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统一战线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和意义。而宋庆龄对这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做了很大贡献。她赞同以俄为师,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同时又积极做国民党右派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它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破裂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增强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扩大了国共两党的组织,促进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理论本身的复杂性种下了国共合作失败的诱因,理论执行的偏差导致国共力量对比进一步拉大,埋下了国共合作破裂的隐患。这一理论本身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但是由于从服务于共产国际和苏联利益出发,这一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使得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被动挨打中彻底破裂。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的,共产国际之所以帮助实现国共合作,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国共合作,促进中国革命,达到直接支援苏俄革命。共产国际在指导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实力思想和苏联利益中心思想,实际上给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埋下了根子。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民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国共合作中,中国国民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共合作中,中国国民党制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国共合作中,中国国民党获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大额财政援助;在国共合作中,中国国民党训练了一支党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是实现国共合作的一个关键人物,凭借其曾在爪哇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不同政党联合的工作经验,并根据自己在华工作实践的观察和思考,以"党内合作"的模式来实施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身份与行动之间的逻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解读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视角。在建构主义看来身份决定行动。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开启于两者对集体身份建构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共双方敌人角色的互构,将双方引向多年的敌对状态,至今,虽然两党关系得以缓和,但是历史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林、翟秋白与斯内夫利特战略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从提出到确立 ,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间伴随着苏俄对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中共由无条件地反对到有条件地接受的渐变。在马林提出和确立斯内夫利特战略的过程中 ,刚刚从苏俄回国的瞿秋白给予了他有力的支持和理解 ,为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特殊贡献 ,并因此获得了马林的极高评价。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国共关系史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概述何仲山由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社科院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国共关系史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1月18月至20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9.
北伐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硕果。如同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高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胜利,则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发展的高峰,为我党统一战线宝库提供了奇瑰异宝。  相似文献   

10.
北伐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硕果.如同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高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胜利,则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发展的高峰,为我党统一战线宝库提供了奇瑰异宝.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顺利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组织.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携手共同创办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是统一战线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2.
北伐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硕果.如同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高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胜利,则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发展的高峰,为我党统一战线宝库提供了奇瑰异宝.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顺利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组织.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携手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我们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身份与行动之间的逻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解读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视角。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开启于两者对集体身份建构的努力,集体身份得以建构,认同是基础,但是国共双方在类属身份上的差异影响到了两者互动过程中对对方的认同程度,使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始终矛盾重重并影响到集体身份的稳定,从而导致合作终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共双方敌对角色的互构,将双方引向多年兵戎相见的敌对状态,这不仅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的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联合战线",成为统一战线理论创立的发端,同时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农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后期,国共两党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共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共合作分裂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中,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走了几年的弯路。实践碰壁之后,到1930年下半年才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容共”与“防共”:孙中山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在经过80余年的沉淀之后,我们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孙中山在当时对共产党的态度时,就会发现,以前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厢情愿"的毛病我们一厢情愿地将孙中山的"容共"说成"联共",一厢情愿地认为孙中山对国民党内排共反共的势力"深恶痛绝";我们不愿意承认孙中山轻视共产党和防备共产党的真实心态.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孙中山为了获得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决定"容共",他在决定"容共"的同时就有了"防共"意识.实际上,"容共"加"防共"才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中国国民党自成立以来长期侧重于政治与军事行动,而忽视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宣传工作,受到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指责。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全新的宣传工作纲领,但由于缺乏合适的领导人选,其政治宣传工作仍没有显著进展。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毛泽东突出的政治才干与宣传能力越来越受到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的关注。为了提高宣传工作水平,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推荐了毛泽东。这样,毛泽东就代理了国民党中宣部部长。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二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基于当时国内政治势力对峙的现实和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而提出的。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党章和系列决议案全面阐释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实现形式等内容,这不仅为中共三大决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是植根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党实践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它萌生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开展的政党协商合作实践。两次国共合作中均蕴含着政党协商雏形,首次国共合作中的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三者间的协商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国共双方及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党派的协商合作都无不体现和贯穿着协商色彩和理念,为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