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公安》编辑部: 时光茬苒,川流不息,转眼就在公安机 关度过了五个春秋。自从1998年参加公安工 作后,我就认识了《人民公安》。之所以对《人 民公安》情有独钟,是因为《人民公安》是 周恩来总理亲批创刊的全国惟一一份面向广 大公安民警的杂志,也是一份指引公安民警 工作导向、关心公安民警疾苦的刊物,她内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如饥似渴般的感受编辑部:《人民公安》是我最喜爱的刊物。每次收到此刊,我都爱不释手地读啊读。我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了25个春秋,酷爱自己的工作。由于《人民公安》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因此,读《人民公安》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读了这期盼下期,总觉得它太短、太薄,还未等你尽兴,就已读完了。有时我还会把过去的已装订成册的《人民公安》拿出来再翻翻,总想从中找出点什么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我想与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要加强《法博士信箱》这个栏目,基层民警很愿意看这个栏目,它对基层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过去…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高位截瘫病人,得知今年是《人民公安》创刊50周年,我衷心祝贺她的五十大寿。屈指算来,我从1992年结识《人民公安》,此后一直相伴,如今已有10个年头了。我本人、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没有一个是干公安工作的,为什么我会和《人民公安》结下不解之缘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我于1977年大学毕业,学的是工科,干的是野外工作。但到1978年12月,我不幸因外伤导致高位截瘫,我的命运便从此跌入了无底深渊。经过救治和康复,我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下来,可以在床上或床下坐着了。可是以后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坐着等死…  相似文献   

4.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5.
就像树干再高、树叶再密、树影再长都离不开树根一样,我们这些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民警的成长也离不开《公安月刊》的帮助和扶持。我是1995年调入公安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的。其实,早在《公安月刊》杂志创刊之初(那时还不叫《公安月刊》),我便在村支书家中读到了她。那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以后,我始终把《公安月刊》上的文章当做范文来研读,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扩大自己的报道范围。此后几年间,我有幸参加了两期公安厅宣传处及《公安月刊》杂志社举办的全省公安系统通讯员培训班。这两次培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  相似文献   

6.
光阴似箭,转瞬间,《人民公安》杂志从创刊、停刊再复刊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半个世纪,步入了“知天命”之年。我作为一名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参加公安工作、警龄与她复刊号“同岁”的忠实读者,那种特有的兴奋与喜悦之情同它一样,难于言表。虽说二十几年过去了,可初次与《人民公安》打照面儿时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1979年五六月间,当时,我作为一名身着上白下蓝“五九”式老警服的新民警,偶然的机会,在我们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的办公桌上见到了一本刚刚出版还散发着一股淡淡油墨香味的《人民公安》杂志。信手翻…  相似文献   

7.
十年相伴     
第一次读到《人民公安》杂志,是在1992年。这一年,既是《人民公安》杂志由内部刊物改为公开发行的第一年,也是她创刊的第40周年。那一年,作为刚分配到公安部的大学毕业生,我被派往天津市公安局锻炼。那时候的我,刚刚走出学校大门,既不熟悉公安业务,又缺乏执法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人民公安》杂志便成了我了解公安工作的窗口,学习执法知识的园地。说对她爱不释手,其实并不夸张。特别是对“法律问答”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每期必优先阅读。这也许是我读法律专业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前,我曾在《人民公安》编辑室工作了十年。回忆这一段经历,有些事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其中有一件事已鲜为人知,但我觉得在庆祝《人民公安》诞生50周年之际重提一下,使后辈了解这段历史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件事就是在196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与公安部的《人民公安》合并,仍称为《人民公安》,改为公安、检察、司法的联合刊物。 这件事的背景是:1960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对中央政法机关精简机构和改变体制问题批复谢富治的报告,决定: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三机关合署办公。对外,三机关名义不变;对内,由公安部党组负责,两院各出一人参加公安部党组。三机关合署办公后,两院各设一个办公室,分别处理检察、法院的业务工作。根据中央这一决定,1961年初,《人民检察》《人民司法》与《人民公安》合并,两刊各出一人到《人民公安》编辑室工作。《人民公安》1961年第二期刊登了三个刊物合刊的《启事》。  相似文献   

9.
喜逢《人民公安》杂志五秩华诞,我作为一名早期的编者,50年后再回首,刊物创办时期的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仍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人民公安》的前身是《公安手册》,创刊于1952年11月12日。而在此之前,公安部已有一种政策业务指导性的内部刊物《公安建设》(创刊于1950年6月30日)在编辑发行,供专署公安处长(后扩大为县公安局长)以上领导干部阅读,旨在贯彻公安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工作经验,进行业务指导。该刊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刊发中央有关文件及重要的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极具权威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人民公安》2014,(10):4-4
<正>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始于17年前的5月15日,这一天我终生难忘。那天我穿着橄榄绿警服,在办公室里第一次阅读了《人民公安》杂志。从那一天起,阅读和学习《人民公安》杂志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规定动作"。今年57岁的我,始终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在《人民公  相似文献   

11.
无言的朋友     
人到中年,格外珍惜今生中结识的好友。让人羡慕的是,我有一位特殊的朋友,她,就是《人民公安》。上个世纪80年代“严打”中,我走进了期待已久的公安队伍,那时每个派出所都订有《人民公安》,担任内勤的我自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总要先睹为快。《人民公安》帮我渡过难关,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那些年里,努力摆脱贫困的沂蒙老区,商品批发市场快速孕育发展,整个山东临沂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如昼。每年几百亿的市场交易额,给经商者丰厚的利润回报;给公安民警的,则是初期市场经济活动中滋生的大量刑事与治安案件,以及在这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不是警察,也未当过警察 ,所以只好以“局外人”相称,勿见怪。   在没有看过贵刊之前,我总以为她是一本专业刊物,没有多大阅读价值。但在看过之后这种观点就改变了,并且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人民公安》杂志无论编排印刷质量,还是内文质量都堪称一流,都令我刮目相看。这不是客套话,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虽然我也是搞文学创作的,但真正坐下来看《人民公安》,还是第一次。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巧合,确切地说是一种缘分。因为要不是妻子上班时从别人那儿借来拿回了家,我是看不到《人民公安》的。平时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切实做好《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的征订工作,公安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做好《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的征订工作,确保公安机关每一部门、每一单位、每一名民警都能看到《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公安部党委委员、政...  相似文献   

14.
作者来信     
<正>《人民公安》编辑部:您好!2014年第六期《人民公安》杂志刊登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公安局吾库萨克派出所的一则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碗手抓饭悠悠警民情》。由于喀什距离首都远,这份杂志寄到喀什时已经是4月10日了,当时我在出差,疏附县公安局政工室一位宣传民警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你的稿子上《人民公安》了,图片上还有我呢!"忙完手头事务,赶紧找来当期杂志,我一眼就在杂志目录和第37页上看到了图文报道,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我做公安宣传工作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在《人民公安》杂志上这么大块头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难忘岁月     
1983年我从群众出版社调到《人民公安》编辑部,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5年我调到公安部办公厅信访办。其实我调信访办也与《人民公安》有关,因为若不是当记者有机会采访信访办,就不知道公安部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当一把实实在在参战的警察,而非仅仅是一个“文官”。12年,整整一轮,有好几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出山第一仗我在《人民公安》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写一个冒充高干子弟诈骗的案件,标题叫《新拉郎配》;采访的第一位民警叫贾春雨,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展览路派出所民警。准确地说,写作案件时,我还不是《人民公安》的编辑,而是供职于群众出版社的文艺编辑室,该室与《人民公安》编辑部同属该社的两个处级单位。那个诈骗案的素材是当时任群众出版社副总编的李文达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基层公安民警,也是《人民公安》的忠实读者。每当从邮递员手中拿到《人民公安》,我便如获至宝,一气读完,每隔三五天,还会“温习”一遍。这本刊物的每个栏目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紧紧贴近公安民警,使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法律问答》栏目,其中的问题全都是基层公安业务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虽然在有的业务资料中也能够找到解答,但比较难理解,而《法律问答》栏目以案析理,生动易懂,能够给我们最直接、权威的答疑。我对该栏目的疑问解答全部进行了归类整理,不仅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帮助同…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接触到《人民公安》是在1991年7月。那时,我正在安徽省天长县(现为天长市)公安局金集区派出所工作。当时的《人民公安》还是内刊,给我的印象是专业性强,对基层工作很有指导作用,而且内容也很丰富。此后,每当所里的民警将杂志从局里领到所里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先拿过来,找个僻静的地方认真欣赏一遍,先是封面、封底,后是卷首语、目录,最后从最感兴趣的内容看起。过后,一有空闲,就翻翻没有看完的内容,直到看完为止。这种看法几乎成了我十多年来阅读《人民公安》的一种习惯。也就是在那第一次,该刊所登载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91年调入人民公安报社 的。在来人民公安报工作15年之际, 2005年7月,按照组织安排,我来到了 《人民公安》杂志编辑部,任编辑、记者 兼副主任。见面会上,我对杂志编辑部 的同事引用了范伟先生名言:“缘分 噢。”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车轮转到2002年,《人民公安》杂志满载累累硕果迎来了创刊50周年的盛大庆典。作为一名《人民公安》杂志读者的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公安战线普通一兵,虽然工作的时间已有13年,但亲眼看到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公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个个都有老黄牛一样的精神。我,公安战线上的一个后来者,虽然入门的时间不长,但亲身体验到一条静悄悄的战线,没有鲜花掌声,他们照样默默奉献,经费紧张、装备落后,他们还是痴心不改;远离荣誉、无缘金钱,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工作上的苦衷,物质上的清…  相似文献   

20.
岁月是匆匆行走的。纪念《人民公安》创刊40周年仿佛还是昨天的事,转眼间10年过去了,今年又迎来了创刊50周年。我衷心的祝贺《人民公安》进入“知天命”之年,并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人民公安》1952年11月创刊后的十几年里,在部党组的悉心关怀下,发展比较顺利。在宣传党的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法制教育,交流工作经验,传播公安基础知识,表彰先进典型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达14万册。广大公安民警很喜欢这个刊物,把它视为良师益友。然而,自196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