。见他又这么晚回来,连个屁也不放,窝了7个月的火就一古脑儿窜了上来——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刑警刘也有个倔脾气;离就离!我又没出去偷鸡摸狗,犯得着让你这么编排!趁着这股劲儿,两人天一亮就跑到街道办事处守着。想好了?想好了!不过了?不过了!填表。盖章。拿结婚证采。两口子面面相觑,谁也…  相似文献   

20.
督察心情     
做了十几年的刑警,冷不丁调到警务督察队,心里总不是个滋味,这不仅是因为督察队刚刚成立,职能很难到位,更主要的是在警察心里,督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从有关资料上看,公安机关不少督察队好像都有“第二信访科”的雅号,老百姓认为,执法不公找督察,警务人员违纪违法找督察,甚至警察与老百姓因私发生冲突也找督察。督察为难的事还不少,更何况同级督察,不仅力度不够,都是“兄弟”,脸也抹不开,尽管别人没说什么,自己心里却总是别别扭扭的,有劲没处使,心说活这十几年的功夫算是白练了。直到年关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找到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