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再呼吁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带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采取具体措施,从国家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认同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只要各国人民通力合作,就能实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海外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纽带,具有融通中外、连接东西的优势特点,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当沟通经贸合作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实现科技合作的催化剂以及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形成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全球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全球化,既能够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与聚集,加快构建科技协同创新格局,又能够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全球化能够助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地球生命共同体,在实现世界人民“发展梦”的同时为人类打造美好的绿色家园。新时代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优化国际科技合作环境,以国际科技创新环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科技创新全球化,以惠及各国的成果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提供了新人文主义、新世界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理想愿景。文学的追求正在此意义上与之相通。文学是"人学",真正的文学是全人类的文学,世界文学实质上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艺术美学实践。中国文学应内外兼修,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学应该也能够成为人类达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世界各国人民形成并践行反映全人类共同需要和利益的共同价值是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准确地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是构建中国自身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步,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探索,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要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这一理念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要坚决贯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分步骤具体实施这一倡议;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9.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化支撑。中国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中华文化人文性的文化特质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更利于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国追求和合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五小组负责《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第九章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第十章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的内容分享。小组成员在认真研讨基础上充分进行了交流。沿着历史的轨迹,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从中得到了共和启鉴,现阐述如下。一、环视全球:为何中国这边风景独好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主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征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指明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方案。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更加突显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造成当前南海困局的主要因素是海域权益划分以及资源开发问题。由于一时无法打破领土主权问题以及附属海域权益归属问题中的僵持局面,难以在现实性和理想性上合理兼顾各方利益,原有致力于解决南海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实际效果极其有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共同开发方案的升级版,能够合理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与前期合作项目实施,已经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可以深入推进以破解南海困局,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丰富的国际法实践,全球及区域性诸多多边国际组织已将其作为相关活动或文件的重要原则,双边或区域性的国际活动也在不断吸纳该理念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这些均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法实践创新所带来的活力,证明了其与人类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相吻合,并将随着国际法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更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种共同体形式,即阶级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两种共同体之间具有内在演进逻辑关联,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无产者形成阶级共同体,继而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扬弃资本主义所有制,从而形成世界历史性的自由人联合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亦是开拓世界历史意义上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所提出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人民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民族,必然要自主自觉地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全人类的视角出发,对其构建需要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支持,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商共建共享,更需要全人类的戮力同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秉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使命担当的当代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创新意蕴。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消弭文化冲突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之路。文化认同包括民族文化认同、国家文化认同和全球文化认同。深刻了解文化认同的内涵,积极构建文化认同路径,从经济发展、构建共同价值、协调共同利益、包容意识形态等方面着手,探索构建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及其品牌项目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中国成功融入全球化后文化上影响全球的人文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契相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生动载体,中外共建孔子学院为增进国际理解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语言桥梁、消解文化隔阂、奠定人文基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成为世界多元文明共同体、文化教育共同体、人文共同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