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日本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的方法、结果可信度的对比,分析事故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日本事故疏散时间相对之下能更好地反映换乘地铁站的站体设计、疏散设计的要求,建议在今后的换乘地铁站的疏散计算中参考日本规范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交车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载客量大、属密闭空间且所处交通环境复杂多变,若发生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相对困难。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对某城市典型公交车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过程模拟,分析疏散出口位置的不同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内发生火灾时,在现有疏散情况下,增设车厢后排窗口和接近前排挡风玻璃的窗口,共计面积为6.76m2作为疏散出口,其疏散时间为47.9s和39.8s,节约了13.5s和21.6s。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交车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业综合体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健身中心进驻商业综合体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综合性健身中心内往往设有室内游泳池,我国现行规范中没有具体给出核定含有室内游泳池的健身中心的防火分区面积与疏散宽度时游泳池的折算方法,本文针对某含室内游泳池的健身中心的人员疏散进行定量模拟计算,分析折算游泳池对应人数条件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游泳池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但应折算人员数量,利用健身中心自身疏散楼梯和中庭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人员行走速度、客流量、报警时间、出口宽度、闸机开启的延迟时间这五个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采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人员疏散时间,利用正则化的敏感度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参数的敏感性指标,从而分析得到地铁人员疏散时间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确定工程实际应用中人员疏散需要量化处理的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5.
基于Anylogic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ylogic是目前提供专业虚拟原型环境,包含离散、连续、和混合行为模拟,同时又是少数提供了人员行为库的先进仿真模拟平台之一,它为研究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该软件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发生地下火灾时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各种的因素,对人流密度、人流速度、辐射热、对流热、毒性计算进行了讨论;论文介绍了利用Anylogic进行地下火灾仿真建模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地铁车站火灾环境进行了疏散模型的设计和模拟仿真实例,对模拟的效果进行了评述,指出后继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岩洞地铁站     
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它濒临波罗的海,拥有着曲折的海岸线和良好的水域环境,拥有着天然的大片开放水面和绿色空间.早在20世纪初,斯德哥尔摩政府在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生态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了先进的绿色空间的格局.在地铁站的空间设计中,政府决定保留天然岩石洞穴的自然生态空间特点,在...  相似文献   

7.
应急疏散措施的优劣是评价大型公用建筑安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措施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参照相关法规及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时各指标因素的层次,建立了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高校图书馆的应急疏散评价过程中,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建筑物火灾人员应急安全疏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学楼中人员数量多,群体密度大,发生紧急事件时人员伤害严重。为了掌握教学楼拥堵的规律,本文针对武汉某高校经常发生上下课拥堵的教学楼,运用Pathfinder软件,结合教学楼内人员上课的密度分布规律,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建立教学楼的立体疏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模拟几种不同情况,得出了拥堵点位置,并确定拥堵主要原因。对于全部数据分析后,得出了最短路径并不是效率最高的疏散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可以成为伟大艺术和建筑的展览厅,展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地铁站,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历史,当人们在布满旧式吊灯和其他陈旧装饰的长廊之中,可以感觉到穿越到过去的年代。而经过重新装修或全新的地铁站,则可以反映最新的科技,并成为创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有人群疏散模型较少考虑疏散过程人群混乱程度对疏散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疏散熵的修正PSO人群疏散模型。该模型对基于PSO算法的疏散仿真框架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考虑了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障碍物与周围人群对疏散个体疏散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疏散熵概念,定量描述人群运动的混乱程度,并用于模型中疏散个体速度方向的修正。绘制疏散过程中运动人群的疏散熵图,直观展现出疏散熵对于疏散个体以及整个疏散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PSO模型相比,引入疏散熵的修正PSO模型能够降低疏散过程的混乱程度,有效避免人群拥挤踩踏情况的发生,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因火灾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接连不断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火灾时没有人进行正确的疏散诱导。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特大火灾,由于该馆7个太平门只有一个是开的,其余均关闭,而且外部还加装了一道推拉式的防盗门,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加之起火后人们惊惶失措,乱成一团,没有人很好地组织疏散,最终导致325人死亡,130人受伤的惨剧。  相似文献   

12.
安全疏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多发性灾害之一。研究建筑结构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解明建筑火灾中人在决定逃生之前的行为规律,逃生过程的行动规律,对于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建筑防火交全逃生管理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火灾研究学者关于建筑结构物安全疏散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综合评述,对我国今后开展此项研究的课题做出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不同机动车车型、不同交通方式等因素造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案例200例,通过对事故中的人、车等检验对比,分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点。结果车外人员撞击伤主要出现在下肢,其次为胸部和头部;行人(含推车人)撞击伤出现频次与骑车人(含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乘员)无明显差异;小轿车和小客车事故中撞击伤多见于下肢,大客车多见于胸部;车外人员被撞击后发生抛甩频率随车速的加大而增高,且通过车体痕迹检验,人体与车辆挡风玻璃发生(二次)撞击伤匹配程度最高。结论分析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人体撞击伤特点,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挪用资金案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单位声誉及广大农民的利益。此类犯罪的共同特点是,涉案主体均为关键岗位人员,基层信用社负责人涉案比例大;案件性质,以套取、侵占、挪用资金,违规违法放贷等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职务犯罪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源头上寻求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于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底至7月上旬,广东省增城劳教所成立了解教戒毒人员跟踪调研组,对2000年5月1日至2004年5月1日期间从本所解教的206名陆丰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了解考证。有关情况如下: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我所选择定点收容点陆丰市为调查点,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抽取了206人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调查采用五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到当地禁毒委、缉毒队了解“吸毒人员”在册情况;二是到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了解当地禁毒戒毒总体情况;三是到看守所、公安戒毒所、汕尾劳教所了解复吸违法戒毒人员情况;四是开展家庭专访、典型…  相似文献   

17.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的恐怖活动呈上升趋势,城市地铁站遭受恐怖袭击时具有伤害群体性、影响全线性、破坏连带性和空间封闭性,从而成为恐怖分子选择的偏好。本文选择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地铁站为研究客体,设计地铁站自身、时空背景和警方支援三个要素,从而得出防范此类袭击事件的方法。城市地铁站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关注时空背景、完善警力支援来进行反恐风险防范,三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提升防范城市地铁站遭受恐怖袭击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蔡文华 《法制与社会》2012,(28):165-16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个体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等因素,使人们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考验,特别是一些高学历人员的犯罪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坠入了犯罪的泥潭,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犯罪形式,这应当引起社会重视.高学历人员犯罪愈演愈烈,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试从2007-2011年我院查办的高学历犯罪案件情况分析,就其特点、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刑事犯罪人员在服刑期满后将重新踏入社会,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长时间的关押可能使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这些刑满释放人员可能就会因为这样的原因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通过近几年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案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人员再犯罪时往往手段更为残忍,情节也更为恶劣。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提升罪犯的再社会化能力,使其适应社会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论文结合笔者研究,分析阐述了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涉诉非正常上访和越级上访人次居高不下、逐年增长,形成信访洪峰,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关注上访人员心理,有针对性地减少和化解矛盾,是人民法院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文中探讨了涉诉上访老户的几种心理现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上访人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访人的心理提出了做好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引导上访人走出上访误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