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改变世界,1929年的大萧条不仅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崩溃,还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各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国罗斯福开始新政,德国希特勒上台,危机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世界格局因之而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全球化、金融化和数字化时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严重危机,斯蒂格利茨力图建立一个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全面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群体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为切入点,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背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其通过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弊端,继续拓展和深化凯恩斯主义的内涵,并从政策上阐述了自由主义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结合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系列改良策略。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和自由市场的根本属性只允许有限的改革空间,使得新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难以转变为政策行为和实践。即便如此,斯蒂格利茨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深层问题的深刻揭示及其改革议程,在追求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 ,高社会资本、高社会诚信度成为美国社会的代名词 ,并且被认为是美国经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强劲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转瞬间 ,从安然、安达信到世界通信、毕马威以及施乐公司等纷至沓来的欺诈丑闻使美国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并且迅速向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蔓延。诚信危机已经严重侵害了资本主义的“肌体”。与此同时 ,美国社会也因为人们之间信任的丧失、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而陷入“大分裂状态”。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自由主义排斥国家干预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政治价值观有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已经主宰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私营经济五十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我国参照苏联“老大哥”的经济模式,确立了以国家为主体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公私合营,私营经济逐步萎缩,其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49年的48-7%下降到了1956年的不足5%。在此后的20多年中,私营经济几乎退出了中国的经济领域。在文革期间,私营经济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全国个体户1952年有750万户,经过20多年的灭资兴无,到了1978年,只剩下15万户在苛延残喘。一些地区尚未成型的私营企业躁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母腹之中,跃…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展中国家大举外债,始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爆发了空前的债务危机。据世界银行(年度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统计,到1994年,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超过15000亿美元,每年以协%以上的速度增长。1994年的债务总额,已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3.6%,商品、劳务出口收入的181,2%。如此严重的债务包袱,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建设带来空前的灾难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萎缩,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经济运行出现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引…  相似文献   

6.
这次以美国为首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外向型经济到内向型经济,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乃至第一产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一危机当前尚未见底,产生的后续问题可能还无法预料,也许会很严重。不仅发达国家经济已经步入衰退,而且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不仅考验各国金融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考验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不仅挑战一国政府调动各种资源防危的能力,也挑战各国政府合作防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持续下降,企业纷纷破产,失业人数猛增,财政赤字庞大,北美和欧洲的危机狂潮相互激荡,生产过剩危机与通货膨胀、金融货币危机交织并发。这说明,“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资本主义制度正在无可救药地走向它的穷途末路。这场经济危机的风暴给喧嚣一时的凯因斯主义及其“反危机”措施以沉重打击,宣告了它的彻底破产。凯因斯主义,是一九二九到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物。曾被列宁斥为“布尔什维主义的死敌”的凯因斯,虽然承认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同时却根本否认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否认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他极力主张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进行干预,消除所谓“消费不足”、“储蓄过多”和“投资不足”,来摆脱经济危机,消灭失业。他公然宣称,“建造金字塔,甚至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都可以增加财富”,妄图以各种手段使资本主义制度永世  相似文献   

8.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增长是向下的周期性波动状。以70年代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为分水岭,战后西方经济发展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前一时期即50—60年代,为高速增长时期,后一阶段为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其中70年代为停滞膨胀阶段。80年代的特点是深刻的经济危机继之以经济的低速增长。从5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发生多次经济危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57—1958年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3.9%;70年代初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3.5%;1974—1982年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0.03%。西方工业国的年经济平…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发生了七次经济危机。 1948—1949年的经济危机:1948年8月,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了11个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1.4%,工业生产下降10.1%,  相似文献   

10.
马文革  李晓谦 《前进》2013,(7):53-54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世界经济进入动荡期,各种危机此起彼伏,复苏之路充满变数。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认识到,要想摆脱危机,加快复苏脚步,以至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必须调整经济结构、重塑增长模式。转型,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潮流。中国自开启改革开放大门以来,在三十多年间保持了年均近1O%的高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这其中,转型的作用功不可没。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从l979年起就进入了双重转型的阶段,所谓双重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和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相似文献   

11.
1.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六十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基本上持公开否定的态度。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完全否认资本主义危机是站不住脚的,于是出现了三种危机理论。第一种,奥康纳尔的“财政危机论”。其基本观点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不是经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一国范围内有所缓和,但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加剧.过去主要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的矛盾现在扩大到全球范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成为产生全球性危机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启示胡国成30年代经济大危机(1929—1939)在美国人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时至今日,每当经济发生动荡时,人们难免要心有余悸地联想起那次可怕的“经济怪物”的肆虐。从美国经济发展史来看,1790年以来经历过数十次经济...  相似文献   

14.
近几个月来,受全球经济危机与我国部分行业减速的影响,全国工业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走势。从2008年6月到11月,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6.0%、14.7%、12.8%、11.4%、8.2%和5.4%。工业增速的急剧下降,带来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是工业下滑引起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下降。从6月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相对较快,工业下降超过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遭到越来越多质疑,世界社会主义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重视加强国内统一战线建设。这不仅攸关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当前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其长远发展和前途命运。在推进国内统一战线建设方面,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既重视本土化探索,也重视对外交流互鉴,开辟了多样化道路,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新探索、新实践既有利于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国内统一战线建设新境界,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波澜不惊,跨过“世纪门槛”朝韩握手言和,对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美国难以逃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放慢到3%甚至更低。与此同时,欧元汇率止跌回升,成为强势货币。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兴起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影响不可限量。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是绝对行不通的,2000年有三件大事能够证明。  相似文献   

17.
<正> 罗纳德·里根是在奠基于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滞胀”阶段,美国国内经济问题极端严重,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原来支持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政”联合体、“伟大社会”联合体分化瓦解,反对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保守势力日益强大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非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 所谓城市化,就是工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其主要标志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显示的人口比例关系。例如,在198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美国为73%,日本为78%,这表明美、日两国出现了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出现城市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1957年的叙利亚危机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冷战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通过重建与分析叙利亚危机的整个过程,认为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能实现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相反,叙利亚危机使保守阿拉伯政权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的怀疑,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转而把目光放在了以色列身上。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的“绿色社会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西方的“绿色社会政治思想”刘然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整个世界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各国内部,大规模失业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加剧了劳资冲突和社会的动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急剧下降,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