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障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我国社会保险立法不能满足社会保险实践的需要。提交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审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立足于中国国情但过于迁就现实;体现了行政优位的理念但欠缺公民社会保险权保障的理念;立法的总体思路明确但不具有完整的基本原则;立足于职权立法但过于频繁地授权立法;奠定了社会保险各方主体的关系框架但疏于对法律关系的梳理;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但缺乏可操作性;追求利于权力运行的秩序但公平与效率价值缺失。立法先行是社会保险得以产生的明显特征。选择立法体例的关键是看其是否适合该国的需要。单行立法是社会保险立法体例的主流。社会保险法理想的立法体例应为综合立法体例,但我国制定综合性《社会保险法》的条件尚不成熟。我国可以继续《社会保险法》的立法进程,对于《社会保险法》之外的五个社会保险项目的单项立法次序安排,应以养老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法为先,医疗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和生育保险法为后。  相似文献   

2.
奚海清  吕鹰一 《法制与社会》2013,(23):113-115,121
除引言与结语外,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律师与法官关系网建立行为的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律师与法官两方的职业环境,以得出促使双方建立关系网的原因;第二部分为律师与法官关系网运作行为的外部性分析。通过对司法活动表达性现实与实践性现实的描述性论述,呈现法官与律师关系网运作机理,并且论证其运行行为的外部性;第三部分为隔离墙制度作为激励机制的路径选择。以团队生产理论为工具,阐述隔离墙制度作为激励机制可以尝试何种路径选择,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制度构建中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尚元 《法学》2005,(9):99-107
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回溯性及制度的非法制化背景入手,总结了我国养老保险非法制化的世象,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非法制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我国养老保险先行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社会保险立法的进路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中国养老保险从政策制度走向法律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愿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我国现在正在推广实施的节能管理方式之一。但我国EPC机制发展迟缓,究其根源,是EMCo经营风险太大,市场诚信度不高所致。应当改进相应的法律政策,制定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建立公正权威的节能量认证机构,推进EPC项目融资,并与碳交易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政策创新?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政府会采纳相同的政策?论文从内部决定和外部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换届选举、面临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外部影响机制对专利资助政策扩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分析发现,除了以换届为标志的政治周期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影响不显著外,无论是科技创新资源拥有量还是面临问题的严重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专利资助政策在省份之间的扩散。在外部影响因素中,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事件(加入WTO和颁布《专利法》)会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产生冲击,而邻近效应和全国扩散模式表现并不明显。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和拓展西方经典政策创新与扩散理论也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策科学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蕴育开创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四大成就: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气氛活跃;不少政策研究组织已经走向市场,产业化步伐加快,对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中国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其可能导致的国际反补贴措施的分析,对中国目前的招商引资政策作出法律预警与对策分析,预测中国招商引资政策面临来自欧美各国反补贴措施的可能性和应采取的救济程序措施,并提出对我国招商引资的调整方案,为我国招商引资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中国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其可能导致的国际反补贴措施的分析,对中国目前的招商引资政策作出法律预警与对策分析,预测中国招商引资政策面临来自欧美各国反补贴措施的可能性和应采取的救济程序措施,并提出对我国招商引资的调整方案,为我国招商引资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育刑理念的彰显与背离:近代中国假释制度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环节,行刑法律的运作直接关涉刑罚功能与目的能否实现。假释作为行刑制度之一,其运作效果是刑罚观念的集中体现。近代以来假释制度完成了由恩典到权利的制度转化,因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假释制度在清末刑事立法中虽然得以确立,却未能实践。其后的立法与司法虽对于假释制度有着较多的践行,但民众的法律情结却仍停留于报复惩戒,教育刑理念仍然未能深入人心,法律观念、法律文化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死刑的存废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法律界 ,有关的探讨亦每每可见。然死刑在世界上存废状况如何 ?究竟何以存于我国 ?未来死刑政策的把握当采何种取向 ?刘仁文所述事实与分析 ,引出其鲜明之立场观点 ,有大视野但又立足于具体现实 ,不论能否如其所论 ,已立希望之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关注,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他非常坦然地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在平稳运行中,在合理区间中。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冷静,又要自信。巴曙松说,从1-5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我国经济增长与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政策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13.
汪庆红 《北方法学》2014,8(5):141-152
宋代州级司法职能配置在长官与属官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这种职能分工被赋予了防范长官干预属官司法行为的权力约束功能。但在审判实践中,长官往往借助官制特权或法定特权赋予的优势地位,干预或控制属官的审判行为,操纵州府审判的过程与结果,使州府审判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长官专权特质。从其司法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两宋时期之所以出现司法体制上的控权倾向与审判过程中的专权特质并存的局面,根源在于其政权建设中难以克服的祖宗之法与汉唐故事之间的深刻抵牾。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社会秩序调整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工具。立法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法律的理性表现为法律的稳定性、一般性与统一性,而政策的非理性表现为政策的灵活性、特殊性与应急性。立法活动就是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抗争过程。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混淆及界分便是立法活动的难题之一,也是立法活动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当事人没有达成管辖合意的情况下,一国法院裁判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是否会造成司法管辖权冲突,如何理解专利权地域性、专属管辖与裁判全球许可费率的关系,如何确定一国法院裁判全球许可费率的管辖根据,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纵观域外司法实践,主要司法辖区依据不同管辖根据确立裁判全球许可费率的管辖权。在借鉴域外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我国统一各类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民事案由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降低更密切联系的要求,修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审查标准和法律后果,以及完善管辖权异议规则,为实质性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争议贡献中国司法的理性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策执行力研究评估:2003—2012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中国的政策执行力研究领域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无对该领域研究的综合性评估,而适时的评估与反思是促进该领域知识增长、改善研究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采用文献分析法,基于十项指标,对CNKI数据库中的政策执行力研究论文评估的结果显示,十年来,中国政策执行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层次较低、重复性研究众多、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意识和理论对话不足以及与政府执行力混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质量并不高,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界定核心概念、增强问题意识以识别关键问题、改进研究方法和增加实证研究、发展研究的中观理论以及拓宽研究的学科门类等途径,实现研究的改良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在现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二元以上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级差所有制的设想,期望对创新中国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公务员是我党执政条件下担负着重要责任的人民公仆,他们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桥梁。只有从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水平抓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帮助党和政府树立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执行的整体效果。所以,培养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水平是当下极为紧迫的任务,同时也应该从发展的角度长远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