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土、保结成“同盟国”;英、美、法、意、日、俄结成“协约国”。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应美、英要求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欧洲大战,协约国方伤亡惨重,青壮年多上了前线,后方劳力吃紧。为了补充兵源,“协约国”便委  相似文献   

2.
1914年6川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伦敦的《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暗杀事件点燃了巴尔千半岛这个火药桶,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初,同盟国德、奥与协约国法、英、俄相继向对方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这是一次决定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战争,全世界多数国家被卷入战争的车轮下。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悲哀地预测:“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面对欧洲爆发的这次大规模战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刚刚成立了3年的中华民国,到底持何种态度呢?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100周年。也是众多中国劳工到欧洲参战,帮助以英、法两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以德国为主的同盟国101年。一百多年前,17万贫苦中国人因生活所迫,被招募赴欧洲。历时两个多月,跨越三大洲、两大洋,到达欧洲,投入世界大战。在极其艰难困苦中的战火硝烟下,出苦力,做苦工,住地穴,躲轰炸,承受巨大生死、思乡重压,身心备受煎熬。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后,大部分赴欧华工得以生还。如今,  相似文献   

4.
《春秋》2015,(3):65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态势发生变化,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与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欧洲互相厮杀,暂时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处在内外交困中的日本,其朝野侵略势力则急盼参战,趁机扩张在中国的权益。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的第一批派遣部队2万多人强行在中立区的龙口登陆,正式侵入山东。至9月7日,日军完成了在龙口地区的集结,而后便长驱直入。10日到平度,12日抵即墨,13日达胶州。日军名义上对德作战,却把进攻矛头指向中国,行动目的在于占领山东胶东地区以及胶济铁路全线,以控制山东全省。23日,日军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指令战地司令官神尾光臣中将占领胶济铁路全线。25日,日军占领了潍县车站,  相似文献   

5.
1917年,持续了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协约国和同盟国都精疲力竭。4月,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作战,这对于德国来说不啻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优势迅速向协约国一方倾斜。然而就在这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德国从两面作战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德军的实际统帅鲁登道夫上将看到了扭转战局的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6.
张斯麟,江苏丹徒县人,1885年生,1903年留学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1年起先后任第六旅旅长、江苏第三师参谋长,参加了辛亥光复诸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1918年,段祺瑞派张斯麟为驻俄军事代  相似文献   

7.
黄炎 《人民公安》2014,(6):56-59
<正>开篇:1918年11月11日,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发生在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与以英法为核心的协约国之间,当时被称为"世界大战争"或"欧洲大战",也被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场战争的名称被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100周年,本刊特约刊发"一战12个瞬间"系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苏、中、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 二战爆发的背景和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制度处于全面危机时期,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英、美、法等战胜国确定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并没有  相似文献   

9.
1913年,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与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另一方的协约国在争夺殖民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等问题上矛盾激化,两大军事集团都在疯狂扩军备战,整个欧洲上空,战云密布,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恰在此时,奥匈帝国《布拉格演习报》在5月27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祸害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妄图用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战后英法等国强加于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如要德国支付高额赔款、割让东部领土以及军备受到限制等,都是德国所难以接受的。德国不甘心战败,要恢复其大国地位。意大利和日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赃结果也不满意。随着战后经济实力的迅速加强,要求重新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实践,就是他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有过一个论断,相当著名。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需要对列宁的这个论断的历史背景,作一简要介绍。这也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国际大背景。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德国为头目的“三国同盟”与以英、法、俄“三国协约”为主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展开了世界范围的激战。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在“保卫祖国”的旗号下,纷纷倒向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政…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15-18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国际预防犯罪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俄、美、英、法、德等9个国家的27名专家学者及国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公安部部长助理朱恩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深,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张黎群,司法部副部长刘,最高人民检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戴玉忠,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武…  相似文献   

13.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的同盟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在德国,二战后初期是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的。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在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前西德在1953年…  相似文献   

14.
始于1903年 1903年,德英商人建成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也正是青岛啤酒的开始。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产品刚问世,就在1906年慕尼黑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的  相似文献   

15.
<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唆使下,段祺瑞持的北洋军政府宣布参战,加入协约国。北洋政府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利权。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已不再是与世界隔绝的状态。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为了拯救灾难沉重的中华民族,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以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为武器,呼唤人民起来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羁绊;另一方面,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觉醒,而且给中国人民提供了选择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和方向。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了掠夺德、奥等战败国和重新瓜分它们的殖民地,1919年1月,英、  相似文献   

16.
田波澜:今年是一战100周年,在欧洲的公共舆论和社会生活中,有无对此比较重要的讨论和纪念活动?公众都有哪些感兴趣的主题?方德万:在欧洲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所有参加了一战的国家都在铭记本国作出的牺牲,但每个国家的纪念形式不一样。我不大清楚在法国、荷兰或比利时如何,但英国几乎每天在报纸、杂志上都有相关报道,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网页上,有“一战最重要的100个事件”的回顾;我所在的剑桥大学也举办了不少相关会议,可见英国人是非常重视这个事情的,这当然跟协约国阵营的最终获胜有很大关系(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和中国则属协约国阵营—编者注),英国人值得为此骄傲。但剑桥大学的历史系是比较保守的,他们主要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本土,而没有放眼整个欧洲——英国人历来认为他们是独立于欧洲而存在的。而德国的纪念活动不多,主要是在历史博物馆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17.
近代德俄王朝合作是两国的外交基石。随着德国统一,中欧局势的改变,以保守主义为特征的王朝外交再也无法达到双赢的效果,双方的分歧渐趋明朗。1894年《法俄军事协定》的核准,标志着法俄同盟的形成,德俄王朝外交的终结,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三国同盟与法俄同盟对峙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7-19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侵略中国,8月14日,联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次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帝国的腐败,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事实。  相似文献   

19.
何苗 《现代领导》2014,(12):5-5
在国家会议中心APEC新闻中心内,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9个语种10个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成为世界各地记者的焦点和他们参加会议的学习材料。该书发放已超过5000册。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驻华记者马可·马蒂耐利对媒体表示,“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确实是一个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一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 (1970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语 )。但中国的综合国力依然落后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综合国力课题组的专家们曾花费三年的时间 ,对美、日、法、英、德、俄、中七国综合国力进行评估。据评估所得出的结论 ,中国的综合国力虽位居七国之尾 ,约为美国的 1/ 4 ,法、英、德的 1/ 2 ,俄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