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被誉为右江革命的摇篮,它是继广州农讲所之后开办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影响颇为深远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广西农讲所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工农运动向前发展,为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右江农民运动、百色起义和红七军的创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从此,工农革命运动得到合法而迅速的发展。为培养革命干部以唤起农民投身国民革命,便在同年7月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  相似文献   

3.
广州农讲所是大革命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一所革命学校,其学员毕业后很多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到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分散各地的特派员,农民部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保证了优秀特派员的培养,推动了广东农民运动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廷光 《湘潮》2005,(4):4-7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大革命时期继广州农讲所之后,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国共两党合办的又一所培养农运骨干的学校。同为农运领袖的毛泽东、方志敏在武昌中央农讲所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相似文献   

5.
<正>1926年3月,中共广东区委成员罗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在闽南一带招收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9名,诏安籍的黄昭明也在其中。这批学员于5月至9月在广州参加了第六期农讲所的学习,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陈子彬是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龙岩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1910年出生于龙岩龙门镇考塘村,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罗明来闽招收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陈子彬与郭滴人都被录取了。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农讲所学员提前结业,陈子彬和郭滴人、朱文昭赴闽西地区,发动群众配合军事行动,于10月下旬先后到达龙岩城。1926年10月底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一所革命学校。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先后举办了六届,共培养了近八百名革命干部,其中很多成长为优秀的中共党员干部,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高恬波、毛泽民和王首道。  相似文献   

8.
在繁华的广州市中山四路,有一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绿树环绕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古建筑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培养封建士大夫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在这座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里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相似文献   

9.
党史工作很重要。党史要写出来,从大革命一直到解放。各个地委,特别是建阳地委要有专人管。崇安、光泽、浦城这一带是老革命根据地。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从广东、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向北发展。由南方到北方。福建的农民运动骨干,许多是大革命时期广州农讲所的学员。这些同志回到福建搞农民运动,领导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10.
书讯     
《广东党史》2002,(5):52-52
《回顾光辉历程迎接“十六大”》 图片展览在农讲所旧址开幕 为迎接十六大胜利召开,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文化局、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广东省档案馆协办,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承办的《回顾光辉历程 迎接“十六大”——中共“一大”至“十五大”图片展览》于10月16日在广州农讲所旧址正式展出。出席开幕典礼的有:中共“七大”代表、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维,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周以栗,1897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期间,周以栗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周以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周以栗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参与统一战线和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作。1926年,周以栗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组织部秘书、青年部部长,参与组织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初,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到武汉筹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任农讲所教务主任。大革命失败后,周以栗任中共河南省委…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陈列室,近年新悬挂着一幅头戴大沿盖帽、身着戎装的烈士遗照,他就是1926年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仅有两名广东籍学员中的一位——陈凤鸣烈士。为什么陈凤鸣的遗像直至近年才被陈列展出呢?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半个多世纪的寻觅20世纪50年代初,广州的文化部门开始进行对广州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农讲所福建学员回闽的经过第六届农讲所一九二六年九月初结业。当时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负责人阮啸仙同志(中共两广区委委员)召集我们开会,给我们分配工作。我们九个福建学员来自龙岩、永定、上杭、平和、诏安等县,因此委任我们为福建省汀漳龙边特派员,回汀漳龙道活动。于是,我们乘船离开广州,原先准备在  相似文献   

14.
6月毛泽东在第六届农讲所讲授《农村教育》。据学员听课笔记记载,毛泽东首先强调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农村教育是现社会很大的问题,所以作这种运动的人,不可不特别注意的”。接着毛泽东主要讲授了三个问题,一、农村文化问题略述;二、现在之学校与农民;三、以后的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他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他以中共早期理论家张伯简所著《社会进化简史》等书籍为学员的课外理论读物。毛泽东还计划请张伯简到农讲所任教,因张患病未能如愿。从目前的资料看,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可能是毛泽东接触到的第一部比较完  相似文献   

16.
罗平汉 《共产党人》2007,(11):50-51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  相似文献   

17.
歌谣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中国大革命期间,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革命话语逐渐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群众革命见闻与革命情感的歌谣也应时而生,成为记录革命的一个载体。1927年武昌中央农讲所学生军奉命驰援麻城农民军攻打地主武装这一事件过程中,当地民众编唱了赞美学生军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该事件成为历史记忆,然而受时代因素影响,关于这一事件的记忆与文本发生了重构,反映该事件的歌谣被改编,历史书写也随之发生调适。在学术研究的推动下,关于该事件的历史书写逐渐回归了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上,说到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从事农民运动,主持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并负责讲授“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这四百余学员的农讲所,“聘请周以栗为教务主任,陈克文为训育主任,季刚为事务主任,郭增昌为总队长”。郭增昌就是我的祖父。祖父是山西早期的共产党员,也是中共早期从事军事运动工作的人员,其中许多事迹已不可考。祖父是定襄县镇安寨人,因家庭贫困,并受“好男当兵”思想的影响,考入保定军校第8期骑兵科。保定军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才众出的场所,它先后培养出了大…  相似文献   

19.
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为这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这年的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20.
陈庆隆同志给本刊编辑组来信,就他和郭滴人等九名广州农讲所闽西籍学员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被派遣回闽这段历史,对有关的文字叙述作了补正.我们谨表示感谢.现将他的来信刊登如下.信中讲的阮啸仙同志,据有关史料记载,曾任中共两广(广东)区委委员、农委书记,参加创办广州农讲所,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教员、第三届农讲所主任.——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