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经济法作为法现象和一个法部门,其出现和发展得益于法哲学的发展.社会结构从"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二元结构到"市民社会--团体社会--政治国家"三元结构的发展,确立了"私法--社会法--公法"的法律三大结构论.从而经济法属于社会法的领域,它的发展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批判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内涵包括: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源泉;经济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本质;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启示我们在当前社会管理中,要以服务型政府为指导,正确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发展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的和谐自治和依法管理社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时候,不仅区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且也划分出"公共的"和"私人的"两种领域。在他看来,国家活动属于公共领域,在该领域中,国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对私人领域人的自由活动的有效协调和正常秩序的维持。在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中,政治法律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说政治法律制度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这仅仅是从最表面和最直接的意义上说的,事实却是,国家通常表现为建立在政治法律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的公共制度。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制度具有公共性的本质,它不仅具有公共性的价值,而且也要求按照制度的这种公共性要求来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 ,并与政治国家形成一对范畴 ,从市民社会到政治国家的提升体现了伦理实体自由的理念。法律也由此在这个脉络上得以界定。黑格尔一方面肯定了市民社会中的法律对个体权利的张扬 ,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工具性的狭隘。因此在市民社会之上建构了政治国家的领域 ,从而赋予法律本身实质性的价值。简而言之 ,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法律圆满生命力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本质:从“法律部门划分”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部门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集合体。一法律如未有区别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就不能自成一体,势必归属或依附于其他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也不例外。本文赋予法律部门划分标准以客观性和主观意志相统一的内涵,并从这一标准出发揭示经济法的本质,认为经济法是基于“社会利益本位”的往往立场,运用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经济团体的自律功能及区域性国际性组织的协调功能作用于“失灵”的市场,以达到社会协调性的目的的法律,从而确认它可独立地组成经济法律部门。经济法本质研究是经济法其他基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概念的意义及其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 ,黑格尔第一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市民社会概念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有积极意义。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的法治必然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上 ,并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最理想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结果。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组织结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内外环境,即以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和民主制的国家制度为基础的外环境和主体人格建构的内环境。这主要源于市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契合性。构建中国市民社会,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我国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完成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与政治社会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提供政治条件;推进和完善社区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术语,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处于流变之中。近代以来,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有较深刻认识且后者对前者有较大发展。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正确地阐述了黑格尔颠倒了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的培育是实现法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市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 ,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成员在生产和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政治国家 ,是法产生的基础。现代法治的实现 ,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在我国 ,要积极推进法治的进程 ,就要积极加强市民社会的培育 ,促进市民社会的成长 ,以构建法治实现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本书阐述的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本书的论点是,国家权力必须依然是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然而,若不同时分析生产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中存在的国家权力,就不会有国家理论。我还会论证,国家这个概念只有当人们将它与‘市民社会’联系在一起加以使用时,才有意义,反之亦然。就此意义而言,本书所提出的国家理论有赖于国家-市民社会分立的使用和发展。因此,本书对‘市民社会’这一范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一种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由各类自主、自治、合法、非政治的民间组织和团体构成的社会力量,它是现代世界的产物。现代民主政治又是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社会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正在我国形成。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型塑现代国家,有利于国家的民主建设,有利于政治文化的转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且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经济团体在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团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形式 ,其兴起具有一定的政治与经济背景 :社会经济团体的兴起同时对传统法律关系的调整范围提出了新的课题 ,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需要法律对其予以规范与确认 ;经济法作为一种能够调整市民(经济 )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法 ,对社会经济团体的规制应负起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建立节约型经济和宏观经济体制,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促进并保障经济效率和经济节约。由于经济法对克服市场失灵、促进市场发展的高效率具有独特优势,从而成为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最为重要的法律模式选择。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是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制定循环经济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西方市民社会历经政治自治、经济自治到社会自治依次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传统分析模式即"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关系模式现今已失去示范意义。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经移植后在我国民法领域新时期所呈现出的"市民"与"国家"间冲突的情形下,实体民事法律的制度供给更应考量"市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于现实中对市民社会的渗透和侵吞引发了一股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市民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是对一个世纪前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也激发了中国学界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构想。笔者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法律社会化与经济法的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地位一直是法学界倾心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经济法的根本旨趣在于社会本位,本质上保护的是利益,这构成了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相区别的主要标志。这种观点显然是对法律社会化的漠视。社会化已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传统的部门法也在不断地向社会复归。在此大背景下,要说明经济法独立的必然,必须把握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和主观选择两个重要的因素,而不能简单地事后论证。本文坚持用联系,发展与系统的眼光看待经济法的地位,并认为独立是经济法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与试图通过理性的建构来消除二者之间对立的做法不同,马克思力图通过对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的深入解剖,不仅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而且也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实现人类从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的共产主义的公共理想。这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进行哲学批判所得出的必然的政治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界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关注是以对现代化的探索为背景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应当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因此 ,中国在探求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 ,同时 ,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正确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20.
完善证券监管--从经济法的社会性本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监管法律制度属于经济法的范畴,经济法的“社会性”本质同样是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本质。以此理论为基点,对我国证券监管的现状作出了实证分析,并阐明了完善证券监管必须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合理界定政府监管权力和证券自律机构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