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全球化是新世纪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面临进一步的金融对外开放 ,这是在金融全球化面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一定的路程 ,但中国金融市场目前在许多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伴随中国入世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金融体制面临重大挑战。加快金融对外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 ,并在改革中化解金融风险 ,已成为新世纪中国金融体系真正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 ,金融全球化主要有 3个特殊的动力机制 :一是金融技术进步的推动。金融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尤其是信息技术在 90年代以来日益成熟 ,对金融全球化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作用 ;二是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金融自由化为 8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制度基础 ;三是金融理论突破的驱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尤其是布莱尔—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原理、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理论、资产证券化理论、金融工程学理论等等 ,可以看作金融全球化比较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各种争论对其毁誉不一。中国早已开始参加金融全球化,但还未融入其中。中国加入WTO之日,就是中国融入金融全球化潮流的开始。金融全球化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看,参与金融全球化是得失俱全,且风险大于收益。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也会有得有失,但必须明辨可“得”、可“失”及不可“失”的是什么,并通过提高金融效率使“失”降低到尽可能的小,使“得”尽可能的大。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由于西北地处偏僻,资本主义和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封建金融依然占统治地位,在维系西北地区封建经济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以后,与近代银行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新式金融才开始萌生。  相似文献   

5.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作为金融发展的战略,在金融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应确定以金融深化为改革的终极目标,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作为金融改革的有效方略,以金融约束为必要手段,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汇率制度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它带动了我国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那么,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  一、顺应大势,明确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让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全球化趋势是客观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出现金融自由化浪潮,使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政策放松,金融创新获得迅速发展。比如,美国在1933年以后,颁布《Q条例》、《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对银行…  相似文献   

7.
宋博 《理论学刊》2023,(2):123-13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日益攀升,其影响范围不断拓展、作用力度不断增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愈发紧密,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各经济体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化。在全球经济金融化不断加剧和国际金融资本不断积累的情境下,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呈现金融化特征。然而,由于经济金融化因素自身存在不稳定性,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势必会出现利弊共存的问题。因此,从政策实践看,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应当从分析经济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入手,进一步寻求适度经济金融化下的经济增长,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愈加显著。其原因: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使更多的剩余资本脱离生产部门流向高利润的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的独立与发展实现了G-G'运动;垄断的深化;金融资本的全球化;金融运行中的自我膨胀、虚拟化机制;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金融与产业分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生产方式凸显其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一把双刃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充满曲折、极富创新、十分辉煌的百年。特别是20世纪末,强劲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并正在继续改变着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运行特征。在这一系列巨大变革中,金融越来越成为一个核心性、主导性和战略性的要素,这要求人们必须以全新的视野观察与处理金融问题。一个世纪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金融市场由一个单一的简单系统演变为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系统,金融市场的经济功能已不再简单地是过去那种资金运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度的深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全球性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已然出现。入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同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也将面临国际文化市场的冲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繁荣和文化进步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兰海 《求实》2001,(4):39-41
金融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文章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影响 ,以及处于结构转型时期的国内金融开放面临的现实问题 ,并就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 ,趋利避害 ,逐步参与金融全球化提出金融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与信用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日益发展,金融体制在完成横向宏观布局性改革之后,必然深化纵向微观主体改革,尤其是产权多元化和商业化改革的深化,导致金融结构多元化,使民间金融和国有金融成为并行发展的两大金融体系,共同成为我国的主体金融,以适应民营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微观经济主体在金融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博弈“筹码”或能力的强化这一特征。文章认为,信用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整合信用机制对发展民间金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经济金融化特征日益突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各国的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本主义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它的确立时间被普遍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积累方式以及用美元霸权来进行全球统治这四个特征。金融资本的统治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的增值方式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其主要形态即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会操纵并制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 《理论建设》2005,(6):40-4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特别是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尤为明显。金融全球化在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使本来就脆弱的中国银行体系更加危机重重。本文着眼于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从业务结构、市场结构及经营模式上进行改革,以增强竞争力,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朱镕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其金融改革思想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具有指导作用。朱镕基金融改革思想包括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改革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等主要方面。朱镕基是当时金融改革方案的直接设计者、金融改革第一线总指挥,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与完善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社会,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但金融运作中也会出现“金融失败”,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阻碍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尤显必要.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未受到直接冲击,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未放开,因此,中国在以后的金融开放中应该放慢速度,甚至认为资本项目干脆就不开放.我认为:金融的封闭并不等同于金融安全,而金融的过度开放又会很大程度上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度、稳健、渐进的金融开放政策.本文主要选择金融开放过程中金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是为了使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试图从中发现金融开放“度”的区间.  相似文献   

19.
赶超战略下的目标函数,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条件下实现资金积累最大化,而其约束条件是资金的极端分散性和稀缺性,因此,最合理的金融体系就是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的价格抑制和结构抑制。这是中国金融抑制的内在逻辑与传统金融体制形成的根源。金融抑制破坏了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阻碍了金融增长和经济发展。因此,要取消金融抑制,实现金融自由化。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应该实行一种渐进式改革,即由金融抑制到温和的金融约束,再到金融自由化。中国的金融抑制也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的金融民主化体系,使其金融服务更加接近大众,提升大众的金融可及性。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趋势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逐步降低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二是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业的分化,三是谨慎应对民间金融及其局部金融危机风险,四是小微金融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国有银行体系为基础的"金融约束"政策,客观上推动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结合实际对我国金融深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并认为,原有"金融约束"政策仅强调对银行的激励而忽视了对国有银行的约束,进一步的政策设计应是放宽"金融约束"政策措施,在继续发展现有银行体系的同时拓宽金融发展规律视野,走出一条渐进的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