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听说国外有些地方发生过有的人死在家里好多天了,仍然不为外界——包括左邻右舍所知。令人忧虑的走,这种「城市病」近些年似乎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里也出现了。虽然致病的原因和病的程度可能不一样,但这终归是同一类型的病,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笔者有一位朋友,在一幢公寓楼里住了三年,可他竟然不知道对门邻居是谁。直到有一天,对门那家失盗,来打听是否发现蛛丝马迹时,两家才算有了「社交」。但交过以后,对方有了意见,说是你既然和我住对门,我家失盗,你竟然不伸头照看一下!于是,两家仍然奉行不来往「政策」。这个例子,并不算是最典型的。据说,有的老邻居在一个门道里住了十年、二十年,居然也还有认不出张长子、李矮子的。  相似文献   

2.
缘结妇联     
也许是生来与妇联有缘吧。10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一套新房,对门邻居旷奶奶是市妇联的老主任,德高望重,交游甚广。在我童年的眼睛中,旷奶奶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做一个像旷奶奶那样的人”。10年后,我从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大专毕业,以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当时数得上的好单位市粮食局工作。说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不是我要从事的职业。果然,在我即将去报到上班的前几天,在乡下休养了大半年的旷奶奶回来了。她到我们家串门,提到市妇联想进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她对我妈说:“…  相似文献   

3.
喜迁新居,遭遇的烦恼竟来自邻居的过分热情。虽说住进了单元房,少了大杂院的亲情与温馨,但能碰上位热心邻居却也是幸事。可我这位邻居,也太热情了,几乎每隔一天,便会小心翼翼地敲响我的房门,除了说一些“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话外,几乎没什么正事。记得第一次来,我们颇有点受宠若惊,斟茶、递烟,竭尽了主人之谊;第二次来,我们热情不减,将“远亲不如近邻”之义演绎得炉火纯青;第三次再来,我们则有些虚与委蛇了,不是厌烦,而是高邻来的“频率”过高,我们的心态有些跟不上。高邻走后,妻摆弄着他送来的一小筐鲜荔枝,苦笑不已…  相似文献   

4.
邻里一家亲     
王伟东 《现代领导》2014,(10):52-53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相邻而居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打记事起.就常听父母将“好邻居赛金宝”这句农村人常说的俗语挂在嘴边。事实上,父亲母亲和左邻右舍相处真的如亲人一般,其乐融融!小时候,活泼好动的我.最喜欢到邻居家串门。无论是到大伯家还是到大婶家,我都跟在自家一般自由.甚至享受到比在家更好的“待遇”。  相似文献   

5.
乡邻悲歌     
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然而,就在这屋挨屋、田挨田的农村邻里之间,也不免产生矛盾,导致流血事件。近年来,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案件在农村各类案件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2月的一天下午,湖南省沅陵县西水镇某村西头的一个吊角楼里,五个人正在村民吴三家中猜拳酣饮。那天是他30岁生日,几个朋友跑来庆贺。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酒桌上方的吊角楼顶塌了下来,两个村民被掉下的木头砸中腿部,构成轻伤;吴三被下落物打着头部,当场毙命。4…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家人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悲悯之心的。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  相似文献   

7.
我看见了     
晋琪 《前进论坛》2012,(8):57-57
小径上,微风轻拂,叶落几许,感动又一次将我轻轻环绕。我望着前方他们牵手的背影,我看见了他们内心,是怎样的淡然和澄澈。隔壁那对老夫妻,大抵都已年过80了。然而有他们做邻居却毫无沉闷之感,反倒增添不少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6)
正黄育青,来自台湾高雄,2017年来厦门,现任厦门市海沧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我在海沧已经3年了,在这边认识了很多乡亲,这些乡亲就很像我的长辈,也有一些是我的朋友,让我觉得我在这里有第二个家的感觉。我觉得我在这边生活,希望能保护到我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9.
胡昊 《人民公安》2011,(11):60-60
在城市户口还吃香的年代.我有一个顶替父职来城里上班的朋友.因自身的条件差.只能找了个郊区农村姑娘为妻,他将家安在乡下.并且院里养鸡屋后种菜。而我们这些在城里娶妻生子的人.其实当时地无一亩,房无一间,靠租赁他人的房屋度日,却私下里总感觉他是最不幸的人。我的这位朋友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过得蛮幸福的,因为他现在可以天天都能吃上六个鸡蛋了。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世界报》记者约尼·埃林(Johnny Eriing)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北京他的家中做客时,他得意地让我观看书架上20多本中国人的日记。他说,这是他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到的。我问他收藏这些日记干什么?他说,通过普通中国人的日记,可以了解当年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陈亮 《广东民政》2010,(10):35-35
我约了一位朋友去球馆打球,没想到一向守时的他这次足足迟到了一个小时。我还以为他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问过之后才知道,他在来的途中去花店订了两柬鲜花。在我眼中,朋友不算一个浪漫的人,所以我对这两柬鲜花的去向充满了好奇。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12.
张起云、修坤是一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夫妻,然而他们的名字却在赤峰大地上被广为传颂。几十年来,这对老夫妻热心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克己助人,乐善好施,累计为社会无私捐助11万  相似文献   

13.
朋友如兰     
《时代潮》2001,(9)
一天,我在路上行走,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谢老师。谢老师是我的一个近邻朋友。因为年长,又在商校为人师表,我一直称他为谢老师。谢老师是那种受人滴水之思,定以涌泉相报之人。人品如君子,尊之为师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与牢骚     
市场与牢骚钟克钊一次,我同我的朋友议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人们的牢骚的问题,觉得有点意思,现摘要如下。我的朋友说:"有些人看到蔬菜涨了价,便发几句牢骚;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便认为不公平,也发牢骚;甚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挤了一下,也要发狠讲上几句;...  相似文献   

15.
中秋节前一天,我邀了几个朋友,又一次来到了老张的"耕读文化大观园"。这里我已来过不止一次,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也许是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古物,也许是别的什么。大观园坐落在屏南县漈头村,村子很静,静得可以清晰地听清你我的脚步声。但与之成为反比的是老张的热情,老张总是热情饱满,无论是对我还是其他游客。老张今年62岁,黑发中略带着几缕白丝。老张做的事让人觉得稀奇,古物,谁会想到用它们来办个馆?可偏偏老张办成了,办大观园的房子整整用了10间,老张办馆的诚心由此可见。游客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离去,使村子变得热闹非凡,像在过年。  相似文献   

16.
善待邻居,也是善待自己○沈判庭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世界太小,决定了我们只能拥挤在一起———你是我的邻居,我是你的街坊;世界又太大,决定了只有一部分人能够相邻。重视、珍惜并妥善处理相邻关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都十分珍惜邻里情,认为远亲不如近邻...  相似文献   

17.
某日,我应朋友邀请,和几个知识分子聚餐,其间一人大发言论,我觉得很不恰当,当场进行了反驳。当时确实有些激动,但我还是一再重申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真理越辩越明,越经实践检验越可靠”,回来后,我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剖析与说明。这是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快乐阅读     
王葳蕤 《台声》2023,(21):110-111
<正>书,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但是却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读书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且听我慢慢说来。一年级的时候,我不喜欢读书,总觉得书里面的知识都是要我们去背诵的,一定很难很难,所以很排斥。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刘三余拿“我的名字”来做文章,是觉得名字似乎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有人说,名字是一个人一生作为、品行的昭示,并举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例。说这是宿命论吧,但这3人的业绩、特点确实浓缩在各个人的名字中。用科学的解释.这当然纯系巧合...  相似文献   

20.
一不小心,朋友的门锁了,钥匙落在室内,急着打电话来请我支招。我放下手中的活计,拨通了开锁公司的号码,很快,人来了。朋友见了我们像见了救星似的,指了指门,示意小伙子开锁。小伙子手一摊,显出很为难的样子,说必须有保安在场才能开,因为他是正规的开锁公司,备案的。朋友一头雾水,怎么开个锁还这么麻烦,我在旁边一想,觉得开锁人说得有理——谁知道这个房是不是你的,只有保安来了,才能证明。于是,挥挥手,让朋友赶快叫保安。没想到保安来了,事情不但没有办成还更复杂了。保安是个小年轻,白净净的。见面仔细询问了情况,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当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