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立 《理论月刊》2008,(6):90-9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本文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三大主要矛盾和困难,提出了六条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09,(4):10-1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就业更加困难,不少大学生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严峻考验。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3.
当今青年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毕业即失业"、"难就业,易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针时此种状况,选取青年群体中占主要部分的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就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其就业难的内、外在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国民就业问题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发了来自政府、社会与学界等不同方面的关注和思考。事实上,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也似乎被赋予了更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就业主体之外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是制定相关公共政策的关键。从就业主体之外寻找就业难问题的根源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知青返城可以算作我国的第一次失业高峰,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是第二次失业高峰,而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则引发人们产生了关于“第三…  相似文献   

6.
眼下又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节骨眼"上。这场每年必演的就业"大戏",紧伴着就业压力的加剧,总免不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激烈,也少不了"毕业即失业"的诸般无奈。面对"漫漫求职路",奔战于各个招聘台前的、拥有大中专学历及以上的应届生和年轻人希望自己寻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对发展机遇、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行业前景、户口与编制有着怎样的期许?而面对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看着他们精心准备的求职简历,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又该以怎样的"标尺"与"态度"去选择适合之才?  相似文献   

7.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生存,关乎家庭,关乎社会,关乎稳定,是"天大的事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一、存在问题(一)就业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城乡就业政策存在一定差距,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政策向农民完全"移植"还需要一定过程。地区不平衡现象存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公益性岗位购买、社会保险补贴兑现等方面投入不足,使一些就业政策的落实缺乏资金保障。(二)劳动者就业诉求较多。  相似文献   

8.
失业人员作为就业主体,摆脱失业困境需要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在社会学视野来看,失业人员增强就业竞争力,实质上是一种个人再社会化的过程。失业人员提高就业竞争力可从社会学个人再社会化视角进行分析:即就业心理调适是失业人员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职业技能提高是失业人员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社会关系网络调整是失业人员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支柱。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毕业缺少社会经验,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帮助高校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极为重要.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心理矛盾和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之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企业和社会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大学生,高校,企业,政府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2.
就业创业是青年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第一要务。在总量失业与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两大变化:一是大学生就业分层分化更加明显,职业选择更加理性,面向非公经济组织、中小城市、农村、西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存在严重问题。调查表明,重庆市大学生中,非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要好于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女生就业诚信取向略好于男生;农、医、理工类学生就业诚信取向稍好于文史哲、法学等类专业学生。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取向与就业诚信实践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财经类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财经类毕业生社会需求过热现象已开始降温。因为现在正处于两种经济体制交换的过程中,面对由此产生的不适应性、认识的误区和用人单位的短期行为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积极的态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着眼未来。认真做好毕业就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的关系及现实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中与就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政策,它与就业之间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影响。为了解决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现有的就业结构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就业结构的变化,必须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创新,即适当合理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力度,实行有区别的失业保险政策,突出失业保险的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就业脆弱群体,是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职和就业中容易和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主要由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构成.就业脆弱群体的存在将引起社会价值观错乱、群体性心理危机、"失业-企业裁员"的恶性循环、社会冲突与社会失范等社会风险."社会保护"是就业脆弱群体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其基本理念是可持续生计与工作福利.  相似文献   

17.
张永刚  李超 《前沿》2012,(5):129-130
弱势群体应当得到各级政府提供的特别就业援助。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及部分大学毕业生等为主的城镇就业弱势群体,由于社会或个人原因,面临着失业率高、就业层次低、劳动待遇低及社会保障权益易受侵害等问题。因此,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李恩平 《前进》2005,(6):32-3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流动规模加大,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从1979年的0.44降到2000年的0.10,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使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绕不开的就业重压。在探索和拓展各种就业渠道、就业岗位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行业门类庞杂、就业包容性大等特点,更以其在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城市贫困、促进城市化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对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