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当局迁台的大陆人士纷纷在台湾组建大陆同乡会,并通过同乡捐助、海外募款、银行贷款、建商合作等方式筹建同乡会馆。同乡会馆的家乡神灵、乡贤牌位、内部陈设,以及落成典礼、春节团拜、日常活动等,承载了迁台人士对大陆及家乡的集体记忆。同乡会馆凝聚和团结同乡,增强同乡归属感,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乡会馆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成为大陆家乡在台湾的缩影,成为大陆迁台人士的“记忆之场”。  相似文献   

2.
商城县观庙乡台胞熊智锐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95年以来,他先后出资2万美元在商城高中和观庙高中设立奖学基金,以资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从1998年起,熊先生每年又出资2万元人民币长期救助失学女童。他的义举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台胞熊智锐捐资助女童@  相似文献   

3.
杨毅周  孟莉  李文兴 《台声》2007,(6):46-48
成立于1987年的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简称全美台联).是台湾同胞在美国成立的重要社团,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休斯敦等地有16个分会,会员约3万多人。2006年4月,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访问祖国大陆的影响下,时任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会长的梁义大先生,应全国台联的邀请,首次组织了全美台联的“两岸和平之旅参访团”,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2日至12日,台湾同乡参观访问团一行14人应山西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邀请,从海峡彼岸回到自己的故乡山西参观访问。在10天的活动中,他们参观重要经济建设,游览名胜古迹,参加各种座谈,行程2000公里,对家乡的  相似文献   

5.
范扬盛 《台声》2010,(10):16-17
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已有33年历史,现有23个分会,从东岸波士顿、纽约到西岸的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是以“时时关心台湾,处处服务同乡”作为宗旨的民间乡亲组织。关心台湾,更关心海峡两岸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台湾新闻界泰斗、《中国时报》系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4月10日病逝。余老前辈是故乡江苏杰出的儿女,先生学养深厚,正直勤勉,爱国爱乡,绩著斐然,不仅蔚为一代报业巨子,也是晚辈后生治世、治学之楷模,在岛内外和家乡江苏享有崇高而卓著的声誉。余老前辈内心深处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情愫,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热心家乡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并不惜为之贡献巨大的心血和财力,深受家乡人民和莘莘学子的称道与爱戴。中兴业需人杰1994年,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7年来,该基金…  相似文献   

7.
吴国祯 《台声》2002,(4):13-14
黄顺兴先生于2002年3月5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噩耗传来,令人惊愕。就在几日前,在京参加九届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政协的同乡们还正在商议如何给黄先生过80大寿。没料到仅隔数日,竟遭此变,令人唏嘘!真叹世事之不可逆料,而今人神两世界!悲夫!黄老是台湾知名人士,曾任台东县长与台湾之“立委”。七八十年代台湾的“党外运动”中,黄老是要角。当时,我们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参加“保钓”、“统运”的一群,在地理上和黄老所在的家乡远隔太平洋,而在年龄上也是相隔一代人。但是大家和黄老却是“故旧相知”,因为大家都…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2日至12日,台湾山西同乡参观访问团一行14人应山西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邀请,从海峡彼岸回到自己的故乡参观访问。他们参观了山西省重要的经济建设项目,游览名胜古迹,参加座谈,行程2000公里,对家乡的繁荣进步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9.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中国农民大学校长、香港厂主联合会会长黄(?)先生,在参加省海外联谊会活动之后,专程回故乡淮安市流均镇马东村,向马铺小学捐资25万元人民币奖学助学基金。30年代初,黄先生随父亲黄善田先生去香港谋生。黄善田老先生生前一直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事,然而在那个年代,黄老先生的夙愿只能是梦。黄先生几十年来,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与日俱增,十分关注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曾多次派人回家乡了解情况。改革开放以后,虽有幸回故乡探亲,但也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此次,在结束省海外联谊会活动之后,专程从南京来  相似文献   

10.
朱炎电先生,湖南省蓝山县西埠头村朱家人,蓝山旅台同乡会副会长,蓝山旅台同乡会创会元老。作为旅台同乡会重要发起人之一,朱炎电先生在台湾的同乡中享有很高的声望。2007年6月19日端午节,他第10次回蓝山探亲,欲联络蓝山籍台胞回家乡举办"画展",通过画展让这些学者、企业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让家乡人民更  相似文献   

11.
李立忠 祖籍广西平南县。193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受中英文教育,天资聪慧,从事商业,乐善好施,对乡事业的兴革不遗余力。历任新加坡三和会馆会长十余载,成绩昭著,捐献该会建馆资金和奖学基金款额最巨,现任该会永远荣誉会长、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先后开创金晔私人有限公司、金美人服装有限公司、柔佛新山金夫人(马)有限公司、吉隆坡金夫人服装有限公司,任董事主席或董事总经理要职,还曾任新加坡制衣商公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北京大学举行国泰人寿保险奖学(教)金捐赠仪式 2003年9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第六届北京大学国泰人寿保险奖学(教)金捐赠仪式。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大陆室总经理林俊文率团专程从台湾来到北京,同行的有台湾保险界及高校保险学专家、教授等5人。林俊文总经理和北京大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友声》2001,(3)
2001年2月13日,“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捐赠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会长伊藤谦介专程来京捐赠基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友好和平发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1日,由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省侨办)、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承办的,以"相约彩云南——走进魅力德宏、共谋开放发展"为主题的第10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行。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云南同乡代表和特邀嘉宾相聚德宏,畅叙乡情,共话家乡发展。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于1999年在昆明首次举办,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20年间,大会已成为云南  相似文献   

15.
丁临,江西省修水县路口乡人,1947年离陆去台,曾在台湾金门前线、台湾中正理工学院、台北市警察局等单位任军警职数十年。退休后,丁临思乡心切,于1988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89年决定定居修水。他在家乡定居了近20年,既见证了祖国大陆的沧桑巨变,更目睹了故乡修水的今非昔比。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以一位老台胞的赤子之心和桑梓之情默默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首次正式、公开、明确地将两岸关系歪曲为“一边一国”。陈水扁终于撕下了“四不一没有”的面纱,露出了“台独”分裂的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7.
大陆亲属如何赴台办理遗产继承手续近期台湾河南孟县同乡联谊会给我来信,内涵孟县籍在台同乡已故六名,请与其家属联络,按照规定办理赴台遗产继承手续。台湾《荣民周报》刊载:公民弟兄如接受亡故袍泽大陆家属委托代办继承遗产,请按卜列步骤办理:一、应由大陆家属出具...  相似文献   

18.
潘大成先生,贵州盘县人,1924年出生。旅居台湾,名篇辑入《人民况味》,有《伧庐选集》问世。为台湾著名学者,《贵州季刊》创办人。对振兴家乡文教,非常关心,曾邀旅台同乡捐款7.5万美元修建盘县思源楼图书馆,1992年10月落成,并出诗集作纪念。两岸诗人,吐露40年隔绝之苦,歌颂盛时相聚之乐。  相似文献   

19.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民族志方法观察他们在北京建立的同乡QQ群组,我们发现,借由QQ群组构建起来的同乡社会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是抒发情感之地,为同乡间互助提供了空间,是交友的平台,是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一。然而,这种同乡社会网络具有利益导向的显著特征,难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网上的"家",而流出地的"家乡"已变得日益模糊,流入地的"家乡"仍无法企及,他们逐渐成为一群流动的人,一群"拔根"的人,一群"无乡可依"的人,一群没有"家乡"的人。  相似文献   

20.
抗震救灾,他捐款;乡村硬化道路,他出钱;见义勇为基金,他认捐……每年3.3万元“庄学枝奖学助学金”,2万元“慈善敬老专款”,4万元的矿区边缘村资助……这些年来,他为社会行善捐款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