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阳县欧庙镇把化解农村不良债务上升到“减债固本,稳农兴镇”的高度来认识,大胆创新化解农村不良债务的思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镇委、镇政府组建了专门班子,制定出台了《关于化解农村不良债务的实施方案》,确定了5种化解不良债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每到年终,对每一位领导者,上级领导常常会根据其一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一番评价:是政绩突出,还是政绩平平;是政绩显著,还是政绩甚少。作为一个领导者,力图一年一个新政绩本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创法。《中国青年报》曾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做《都是政绩》。这幅漫画有两图,图一是在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插立着一块木牌,上书“1000亩”,右边一个身着官服的人指着这片土地眉飞色舞地说:“像这样的开发区,我们批了18个!”图二中的“他”说:“像这样的开而未发的开发区我们砍了18…  相似文献   

3.
乡村债务,是指村级组织全部收支的逆差。居高不下的乡村债务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桎桔。彻底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有效地控制乡村债务增长,成了当前“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对开县乡村债务的调查,探讨现行体制下乡村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镇负债所暴露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因此,化解乡镇不良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把化解乡镇不良债务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一、化解乡镇不良债务的对策化解乡镇不良债务的焦点是资金来源问题。大英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6,(22):19-21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工作进展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一些地方债务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新债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化解债务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有效解决乡村债务的办法;一些地方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矛盾尖锐,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沉重的乡村债务影响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并成为诱发农民负担反弹的严重隐患。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书是文明的支柱 有一位科学家说,假如一次灾难把现在的城市乡村都毁灭了,那么,只要还留下一座图书馆,人类就不会灭亡,也不会倒退回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会把文明重建起来。所以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茨威格说的更具体:“任何地方,不仅我们这个时代,书籍正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各种科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8.
枣阳市有一位被人民群众誉为“黑脸包公”的好检察官。他,就是曾荣获全省“十杰检察长”和“十佳政法干警”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随宽。10多年来,他刚直不阿,不惧权势,严格执法,把满腔的热情都奉献给了神圣的检察事业。2000年3月,他所领导的枣阳市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院”。人民群众说:他是个“黑脸包公”,敢于较真碰硬,一批腐败分子被他挑落下马 2000年7月,群众举报原枣阳市地税局局长肖某有重大贪污受贿的问  相似文献   

9.
“政绩”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了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报载,河北某县出现了一桩怪事:蒙蒙细雨中,县委、政府门前的大街上,行人大都挤在机动车道上赶路。细一看,原来人行道竟是用晶莹光滑的大理石铺起来的,沾水后滑得很。当地老百姓说,一到下雨或下雪天,这条好看不实用的人行道让许多人跌了跟头,可县里的领导干部却因这条“面子路”出了政绩。报道说,这条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政绩路”的马路,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政绩工程”肆意蔓延的形势,重庆市铜梁县对盲目举债和债务恶性循环的乡镇将实施责任追究,并建立乡镇主要领导离(退)任审计等制度,以堵住债务“漏洞”,同时规定,对违反程序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的乡镇,视同违纪,予以严处(据6月26日《珠江晚报》)。笔者认为,如此制度创新,消除了那种对“政绩工程”只喊不打的固有倾向,有利于遏制“政绩工程”蔓延的不良势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国办发[1999]40号)精神,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清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不良债务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乡村两级(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不顾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现实状况,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盲目向单位、个人举债,使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增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有些乡镇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盲目兴办企业举债,使乡村集体…  相似文献   

12.
史流 《政策瞭望》2014,(6):60-60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起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讲的就是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讲的也是政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讲的还是政绩。比较起来。当数司马迁的“政绩观”更为全面、更为科学,也更有意义。“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的第一个标准。司马迁把“民大悦”而不是“官大悦”、“上大悦”当作政绩的首要标准。这一观点。就是在今天,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做到。因为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政绩历来就是五花八门,真假难分。旧且不论,就说时下,政绩的花样就不少,比如建摩天大楼、建中心广场、上世纪工程以及建开发区、商业区、追求不顾资源环境的经济速度等,诸如此类,到底算不算政绩?这在不少地方都成了一笔糊涂帐。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装进政绩的口袋,甚至于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都出了政绩,让老百姓一听“政绩”二字就害怕。其实如果按司马迁的政绩观来衡量,问题也很简单,判定政绩的真假良莠,关键在于是否能使“民大悦”。这个“民大悦”,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和实惠,具体地讲,就是既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物质富足。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营造山青水秀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整洁、干净、美丽的环境中生活。也就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否则,如果人民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整天生活在污水浊气之中,那么,即使楼房?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8,(2):19-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制度,并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近年来,一些地方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开展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普九”债务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债务工作总体进展缓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普九”债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工作进展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一些地方债务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新债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化解债务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有效解决乡村债务的办法;一些地方债权人与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工作进展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一些地方债务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新债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化解债务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有效解决乡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有一些“著名经济学家”鼓吹大量出卖国有企业,搞私有化,并且鼓吹“靓女先嫁”,即先卖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他们还创造了一种理论:出卖国有企业,只是把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指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变成了货币形态的国有资产(钱),不叫私有化。有些地方的领导人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胆量大增,出售国有企业成风,还把卖得快、卖得多作为、“政绩”来夸耀。他们振振有词地说:我只是把“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变成了“货币形态”的国有资产,没有违反宪法和中央的政策。有的市、县领导人(他们都是40岁上下的干部)当面对…  相似文献   

17.
化解乡村债务的前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解乡村债务,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各级政府要对乡村债务有清醒的认识,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二是彻底弄清乡村债务的成因和特点,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三是加强农村的制度建设,确保乡村债务的化解有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看法、观点,是对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理解。一、领导干部要讲政绩《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领导干部对这句古训创造性地给予继承,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新的生命。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意思是说领导干部在那个职位上,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去完成所承担的党务、政务,去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创政绩。《书·洪范》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意谓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国家就会昌盛。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怎样来看待“有能有为”?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一定的权力,那他就得尽量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有  相似文献   

19.
乡村债务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如何化解乡村债务,对积极防范和治理乡村债务风险、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用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乡村债务化解用发展的手段化解乡村债务是最积极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以药补医”机制逐步扭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往形成的债务问题进一步显现,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就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