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服务、整合、配置、监督、评估"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以下探索:一是搭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服务、社会协同"的志愿服务工作平台。联合有关部门,依托基层党组织与第一书记工作平台,建立391个乡村志愿服务基地,组织乡村资源与需求调研。目前,共有669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完成"一村一册"数字微平台和"志愿服务先行、市场资源对接、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业应该深挖地方特色,遵循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刘海丽  孙鸣泽 《乡音》2023,(7):20-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保障,支撑引领着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为传统农区破解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创新障碍提供新机遇。我国传统农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小微企业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风险抵押物少,传统金融的信贷抑制性强,使得乡村振兴中的普惠金融形式不活、作用不强、创新不够。因此,应立足传统农区"乡村振兴"、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焦点、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乡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难题,要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等措施的实施加以逐步破解,以释放科技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董敏 《北京观察》2022,(2):45-45
作为政协委员,除了自身要学好党史、积极履行使命担当,为首都三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外,还肩负着联系、带领界别群众的重要责任。同样需要通过学习党史,把界别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与辉煌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撰文认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2015年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迅速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依托"金不换"的生态优势,我区因地制宜发展糖业、茶叶、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把米袋子、果篮子、糖罐子牢牢抓在手上。  相似文献   

8.
<正>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部分乡村地区不减反增的空心化、老龄化和衰败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与城市的空间规划、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难以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这对破解乡村发展困境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关系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体系在乡村的解体,乡村开始走上衰败之路,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文化引领乡村走上重新整合的道路,并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作出重要贡献。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当下,在充分吸收传统精髓和理解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进行再造,可以为乡村振兴打好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给排水服务短板尤为明显,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等。当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薄弱,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导致的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二是农村污水治理的卫生、环保、城建等多重目标缺乏整合,缺乏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持体系。三是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筹资困难,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把人才振兴置于首位。强化人才振兴,才能确保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乡村人才外流、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打造脱贫致富领路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郭煦 《小康》2024,(10):63-66
<正>玉龙县农业农村局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玉龙大地徐徐展开。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平整干净的村道……行走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23,(6):48-50
自2005年台州市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始终把科技特派员工作摆在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注重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与示范作用,在人员选派、资金保障、政策激励、评比表彰等各个环节上出实招、抓落实,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到2022年底,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012项.  相似文献   

15.
正小镇是乡村社会人口、经济、文化和建筑设施的集聚点,一般也是乡村产业的聚集之处,是乡村兴衰的一面镜子。纵观国内外,有许多由历史长期积淀形成的老镇,也有更多因行政区划或商业开发而快速形成的新镇。老镇多与农业及其相关传统业态紧密联系,人们为求生产与生活之便,其建设与田园有着更多联系与契合。新镇一般是行政管  相似文献   

16.
孙媛媛 《小康》2024,(6):54-56
<正>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基础差”“矛盾多”“产业薄弱”……曾一度是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甩不掉的标签。多年来,受制于交通不便和加工能力的不足,村民们守着9000余亩的茶山,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实现富裕一方。  相似文献   

17.
王通林 《今日浙江》2021,(18):24-25
清廉村居建设,是清廉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省委纵深推进清廉浙江建设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肩负起深化清廉村居建设的牵头责任,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在纪检监察系统的指导下,围绕加强和巩固乡村治理、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切实整合监督力量、完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效能,全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的五清清廉村居,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初夏时节的房县凉爽怡人、风光秀丽。位于房县化龙堰镇的高桥村却始终牵动着省政协机关干部的心,这些村里的"穷亲戚"还好吗?乡村建设得怎么样了?农民日子过得咋样?带着这份牵挂,5月30日至6月1日,省政协副秘书长周向阳率领机关干部,赴高桥村深入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活动。高桥村地处房县化龙堰镇最东端,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3年  相似文献   

19.
"助力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帮助村里解决部分资金、帮助修路等,乡村振兴最终还要靠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首先要助力乡村的产业发展,这才算真正助力到点子上."2021年2月8日,宝丰县大营镇人大代表魏国强在观摩该镇产业发展情况时说.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大营镇组织辖区50余名人大代表走田间、看项目、谈...  相似文献   

20.
李慧君 《小康》2023,(28):57-58
<正>民宿经济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也突破了简单的乡村观光旅游局限,是融合了乡村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诸多功能的新产业形态。近年来,民宿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不少地区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在适合的情境下,借助多元协同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