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言:上一章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中的《论语》。今儿,主讲人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中的《诗经》。那么,《诗经》到底是怎样一部书?在孔子看来学习诗经有哪些意义呢?有人形象地说,"古今中华文化名人,从孔子开始,几乎没有谁不是喝着《诗经》奶水长大的。这是真正的母乳,母语的母乳。"我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如此评价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  相似文献   

2.
龙坪 《南风窗》2008,(24):93-93
近日读杨伯峻译注的《论语》,颇有动心处。如果在孔子身边,在论语里,我们生病了会怎样呢?开始读时,茫茫然,一日忽然读到——孔子的学生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亡之,命矣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要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相似文献   

3.
于丹,不少学院知识分子给了她一个绰号——"学术超女",因为据说她的学术功力不深,书却卖得奇好。人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于丹表示:"我把我的这种解读,解释为一种体验式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来信     
《南风窗》2016,(12)
正1你是头顶着你认真学习过的书呢?还是把书踩在了脚下呢?头顶着的是规则,你看过的书指导着你的思想语言行为。脚踩的是境界,你在境界里制定规则。—快快乐乐777(读第11期《霸权稳定还是机制稳定?》)  相似文献   

5.
郑和的功绩     
小柯 《法制博览》2009,(9):78-78
上期贵刊登载了龚克先生的文章《解缙如何“玩转”朱元璋父子》,文中提到了“学而优则仕”,很是发表了一番感慨,甚至归纳出三个层次。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  相似文献   

6.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06,(20):31-31
2006年1月,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小说《青瓷》面世后,很快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青瓷》生动地再现了当代中国商人对“关系”的顶礼膜拜和娴熟运用。有读者评价:“读这本小说时常会听到碎裂声——人生价值毁灭……”;“这是一部难得的都市小说,作者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想像,他通过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为我们精心绘制了21世纪初中国生活的《清明上河图》。”短短几个月时间,《青瓷》被印了11次,至今已累计销售10万余册。这无疑使该书成为了今年出版界小说类图书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7.
最初吸引我的是书的副标题“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对于金融,实际操作我一点儿都不懂,可是我看过《华尔街》《华尔街2》《华尔街之狼》这些电影,隔靴搔痒半懂不懂一些金融的运作.然后我又看到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推荐这本书.比尔·盖茨甚至说,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商业书.我就想: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阳敏 《南风窗》2008,(11):30-33
青年人的信《南风窗》:你和王先生交往多年了?吴洪森:我第一次上门拜见王先生是1983年1月底放寒假的时候,至今已经25年了。《南风窗》:能讲一下结识的经过吗?吴洪森:1980年我在九江师专中文系读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文学评论,评法国古典名著《红与黑》,花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1980年底完稿。之后先后投寄多家刊物都被退稿。1982年6月再次接到退稿,一气之下就寄给了王先生。那时我已经从九江师专毕业,在新办的九江九中任高中语文教师快一年了。《南风窗》:怎么想到寄给他呢?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3)
正至于是否朱子是孔学的真正传承者,还是阳明是儒家的真正践履者,我以为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在于此心是否光明?号称国际儒学泰斗的日本学者冈田武彦集25年心血而成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一书,在大半年的断断续续阅读中,终于可以合卷了。说不清是种什么感觉,有太多的话想说,真要说出来了,又觉得无话可说了。书越读越慢,笔越下越钝,尽管有话想说,却又是千思万虑,轻易不敢出口。倒是读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4)
正中国文化也罢,中国文学也罢,都应当在中国习得。一些在美国留了学,只学会了德、萨、女,亦即只知道德里达、萨义德、女权主义的半吊子文人,怎么可以大摇大摆地跑到中国来教学呢?罗蔚年:你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要重新整合,不知你有没有具体的整合构想?李劼:其实,我的三部中国思想文化的论著,亦即《百年风雨》,《论红楼梦》,《中国文化冷风景》就已经提供了整合的大致框架。首先从先秦诸子入手,重新厘  相似文献   

11.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08,(4):50-51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除了爱写字,更爱读书。经常读的书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读完后学的是有模有样,养情妇嫖妓女,躺在床上一边读一边练,反复研读,细心体会,实践出真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戴钢盔既会冻住脑袋又会成为靶子 日本军事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通过研究日军的钢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陆军铁帽物语》.钢盔,就是保护头部的头盔罢了,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为此写一本书充分显示了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仔细看看青木的《陆军铁帽物语》,里面有不少对研究抗战历史有价值的描写,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张亚凌 《法制博览》2008,(12):38-38
我自己不喜欢读《西游记》,一直不喜欢,不论原著、电视剧还是碟片,我也拒绝让孩子读它,——一部中国特色的名著。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的一代商界领袖涩泽荣一(1840—1931),将《论语》奉为“商业圣经”,以一部《论语》治商,开创士魂商才风气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罗天昊 《南风窗》2011,(17):96-96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美】林·亨特著沈占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版人权是如何被发明的,它们纷繁喧嚣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感知,我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保留至今天呢?《人权的发明》这部非凡的文化和心智的历史,证明了人权是如何在持续的争议之中延续至今的。  相似文献   

17.
南书房     
《南风窗》2011,(17)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美】林·亨特著沈占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版人权是如何被发明的,它们纷繁喧嚣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感知,我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保留至今天呢?《人权的发明》这部非凡的文化和心智的历史,证明了人权是如何在持续的争议之中延续至今的。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9.
少时读《水浒》,看到“面黑身矮”、出身不过小地主、刀笔吏的宋江做了梁山泊的“一把手”,总觉得这是“历史的误会”。试想那水泊梁山,聚集了多少英才!宋江,论长相,论出身,论武艺,都不见强,却为什么能稳稳当当当上“一把手”,左右着梁山泊100多位英雄好汉呢?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这个暑假,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这两档节目获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和收视率,不仅成功地唤起了电视观众对汉字的热情,而且还在更深的层次上激发了全民文化反省的思索.在央视听写大会的现场,70%的成年人居然在听写测试中写不出"癞蛤蟆"三个字来.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社会讨论持续发酵,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少网友在网络上感叹自己提笔忘字.我们为什么会提笔忘字呢?语言文字学家又是怎么看待这类节目呢?汉字书写是否面临危机?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汉语言文字学家、古代汉语教授尹黎云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