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顺利 《人大建设》2002,(12):35-35
最近,在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讨论拟通过的决议草案时,与会人员对决议中该用“批准”、“同意”、“原则同意”哪个词,发生了争议。此事引起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庙灵香火旺”。记得解放初,家乡有两座庙,一座在河东,一座在河西,供的都是观音菩萨。河东的那座庙常常是门庭若市,红红火火,烧香拜佛者、游玩者特多,连河西的人都舍近求远而来,香脚远到周围数十里。而河西的那座庙则是另一个天下,香客和游玩者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是缘何呢?当时人们说,河东的庙灵,善男信女的祈祷应验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为,作为督察员应该有两重职责,一方面对本行业、本系统的领导和职工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还要为本行业的从业者伸张正义,维护其合法权益。现在的保安服务公司往往都有一个督察队,顾名思义是为了检查各个驻点的保安队员是否按照公司的要求认真地在岗位上执勤。仅仅就这一点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作为保安员的我们不光仅仅只有工作,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许多的事情都会出现问题。作为向公司反映情况的督察队常常对此视而不见,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我们的错误。既然督察队代表公司,那么作…  相似文献   

4.
鲁迅逝世前一个多月,以超脱的态度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死》,他说他的怨敌可谓多矣,即令到死,我一个也不宽恕!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找点小事干,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些话,后来竞成了鲁迅的严肃的遗嘱。鲁迅自称是“随便党”,文笔很幽默,然而通篇的精神毫不含糊,是异常认真的。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难给我们带来启示:在灾难面前,信息公开不会使天塌下来。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没有理由不去发挥信息公开机制的积极作用。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保证公开信息的准确性,让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从应然走向实然,让公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6.
南海 《前进》2002,(5):48-48
平衡,原本是指衡器两端所承受的重量相等。后被引入物理学领域,成为静力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它们的合力为零,使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于何时、何地、何人首先将这个词引入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迄今无据可考。目前在中国,高谈和闾谈“平衡”者,十之八九乃身居要职者或实权派.因为这些人最有发言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平衡”的学说或理论已经成为身处宦海和欲进入宦海搏击者必学之“学问”。  相似文献   

7.
盛大林 《前进》2002,(4):48-48
夏门远华特大走私一案被判处死刑的贪官中,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算不上“显赫”,但他在案中所起的作用却很特殊(向赖昌星通风报信,促使赖昌星逃脱了公安部门的追捕),其堕落的过程也很有“特色”。庄如顺说。“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我经得住,但‘润物细无声’我过不了。”他补充说.“赖昌星给人家送钱物不是很勉强。不是说你不收硬要送给你。赖昌星是这么一个脾气,他认为水到渠成,他比别的行贿者高一筹可能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王智 《创造》2001,(10)
要学习好、领会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做到“三忌三要”。一忌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纸上谈兵。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神上来,脚踏实地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切忌搞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而高谈阔论,搞文字游戏,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落实不在行动上。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握群众脉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效果如何,不在于材料…  相似文献   

9.
王立常 《创造》2001,(11):50-50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恐怕要算绝对化。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说好就一切都好,似乎没有一点缺点;说坏就一切都坏,似乎没有一点优点,便是这种绝对化的主要特征。绝对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它用静止、僵化、片面、凝固的观点观察事物,看不到事物的变化、运动和发展,对我们的事业为害极大。绝对化的思想方法,不利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利于营销和管理,不利于反腐倡廉,不利于帮助一位同志的进步。要防止绝对化,应认真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个别和一般体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联系。个别…  相似文献   

10.
谢小卫 《湖湘论坛》2002,15(1):41-41,65
“以德治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那么,“以德治国”应该从何入手?其着力点在哪里?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要“治法”,也要“治人”“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德治国”究竟从哪里着手,还是颇有争议,尚无定论。战国时期的荀子强调“治人”,他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更是要通过人来执行,因此,治国的根本应该是“治人”。如果有好的当政者、执法者,即使法律不很完善,也可以弥补其不足;没有好的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