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务公开”是政务公开工作在教育系统的延续,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高校民主建设、廉政建设以及提高管理效益的必然要求。从高校“校务公开”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深化和完善高校“校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打上自己印记的语词。就当今而言,能够称为时代标志的语词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开”一词,就是其中之一。常见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也就相应地有了公开栏、监控录像、电子眼等新玩意儿。  相似文献   

3.
从现有制度框架上看,现行法并未明确规定国资委的信息公开监管职能。但在实践中,国资委已开始以督导和指导的名义投入到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相关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法律性质上看,国资委“督导”工作的性质为“准监管属性”,蕴含着“实践先行”和“试点推广”的政治智慧。国资委信息公开监管职能的法定化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不仅能够匹配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方向、契合党中央反腐倡廉的顶层设计,同时有助于吸纳既有国资委信息公开监管的实践成果、消弭国有企业信息公开难于监管的制度困境。在具体制度构建层面,国资委应当在“管”与“不管”间寻求平衡,在推动信息公开的同时,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权。  相似文献   

4.
校务公开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影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校务公开管理系统”,从领导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三个环节入手,构建校务公开的长效机制,使校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主动公开、实质公开、整体公开、持续公开。校务公开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并与创新管理机制配合,引入ISO9001:2000先进管理体系,为各级各类高校创立新型院务公开模式开创良好局面,其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民群众对于政务公开的呼声很高,各级组织对l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是政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让人满意,似乎政务公开就只剩下一面冷冰冰的“墙”了。  相似文献   

6.
胡文周(华北油田公司供水供电服务中心党群工作科科长):要使厂务公开成为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助力企业发展的舞台,要从“五性”上实现精细。1.在“全面性”上精细。改变厂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残缺现象,做到焦点问题公开,如企业发展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方针、月标及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等;热点内容公开,如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务工招考、  相似文献   

7.
上官子木 《民主》2009,(2):20-22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主要体现在六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不仅如此,为进一步落实高招“阳光工程”,确保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教育部还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开通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先”和“优”的目标,落实“创”和“争”的行动,实行公开承诺是重要方式、具体实践和有力措施。省委提出的“一诺三评三公开”工作法,是对创先争优活动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对公开承诺活动的拓展和深化。靖远县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系统自1999年全面实施校务公开,为深化校务公开工作,提高校务公开的实效,加强校务公开的监督,力求校务公开工作达到主动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在实践中,全系统普遍实施了“三大员”的监督制度。“三大员”即负责公开内容备案的“记录员”;关心学校、热情反映意见的“信息员”;检查校务公开实施情况的“评议员”。“记录员”必须如实、详尽地将  相似文献   

10.
厂务公开在认识上存在“自身难保论、公开无用论、怀疑论、不信论”等问题,以及参与厂务公开的职工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为此,作为厂务公开的主、客体必须从提高认识、监督公开过程、搞好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刘月 《党政论坛》2008,(7):14-15
推行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和保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充分表明党对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曾军平 《团结》2010,(3):30-32,45
受《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制度性文件的推动和影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近国土资源部等30多个中央部委“晒账本”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所存在缺陷,我们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是甘肃省县委组织部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部门职能深化改革,坚持以选人用人透明为核心,建立推行干部“阳光选任”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创新载体,进一步明晰职权,规范用权,加强监督,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县委组织部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初步探索了路子。  相似文献   

14.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1,(11):60-60
一些地方,一旦“出事”,首先想到的不是将信息公开,将事实真相尽早告诉社会各界;而是怎样“捂盖子”,怎样防范公众和媒体“捅娄子”  相似文献   

15.
时照建 《学理论》2009,(23):15-16
本文提出了为什么理论研究从开放现行文件“热”到政府信息公开“冷”、政府信息公开等不等于档案信息公开等问题,谈了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档案理论困惑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宋健敏 《团结》2010,(3):36-38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起步较晚。1970年代。受欧美国家纷纷建立这一制度的外在影响以及1976年“田中角荣事件”的内在冲击,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一轮有关制定信息公开法的学术讨论热潮:到了1980年代,从地方政府层面才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公开条例,但日本早期各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步调不尽一致,针对市民信息公开要求的态度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7.
温娇秀 《团结》2010,(3):28-29
2010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网上“晒账本”,成为首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翌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也相继在各自官网上亮出“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成为国家决定“3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率先兑现允诺的4个中央部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三需要”标准的撤销即是其表现之一。作为在立法之初被赋予“弥补主动公开不足”与“预防申请公开风险”预期功效的条款,“三需要”制度因其与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而极具争议性,学界对于其存废主要存在支持说、反对说、折衷说、法解释学说四种观点。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基本导向,新《条例》撤销“三需要”标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公开的公法依据、旧法的现实障碍、新法的正向效应三个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落实,需从当前的立法缺口、发展趋势及规范缺陷三个层次入手,强调知情权的独立地位,廓清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的适用范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沿法治轨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明 《党政论坛》2011,(22):54-55
从“无法查依”到“有法可依” 行政问责成为热词始自于2003年,但此前省部官员被问责情形亦无法略去。据统计,从1982年至2003年共计9人见诸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务员法》第5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本文主要归纳了现实中公开招考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名额分配上的不公平、资格条件上的不公平、操作办法上的不公平等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从“正”字当头,在公正上下功夫;“法”字当头,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晒”字当头,在监督指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