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区差距扩大原因分析及缩小途径杨兆文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根据这一精神,全面地分析地区差距的原因,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其土壤、雨水等自然...  相似文献   

2.
《创造》1996,(3)
理论学术文摘荟萃"九五"期间应注意五大问题一是千方百计保证粮棉生产稳定增长。粮棉产量年均增长至少在百分之二以上,方可逐步缓解粮棉供应的紧张局面。二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沿海和内地经济的协调发展。1995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差距分别为1745...  相似文献   

3.
建立产业开发开放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张海柱,牛建生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难点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难点和思路李宝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已经摆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正视差距、改善环境、挖掘潜力、突破难点、奋力发展,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由全国发展的“沉寂带”、“拖后区”变为“活跃带”、“拉动区...  相似文献   

5.
不发达地区必须自强自立──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之管见来辉武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  相似文献   

6.
罗荔 《长江论坛》2000,(2):31-33
从目前到2010年近10年间我国关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既要维持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又要缩小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只能是加快中西部发展,只有中西部发展的质和量超过东部,才称得上差距的缩小。中西部发展的优势很多,潜力很大,只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经济的内在活力,在用足用好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一、紧紧抓住加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力度这个关键问题发展中西部经济 资金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以下简称入世),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对中国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入世有可能继续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之间已存在的经济差距。所以,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持中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一、入世后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中西部地K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L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统计.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6.5%一人日占全国的594%。‘”但1998年中西部…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本文就如何认识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东西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水平滞后于发达地区。其二,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其三,欠发达地区的观念更新迟缓,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烈。最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准“经济动力源”加速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对加快发展我区轻纺工业的一点看法燕合义,刘善琳,班桂莲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上强调指出:“对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解决。”我区作为中西部的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解决地区差距的问题,山西作为典型的中西部省份,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基础上,抓住机遇,把创建中西部发展山西示范区作为全省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推进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为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创造经验,提供借鉴。创建中西因发展山西示范区的现实住与必要住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较过去更为突出,中西部地区对此呼声很高,党中央对这一问题也非常重视。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此提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更加重视和…  相似文献   

11.
移民开发:云南扶贫攻坚新思路周维荣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正在扩大,而中西部的扶贫问题更引人瞩目。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19个省、自治区,占全国总面积的88.7%,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全国政协调查的资料表明:从1979年至1993年,东部地区工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梯状,沿海东部地区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市场体制最早开始建立,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反观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相应,作为体制改革衍生物的私营经济,其发展也呈明显的阶梯状: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而且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极大,中西部地区若要振兴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所需做的工作很多,而放手发展私营经济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一、与东部地区相比,申西部地区发展私营经济的潜力巨大我国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还具体提出了包括中央财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问题探讨述要辛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出现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距在扩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已引起中国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也是目前人们议论纷纷的一个热点。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旭 《求索》2007,(12):13-15
本文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在1978—1991年中国地区差距缩小而在1992年之后,地区差距又开始上升。进一步,本文表明出口导向政策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背景则是198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央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和中西部地区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机遇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荆江三角带: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出现了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间较大的发展不平衡。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缩小东中西部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便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及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在中西部各地区同步发展,而必须选择交通条件较好,资源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先发展,使之成为经济热点地区,从而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那么,中西部地区哪个区域最适合优先增长,成为经济热点地区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东西部的均衡发展聂锋高永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中央领导强调要实施有利于缓解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各项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8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成绩是举世瞩目的。但是,人们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开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以沿海为最快,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到现在还没有跟上来。于是,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拉大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每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上,如何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即怎样缩小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都是一个重要话题。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3月1日上午,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开幕,下午江泽民主席就来到了宁夏和甘肃代表团听取意见,并发表了讲话。他说,我国…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曾赤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缘条件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差异甚大。如何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构成中国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就我国的东、西差距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缩小内地与沿海的差距实现各地区共同繁荣黄胜林,刘道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具体实施操作上采取了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办法,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使部分地区享受而另外一部分地区不能享受政策优惠。这种倾斜的政策造成东部与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