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这是河南一例因“手机定位”引发的隐私权诉讼案。员工在一个周末被公司“手机定位”,认为是掠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而公司则认为,进行手机定位跟踪是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单位的权利,于是双方走上法庭。2007年12月,此案一审宣判:公司构不成侵权,员工表示上诉。  相似文献   

2.
手机串号(俗称手机的电子窗号)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亦是手机的机身号码,串号固化在手机芯片中,是手机的“身份证号”。每部GSM手机对应一组IMEI号码,每部CDMA手机对应一组ESN号码。手机串号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在南宁市邕江大桥发生了令人心痛的一幕:一名15岁的少女小韦,在和朋友玩时,被几名朋友认为偷了手机,自己百般解释但却没有人相信她的话。为表示自己的清白,她纵身跳入河中身亡。之后投江少女的父母将几名女孩告上法庭索赔。  相似文献   

4.
"彩信"手机侵犯隐私权之法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振华  崔艳 《河北法学》2004,22(2):148-150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推出融合彩色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彩信"业务,即媒体短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MMS")。该业务使用户能用"彩信"手机拍摄照片,通过"MMS"网络系统将照片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其他"彩信"手机上或者发送到互联网上。信息获取和传输技术创造性的革新将人们的生活私事进一步公开化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彩信"手机和业务的出现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彩信"手机侵权方式的特点、性质和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本案情]某日晚,甲请乙、丙、丁(均无业)三人到某市饭店吃饭,饭后三人沿街道步行闲逛,见范某(女)正在把玩手机,甲见四下无人,就对乙说“:我拽那个女孩的手机哩”,乙说“:你想弄了就弄,你看”。甲上前夺下范的手机就跑,范某遂呼喊求救,范事先约见的同学王某恰好行至此处,听见范的呼救,便去追甲,甲见状将所抢手机扔掉后继续逃跑。后范、王二人将甲抓住。在后行走的乙、丙、丁三人赶到跟前见甲被抓,乙、丙便冒充公安人员要把甲带走,范、王二人表示怀疑不放人,乙、丙便上前殴打王某,致使甲趁机逃走。经鉴定手机价值640元。[分歧意见]第一种意…  相似文献   

6.
如今,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代驾服务已不再陌生。在手机APP上点几下,就会有专门的司机为你服务,又时尚又方便。可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主、代驾人、代驾公司及保险公司,究竟该由谁来付“代价”?2015年3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对一起新型案件进行宣判,代驾软件运营商被判担责,这也是全国首例判决的涉代驾软件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相似文献   

7.
死亡之约     
2007年3月16日22时20分..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船山分局西宁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公园立交桥头有人被杀,立即出警! 现场位于公园立交桥西头,据群众反映,大概10点钟左右,一个年轻女子,一边打手机一边从市区方向走到立交桥的西头,跟随其后的3个小伙子突然抱住打电话的女子,拿出刀子往女子身上乱捅,  相似文献   

8.
复仇之地     
肖军 《法治纵横》2013,(24):28-29
天刚亮,老于就被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了,处在“隐退”状态的老于还坚持着24小时开机的铁律,他知道这种时候打来的电话肯定没有“好事”。电话是县局刑警大队黄大队打来的,黄在电话中有一句没一句闲谝着,无非是问些老于在基层挂职的近况,但老于在电话中听出对方情绪不高,说起来黄大队是老于手把手带出来的,因此老于打断他的话头,劈头问了一句:“是不是有啥棘手案子了?”电话那头黄大队只好苦笑着承认:“什么事都瞒不过师傅,是有一个蹊跷的案子。”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手机再也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触摸屏、智能等技术让它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网络终端。当前手机市场有80%的消费行为属于二次或多次购机,这决定了消费者对手机功能和外观有更时尚、更个性化需求。手机花样百出,但是在金钱方面,人们很现实——行货太贵。这一供需矛盾给予了山寨手机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广,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手机取证也逐渐成为司法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开展手机取证工作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近年来手机取证工作在检察机关开展现状的介绍,分析、总结了手机取证工作遇到的困难,并对今后手机取证工作开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山寨手机的迅速发展,山寨手机对市场主体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丈旨在通过对山寨手机的思考,分析山寨手机市场繁荣发展的原因,发掘山寨手机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展望山寨手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纪彬 《法制与社会》2011,(1):193-193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随着各种活动的举办,通过手机或网络为选手刷票的方式也应运而生。然而,某些组织和个人却利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为选手刷票进行盈利。这严重的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本文将试图揭开网络刷票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时代,手机输入法是在交互环节使用最频繁的基础性功能之一,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开发了手机输入法。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和搜狗公司,因“输入法”之争展开了一场硝烟弥漫的专利诉讼大战。2020年3月30日10时,搜狗公司在上海起诉的一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二审落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手机的取证工作已成为电子物证专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机内所存储的通讯信息,图片信息、多媒体信息为侦破案件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据笔者统计某市近两年检验的案件,在涉案手机中,国产山寨机的数量占一半以上。对于国产山寨手机的检验而言,通常方法是先获取到手机机身内存的镜像文件,然后对其进行解析。所以检验的关键是如何提取到手机内存的镜像文件。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诺基亚将其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公司,该项交易在今年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反垄断审查批准后,算是画上了句号。从诺基亚在手机市场日渐衰微,到其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但保留了大部分专利),业界就一直担心曾经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行业老大会不会来个"暗黑"转身,成为恐怖的"专利海盗"。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担心绝非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Iphone”商标侵权案的研究,总结对“手机翻新行为”的不同看法。从商标功能、商标权利用尽和商标混淆的角度对“手机翻新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了“手机翻新行为”破坏了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手机翻新行为”的侵权人无权援引商标权用尽原则进行抗辩;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标权的标准应为混淆可能性,而“手机翻新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将翻新的手机与新手机的来源产生混淆,因此“手机翻新行为”构成侵犯商标权。  相似文献   

17.
蒋志培 《中国法律》2009,(1):38-39,94-98
始于2001年的山寨风,从最初的山寨手机、明星,到山寨版电视剧、歌曲、搜索引擎乃至山寨春晚,时至今日,山寨已成为网络、报纸、杂志上最流行的语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山寨文化”。2008年,甚至被网友称为“山寨年”。  相似文献   

18.
何谓山寨手机呢?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对于“山寨手机”的解释是:“杂牌手机的戏称,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完全靠攒件组装产品的手工作坊类的小工厂制作的手机,其外形通常都与一些知名品牌的热门产品极其相似,又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目前,山寨手机已经在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大量流入市场,在蚕食正规厂商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山寨手机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笔者认为可以从国家,再到企业,最后到消费者三个层面来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提示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李强博士用手机上网时无意中打开一个手机网站,发现里面的图片和视频淫秽不堪。为保护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广大青少年免受“手机黄祸”的毒害,李强历时半年跟踪,写出三份报告,举报了100余个手机淫秽色情网站,  相似文献   

20.
[案情]2010年9月12日凌晨,蒋某在街上发现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停在路边未关好车窗,遂从车内盗窃了一个手提包.后搭三轮车到莫某的住处。莫某与蒋某一起打开手提包,发现包内装有现金13600元、三星手机一部、太阳眼镜一副。蒋某将盗窃所得的现金分了4100给莫某,莫某帮蒋某把手提包拿到河边丢弃,并将4100元挥霍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