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雨前  马志伟 《人民论坛》2010,(10):182-183
"火铸史诗"经典世纪纪念瓷是采用景德镇陶瓷艺术反映和表现中国经典建筑的杰作。陶瓷艺术具有承载精神文化的功能,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经典世纪纪念瓷的创作实践带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陶瓷艺术既是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艺术,同时,它也能够做到艺术性、审美性与使命指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从一个封建大帝国逐渐地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得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发生急剧的分解,国家主权开始被破坏,晚清政府全部腐朽性反动性在人民眼前暴露出来。从建筑的角度看,“从近代开始,在对外开埠的城市,在传统建筑文化整体弱势的形势下,具有了与西方交流的特征。这个分化分离的过程,强势外来建筑文化必然对这些地区和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产生冲击和破坏,从而使它们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产生了一次无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齐康总序)  相似文献   

3.
西藏建筑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建筑功能同艺术性的结合,能完美地运用统一、平衡、色彩、对比、明暗、韵律、比例、尺度等构成和图案规律。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和技巧,逐步形成具有藏族建筑特点和风格的建筑群体。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西侨乡建筑的形成具有自身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变迁、经济结构变化、中外文化碰撞等方面,由此形成外廊式建筑和演进式乡土民居的建筑类型,这些建筑承载着广西侨乡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广西侨乡建筑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结合广西侨乡建筑特点,提出按“点—线—面”的分类原则,分为点状分布的单体建筑、线状分布的文化遗产、面状分布的族群聚落,可依循重塑文化精神、构建文化廊道、“产、地、景、文”一体化等对应途径加以保护与活化。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乡土建筑大多数散布于郊野乡村,建筑随环境地形而设,造型多样。其建筑装饰独具特色,题材多样,集绘画、雕刻与建筑于一体,其装饰文化内容丰富,这些建筑装饰内容包含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建筑技艺、装饰手法、社会功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生产中确立起鲜明的现代语境中的中华性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又是其难点所在。中华性内容涉及广泛,大体应包括中华民族总体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话语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维度的特质,其核心在于渗透于这些方式之中的价值观系统。在当前情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艺术生产和文化发展的中华性,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的继承历来是建筑界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建筑风格多元化时期。为了创作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们进行了多方努力。这期间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艺术品位低劣的建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相似文献   

8.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9.
高校团的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团的文化建设可采取多种文化技能和文化实践的活动形式,庄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指导学生开展文艺实践,并把普及和提高融合起来,把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融为一体。要搞好高校团的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实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本文试从儒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三个方面对中国典型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染和渗透现象进行了文化审视。  相似文献   

11.
倪勇  张骏 《当代建设》2003,(5):56-56
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建筑的人文精神与其历史文化品格均有着深厚的关系。一方面建筑的人文精神总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另一方面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决定了建筑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古化的建筑恢弘大气。得益于统治者在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下拥有包容一切的豪情与宏远的胸襟 纵观前人所造的建筑与城市景观,大凡气宇轩昂者,其诞生时期莫不是所处的封建王朝繁荣辉煌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与洛阳城、元朝大都、明清时期的紫禁城等,都是很好的实例。建筑物本身会体现其属主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孙九霞 《思想战线》2002,28(5):51-55
澳门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其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族群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都整合着中西文明。澳门在文化上存在着开放性、兼容性和共生性等特质。认真分析澳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 ,深入开发这些文化资源 ,对澳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彝族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而它的繁荣与土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庞大而浩繁的艺术宝库中,王府建筑以其恢弘的气势,囊括了建筑的规划布局、造型设计、石木雕刻、装饰彩绘等方方面面。在整体形式上具有朴素、庄重而又大气的特征,而局部上却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县王家大院堪称华夏民居瑰宝,这不仅是因为王家大院规模的宏大、气势的壮观、装饰的精微、构思的巧妙,更主要的是在于王家大院散发出的那种华夏民族文化的精气神,那积淀着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未讲千家大院,便走近了儒家文化的谨严秩序、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家文化自然无为,便走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堂。那凝重的建筑唤起的是理性的反思,活泼的装饰激发的是创造的灵感,精美的艺术留下的是醉人的愉悦,宏伟的气势引发的是豪壮的气概,广博的文化牵连的是无尽的逻思。王家大院地…  相似文献   

15.
街市是两宋时期出现的一种居民居住区与商业铺面混杂在一起的城市空间形态。从空间上进行解读,街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备了商业市场、休闲娱乐以及建筑景观的三重功能,形成了开放性、公众性和艺术性的合理特征。传统街市文化所具备的现代特性对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丽姣  许佳  马云琳 《前沿》2014,(9):226-227
当今社会,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在建筑空间意境营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傣族和景颇族的传统民族符号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遵循“有机建筑”的概念及“有机更新理论”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是解决设计中“地域性”与“当代性”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是体现“延续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因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这些民族建筑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民族艺术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表征。追求和谐与持久是环境艺术的目标,民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和长久生命力,是对建筑环境艺术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的文化再现一直为学界热议。但是,以往对文化再现的原因讨论多有专题化倾向。本文以厦门民俗村为个案,以仿台湾原住民的建筑艺术为分析切入点,讨论企业建筑者是如何对来自台湾的民俗建筑进行移植和栽培,并关注各种影响力如何在现实条件中达成契合。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学,历来存在科学与艺术之争,目前虽趋于综合,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然而对这种关于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仍不全面且尚存隐忧。事实上,教学是个多维存在,除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外,还具有伦理性,且伦理性之于教学具有首要性,教学是立于科学达于艺术之伦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建秀 《前沿》2012,(12):150-151
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道路上创造出来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具有时代性、教育性、艺术性与民族性等特点。由于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因此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新时期红色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及其实施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研究,让红色文化能够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