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正>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决定用立法方式对他希望保留下来的各种来源的全部生效法律加以颁布,或重新颁布。毫无疑问就是要对法律予以重新写定;所能做的全部工作便是对历代皇帝的决定和命令以及法学家们(他们最晚近的距那时也有二百多年了)的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学者桑德罗·斯奇巴尼曾满怀激情地赞扬古罗马法学家们撰写著作、进行解释、说明法律规则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对于法律价值和原则的形成以及法律的适用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法学家自身就是法的确实无疑的基础,法学家是通过他们特殊的关于基本原则和体系的学识来建构法",1以至于"法学家因此成为活法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论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英国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法学家魏因贝格尔在他们合著的《制度法论》中指出:“法律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了解法律行为和法律规范之间的规范─—逻辑联系与它们作为社会现实(即作为实证法)之间的规范─—逻辑关系来理解法律的充满活力的性质。”“法律能动性理论试图对现行法律予以逻辑的重新阐释,以便用这种方式理解和全面描述现行法律。从法律能动性的观点看,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法律体系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可能承认法律存在于时间坐标之内。”①可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时下流行的法理学论著、教材中,罕有论及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法治,固然离不开政治家的智慧,但法学家的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50年来,中国法学家观念的变迁,对转型期的中国法制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变迁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一是在法律本质观上,从国家主义的法律观向社会主义的法律观转变。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法学家大量议论的是法律的国家集团属性,而对社会集团属性一概不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抑或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社会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明显,这样,法学家的法律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二是在法律宗旨上,从工具主义认同的法…  相似文献   

5.
法制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是政治家、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所有法律职业者的共同追求。我们所有的奋斗,就是要实现一个法治的世界,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成文法在适用中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与此相适应,司法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弄清事实;第二步就是把事实与成文法律条款对号入座。这些国家的多数法学家认为,法官就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活动与  相似文献   

7.
法律──理性和意志的复合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什么──给法律下定义、分析法律的概念或阐述法律的本质──是个老掉牙的令人生厌的问题。①但是,由于它不仅涉及对实然法律的认识和评价,更寄托着人们对应然法律的价值追求,不论以何种观念来研究法理学,它都是法理学的核心论题,因而对法学家具有永恒的魅力。法律本是复杂事物,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从精神内涵方面去揭示法律的概念,是千年不衰的主要流派,内中又有理性论和意志论恒久的学术论争──所谓iusquiaiustum(因正义而成为法律)与iusqniaiussum(因命令而成为法律)的争论。通观法律发达史和法律认识史,…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批判法学家罗伯特·昂格尔,运用其社会批判理论,对以传统的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法律的危机,即认为传统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工具性和虚伪性,对其修补是不行的,必须彻底地完全地否定;并提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要用新的方法开展法社会学的研究,要重建法律的理论,为批判法学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指出批判法学家昂格尔这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法律性质问题的探讨和对法律制度的高度反思,对我国法学家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陈锐 《北方法学》2015,(3):99-111
约翰·奥斯丁是现代西方法理学中的重要人物,分析法学的创始人,以提出"法律命令说"而著名,他的法哲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来自于两大阵营:一是形形色色的自然法学家;另一是一些后起的法律实证主义者。这些批判影响巨大,以致遮蔽了奥斯丁法哲学的本来面目。其实,"法律命令说"并非奥斯丁法哲学的核心与标志,纵使人们批驳倒了"法律命令说",对奥斯丁的法哲学整体来说损害也并不大。奥斯丁的代表性思想是:倡导对法律进行分析性研究,主张建构起一般法理学与法律教义学,最终使法学成为一门科学。在众多的批判之下,奥斯丁的上述代表性思想不仅没有失去生命力,反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致在现代西方法理学中,奥斯丁仍然是一个人们无法绕过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善良和公平的艺术。”这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名言,法律的灵魂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守望。在巍巍巴岳山下、龙的故乡就有这样一个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官,他就是铜梁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谭方行。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法治国评述●蔡定剑一、关于法治的含义什么是法治?一些法学家对此进行了引经据典的阐述。对法治作出最经典解释的是古罗马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指出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与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法律是公众经验的产物,属于实践智慧的范畴。法律经验具有偶然性、可靠性、渐进性、创造性、粗糙性和保守性。了解法律经验的这些特征,对法律发展的意义重大。历史上,许多法学家和法学流派都极为重视法律经验,不少学者把他们的理论体系构筑在经验的基础上,从经验出发,创制法律制度。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法律移植实质上就是对国外间接法律经验的吸收。由于经验的积累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如果我们不搞法律移植,就会放慢改革开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法学家:法的创立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法系的特征决定了作为法律创制者的法学家比法官更有机会留名青史 ,尽管当代两大法系的趋同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事实。为什么 ?斯奇巴尼教授从大陆法系法制中法律和法学家产生的历史传统及其相互关系 ,从法学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职能 ,从法学家或法学与法典的关系诸方面 ,深入、系统、清晰和概括地阐释了法学家作为法律创制者的必然与实然 ,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塑造法学家的方向与方法 ,而这些法学家们最终是以为了人 ,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创制和改善法律为自身神圣使命的。此类论文 ,国内学界鲜有 ,奉之首篇 ,用以济上品之学  相似文献   

14.
胡晓军 《法治研究》2014,(2):96-101
我国现行宪法、法律中多次出现包含“命令”的法律规范。由于“命令”一词在法律规范中属性和内容不尽一致,导致在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出现诸多困惑。在梳理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法规范中发布命令的不同主体,可以将法规范中的“命令”分为三种类型,即。司法性命令、军事性命令和行政性命令。通过对行政性“命令”规范的语境与功能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厘清“命令”的文本内涵。“命令”规范存在属性不明、外延不清等不足,应通过规范行政性“命令”规范的表述,促进“命令”规范在立法上的体系化、明确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法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学法理学 (sociologicaljurisprudence)的特征 ①(一 )社会学法学家所关注的是法律运作 (即法律秩序的运作、指导审判之权威性原则体的运作 ,以及司法过程和行政过程的运作 ) ,而非权威性律令的抽象内容。分析法学家在律令要素 (亦即指导审判之权威性原则体中的律令要素 )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历史法学家在所有社会控制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但是社会学法学家却倾向于在法律秩序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或者倾向于特别强调这种意义上的法律。② 不过 ,晚近主张法律社会学 (sociologyoflaw)的论者也用法律…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口号背后的困惑 如今,国内许多法学院都提出一个口号:“培养跨世纪法学家。”但是,有多少学生是为了当法学家而进法学院?又有多少学生在走出法学院的时候就成了法学家? 当今社会并不存在一个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家阶层,法学家首先是法律职业群体的一员——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和法学教师,而法学家的养成主要是靠个人潜心努力,而不是法学院教育。既然如此,一个声称要培养法学家的法学院,其实并不明白它究竟应该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而争辩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匠”、还是培养法学家,其实是在为一个虚构的问题在消耗智力。  相似文献   

17.
所谓法律     
法律是什么?——这无疑是所有法律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也是法学家们终生孜孜以求的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所谓法律”是法学家们喜欢各抒己见的命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法学研究为志业的我自然也有自己的法律观。 敬畏法律 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悲天悯人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隐含着太多无奈的箴言实际上道出了人类真实的永恒宿命般的生存境遇: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由种种社会关系形成的枷锁。法律,就是与人类共存的枷锁之  相似文献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法律方法可以看出法学家的风格,笔者试图通过考夫曼、吴经熊两位法学家法律理论中的三维结构,做出一般规律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民法的法典化及立法构想苏号朋,朱家贤一、大陆法系民法法典化之成因就表现形式而言,大陆法系民法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民法典的编纂史。自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帝召集法学家汇纂"民法大全"始,法典化立法即成为民法的形式理性。综观大陆法系诸国,在其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应该是对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思辨、比较和对当代中国法律实际运作的实体分析及其设计。 当法学家脱离开中国法律现实运动的大舞台,又无视法律现象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时,法学家手中的枯笔又如何能具备历史的张力和时代的活力? 法学家的文化品位需要文化装饰,它至少表明法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方法。十年来法学研究尚不成熟的主要根源之一,恰恰在于法学家的文化品位中缺乏冷竣的理性思辨和激扬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