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主体民族犹太人绝大多数是在建国后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迁居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目前,以境内最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来自苏联、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等国家的犹太人。俄籍犹太移民积极参与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事务,他们对以色列内政外交的影响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
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已走到第十个年头.10年来,和平进程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一、马德里和会及"马德里框架"的确立 进入80年代后,阿拉伯国家开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为阿以冲突全面走向政治解决铺平了道路.90年代初发生的两件大事-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确立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也为中东和会的召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3.
刘军 《西亚非洲》2007,(8):72-78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在《以色列独立宣言》中声称:"以色列国……将尽全力促进国家的发展以造福于所有的居民;将以以色列先知所梦想的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原则为基础;将保证全体公民不分宗教信仰、种族和性别充分享受社会的和政治的平等;将保证宗教信仰、语言、教育和文化的自由……"[1]在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占总人口约80%,且在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诸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中,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作为阿拉伯人)、族群(作为巴勒斯坦人)、宗教(作为穆斯林、基督徒和德鲁兹人)和语言(阿拉伯语)上的少数群体.时间已过半个多世纪,以色列政府是否实现了它在独立宣言中的庄严承诺呢?  相似文献   

4.
王晓德 《西亚非洲》2008,5(2):39-45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从战后建国至今与美国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当以色列在战后大踏步地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时,美国大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致使以色列与很多国家一样出现了所谓的"美国化"趋势.其实,以色列社会不会完全被"美国化","美国化"多少包含着以色列入对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如果把这一带有争议性的术语用"现代化"来表述,大概更能准确地把握住以色列自放弃开拓性民族精神以来大踏步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信仰者集团崛起及其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者集团是20世纪末在以色列崛起的犹太右翼院外集团。其崛起是以色列建立以来社会全面转型、特别是“六五”战争后社会意识形态剧变的结果。以色列建国后,工党锡安主义逐渐衰落,为犹太意识的抬头提供了空间。“六五”战争导致以色列人弥塞亚情绪和“大以色列主义”抬头,还导致工党锡安主义破产。信仰者集团以“新锡安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以在被占领土上开展定居运动从而推动神圣拯救为主要使命。它阻碍着中东和平进程,使以色列进一步深陷孤立处境,也在改变以色列社会意识形态图景和政治力量结构,推动以色列政治向右倾化、宗教化倾斜,还对以色列民主政治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伊斯兰世界的合作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穆斯林国家正在从各个方面加强联系和合作,其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政治上加强协调行动,力求在涉及穆斯林国家利益的新老热点地区发挥作用。对阿富汗,在沙特、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推动下,3月7日阿富汗各派曾签署和平协议。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穆斯林国家反对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人,敦促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穆斯林的屠杀。在援助波黑穆斯林问题上,穆斯林国家表现出  相似文献   

7.
2011年年初埃及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导致穆巴拉克政府迅速垮台。埃及变局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惊,也严重影响到维持了30年之久的埃以和平关系。一年来,埃及和以色列双方围绕着《埃以和平条约》、天然气供应、边境安全等问题出现了摩擦,尤其是埃及民众冲击使馆事件给埃以关系蒙上了阴影。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一些间接因素也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如埃及开放拉法口岸,接近哈马斯势力,同意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及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等无不引起以色列的高度警惕,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面临着更为孤立的境地,国民固有的不安全感亦随之加剧。  相似文献   

8.
王健 《欧亚观察》2001,(1):16-19,34
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和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和巴以冲突长期持续的影响,以色列阿拉伯人所体现的"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双重身份认同的鲜明特征,对他们的政治参与进程和阿拉伯政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近年来,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的不断强化和右翼政府主导地位的持续增强,使阿拉伯政党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更加凸显,压缩了其发展空间。未来,阿拉伯政党的发展前景将受到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以及以色列民主政治、右翼政府的执政地位、阿拉伯政党的路线选择等因素的重大影响。此外,中东变局与巴以问题的边缘化也加剧了其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狭小的地理空间、匮乏的自然资源,以及险恶的地缘政治环境,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移民的大批涌入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色列学界和政界共同制定了"以色列2020规划"。该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以色列进行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虽然"以色列2020规划"不具有法律地位和强制性,但其绝大部分内容和精神都被吸收到"第35号国家总体规划"中并正式赋予其法定效力。作为应对21世纪挑战的重要方案,"以色列2020规划"对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国土空间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已走到第十个年头。10年来,和平进程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一、马德里和会及“马德里框架”的确立 进入80年代后,阿拉伯国家开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为阿以冲突全面走向政治解决铺平了道路。90年代初发生的两件大事—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确立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也为中东和会的召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将近百万俄裔犹太人推向历史祖国的怀抱,最终形成了以色列最大的移民群体——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在其形成过程中,东西方冷战背景下的某些国际因素——苏联、以色列和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种种对策,对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的形成作用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50年代初苏联当局通过镇压富农运动和强制迁移诸多少数民族,人为地在国内制造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官方文件称之为特殊移民。苏联国家档案馆原始统计资料显示,其间被政府强制迁移的特殊移民达600万人左右。目前,关于苏联特殊移民政策的成因,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它的目的方面提出了各种观点。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特殊移民政策出台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斯大林的心理、个性和善恶价值观等深层角度来对这一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纳卡问题在外高加索格局中是一个核心的冲突问题。冲突的由来是历史上沙俄帝国 占领卡拉巴赫后实行的种族地缘政治战略,帝俄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 从而埋下了日后冲突的根源。苏联解体后,虽然国际社会参与调解冲突,提出了多种方案,但纳卡 问题迄今毫无进展。纳卡问题的存在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移民的本土性与全球化--跨国主义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透过移民概念的理解,运用跨国主义理论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移民的"行为-关系"特征、变迁,以及有关本土性与全球化互动之于当代移民及其民族国家的意义.文章认为,当代移民在不断的跨国实践中形成了多元认同和全球意识,其民族性和本土性在与外部社会文化的交汇中得到了内容上的更新与扩充.与此同时,海外移民及移民社会在民族主义思想的促动下积极参与祖(籍)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和经济建设,构成了一种跨国的社会力量.在这一进程中,民族国家,无论是移民接受国还是输出国,都采取了更加宽容和积极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中东计划”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战以后,美国逐渐将目光从伊拉克转移到更广阔的“大中东地区”,寻求对整个“大中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造。目前,虽然布什政府还未正式宣布其“大中东计划”,但为试探各方反应并尽量争取支持,布什政府已在各种场合大力宣扬其“大中东计划”。一、美国推出“大中东计划”的背景美国所指的“大中东地区”包括2 2个阿拉伯国家①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美国政府认为,该地区缺乏政治自由,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极端主义、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现象极度盛行,严重威胁了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尤其是威胁到以美国…  相似文献   

17.
赵洲 《西亚非洲》2012,(4):28-42
对于巴勒斯坦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国际社会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形成了多种博弈力量、因素以及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主张"入联附加条件",要求巴勒斯坦在和以色列达成最终和平协议以后才能被接纳为会员国,而法国则提出"过渡入联方案",即暂时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身份,金砖国家等大多数国家主张接纳巴勒斯坦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从物质层面上的博弈力量来看,各方的博弈在权力与实力层面没有构成明显的力量悬殊。从非物质性的博弈力量来看,国际观念、原则、规范将对巴勒斯坦入联发挥重大的支撑作用。巴勒斯坦入联是一个事关民族自决、中东和平安全,以及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因此,在是否接纳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国际社会成员承担着重大的体系责任,联合国会员国和安理会成员不应任意地裁量行使其手中的特权。基于在实现民族自决权与人权保护上所承担的义务,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巴勒斯坦正式会员国身份。  相似文献   

18.
一、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顽固立场,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内塔尼亚胡自去年6月出任以色列总理以来,一直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坚持"三不"政策,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使上届政府于1995年9月与巴勒斯坦签订的《塔巴协议》无法按计划执行。今年1月以、巴双方达成的希伯伦协议,规定以色列军队在撤出希伯伦80%的领土后,从3月至1998年年中分三个阶段撤出约旦河西岸农村地区,但至今寸土未撤。相反,以色列政府于2月26日批准在东耶路撒冷为犹太人新建6500栋住房,并于3月18日在霍马山破土动工,遭到巴勒斯坦人强烈反对。此后,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苏联社会政治在战时、战后初期和后斯大林时期的历史联系,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中揭示了苏联战后意识形态批判运动和政治清洗运动的动因、内涵和影响.苏联广大军民在战争中的见闻、经历和思考孕育了战后的改革思潮.主要目的是震慑这一思潮,联共(布)领导以反"世界主义"等名义发动了意识形态批判运动.这一思想批判运动为战后政治清洗造势并作了舆论准备;在联共(布)党内接班斗争的背景上,在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造成的1948年"转折"的推动下,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清洗.在某种程度上说,"1948年是1937年的继续".但在"清洗"机器已经开动,正当"列宁格勒案件"、"医生案件"等在扩大"清洗"时,因斯大林病逝而刹住了车.从纠正战后政治清洗起,一个"解冻"和改革的新时期到来了.  相似文献   

20.
颜清湟 《南洋问题研究》2005,23(3):48-58,97
100年来,马来西亚华社经历巨大的变革,从一个殖民地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保守和内向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现代化速变的地球村。本文从历史角度来考察这种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并认为:马来西亚华社应该走的方向,就是在马来西亚的框架下,加深政治与经济的融合,但保持华文教育及华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