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国际关系史的书几本,这是一件好事。这表明,在中国,国际关系史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正在发展中。国际关系史是历史的一个方面,也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部门。今天,正当我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对外关系日益频繁、参加国际关系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于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与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目标,因此它是指导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观点,也是分析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因与判断国际事务是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东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强调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唯一目标,它们用国家利益来掩盖阶级利益;苏联过去认为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必须服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论问题,结合中、苏、美外交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在西方又称国际关系学,它是一战后最先在英美形成为独立的学科,这与它们当时的国际地位有关。二战后,出现许多学派,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名称到研究方法也不相同,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在苏联,六十年代还没有建立国际关系理论,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持完全批判的态度。七十年代苏联才开始研究,并认为国际关系理论是"分析评价和预测国际形势发展、制定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理论基础。"现称"这个理论正处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积极创建我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已成为实践中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因为战后,国际政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严峻多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与新问题,旧的理论已不能解释。再则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在对外政策上也有重大的调整,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对外关系有很大的发展。这也需要从理论上论证与说  相似文献   

4.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3年8月斯大林去世,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战后几十年来,它影响着整个苏联的对外关系。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或者如何评价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呢?笔者认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双重性,它在苏联战后追求的目标、对西方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后果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本文便是力图从"双重性"的角度,探讨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提出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人们在讨论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美以关系方面,而较少谈及它在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系统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著作亦不多见。为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笔者将在本刊陆续介绍和论述以色列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政策以及它与这三个地区的国家进行交往的情况。 在讨论以色列的非洲政策和以非关系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做一些总体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有一种冷战时期所造成的主观思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用冷战时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现在谈到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与新思维,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提出来时,先不是看新思维的内容,看它提出来的背景和它的现实情况,而是认为完全是假的,是为了推行苏联的全球战略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叫作阴谋诡计。这样一种冷战时期的观念,使得人们对国际上的一些新变化不能正确看待,产生一些错误的解释甚至于一些错误的政策。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是同七十年以来所执行的政策和路线的一次决裂。它的一些作法,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也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它要对过去实行的外交政策进行一次清算。有人提出来,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不是碰不得的,这里面不是没有问题的。戈尔巴乔夫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包含了对战争问题的看法:现在大家都  相似文献   

7.
浦野起央教授在日本国际关系学界是一位资深的学者,一位多产的教授。迄今已出版了160余部著作。其新著《国际关系理论史》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书名译为《国际关系理论导论》,译者刘甦朝)。浦野先生致力于从政治、历史及法律方面研究国际关系与区域问题。从浦野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老一辈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8.
俞邃教授长期从事苏联-俄罗斯问题、世界战略形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因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独特建树",1999年9月当选为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并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国内外学界许多同行称俞邃教授是"著名的、有影响的、著作丰硕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美苏之间达成的中导协议、不久前有关各方签订的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协议、以及年内可能缔结的美苏削减50%战略核武器协议,使我们感受到了苏联对外政策吹向世界的一股清新气息。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怀疑,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确正在给苏联的外交行为带来变化,也正在给世界带来变化。如何估计这些变化,如何针对新的形势采取新的对策,这是中国外交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也是这篇简短的论文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所选取的讨论视角。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前提和实质;其次归纳一下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调整所积累的新鲜经验;最后提出我们对国际关系以及中苏关系可能和应当具有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国新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是资本主义大国国际政策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大国更是如此。伴随霸权主义政策的同时,必然引发战争,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霸权更替史和战争演变史。 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上升为世界的主题,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这对于霸权政策不能不形成巨大的冲击。美国在苏联东欧崩溃瓦解之后,失去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乔纳森·阿德尔曼:(Jonathan Adelman)于1989年10月2日至10月7日来我系作学术访问。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苏联内政与外交、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等。阿德尔曼教授著作甚丰,而且是国际学术交往中的活跃分子,曾先后访问过印度、日本、以色列和苏联等国家。  相似文献   

12.
对外政策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的对外政策制定和施行过程,简称之为对外政策过程或外政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几乎涉及到和综合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体系,首先是其政治体系,国际关系体系,特别是国家间关系体系的全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这一切又是通过人的活动,通过对社会和国家、阶级和集团、运动和组织以及个人客观地位和主观情绪反应出来的作用和反作用形式,亦即互动形式来表现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过程首先都与以下几个领域有联系:一是国家的社内(社会内部)体系,首先是其政治体系;一是国际关系体系,特别是国家间关系体系;三是个体体系。关键的领域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自律、有序、和谐:关于老子无政府状态高级形式的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政府状态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流学派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多数西方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中国学者可以借助于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现代化来取得一种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对话权。老庄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的另一种无政府状态,它的特点是有序的、自律的、和谐的;虽然它带有乌托邦特点,但提出了一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无政府状态,这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克·特拉亨伯格是横跨历史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他的著作不仅以对历史事件的严谨分析著称,更是以打通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隔阂为目标。凭借自己近40年的国际关系史研究阅历,特拉亨伯格证明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这种研究方法将促进历史与国际关系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15—1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贝尔福讲座教授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以"帝国的迷思"、"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民主化、民族主义与战争"为题做了三次学术讲座。本文根据斯奈德教授10月17日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原稿未经本人审阅。斯奈德教授在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民主化与民族主义、美国对外政策、俄罗斯(苏联)对外政策等多个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荣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美国政治学评论》和《国际安全》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6.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克尔将社会和经济力量引入对第二帝国海军问题的研究,针对传统兰克史学所遵从的"对外政策优先"原则,提出"国内政治优先"的论断。克尔在德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基础上,揭示海军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这两个问题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结构、利益集团和政党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克尔的研究侧重社会史,强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重视阶级分析方法的使用,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克尔的研究表明,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书写在档案之外还应关注更广阔的经济、社会力量,兼顾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观念诸方面并展现它们相互影响和交织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7.
期刊订阅单     
正《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的论文,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国际政治科学》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研究程序完整的学术论文,同时适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进行研究,取得很多开创性的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促成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中国元素的增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其中,中华经典国际关系研究有何特别之处?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助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国学派的构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是否一定要突破既有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信岩呈专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潘忠岐教授。潘忠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对外政策与战略、中美与中欧关系、中华经典国际关系等,著有:《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针锋未必相对: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等。  相似文献   

19.
冷战起源是战后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没有任何论题能象冷战起源这样,引出如此之多的论著问世,激起如此尖锐而激烈的争论。"从四十年代末至今,在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研究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中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研究不多,很长时间以来沿袭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冷战是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反苏、反共的政策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期刊订阅单     
正《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的论文,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国际政治科学》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国际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研究程序完整的学术论文,同时适当刊出学术性较强的评论文章和书评。2014年《国际政治科学》国内零售价每期29元,全年4期(季刊);年价11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