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性住房制度蕴含着重要的宪政原理,即公民的积极权利和国家的积极义务。住房权是一种积极权利,在学术界已无异议,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认可。国家的住房保障义务包括立法义务、行政义务和司法义务。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有其宪法依据,伴随住房改革而产生,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核心的初步体系。然而,从宪政视角观之,尚存需要检讨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振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42-143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与新加坡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孟庆瑜 《河北法学》2011,29(12):66-76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选择,但政府主导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来源、土地供应、建设运营、租金标准和执行监督等诸多困难。借鉴有关国家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场化改革理应成为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新趋向,而完备的住房租赁补贴制度则是这一制度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与核心。为此,我们还需专业化公司、新型土地供应、政策支持等相关配套制度的及时跟进,以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住房保障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房公积金的制度困境与改革出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1990年代的住房改革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但当前却面临着日益增多的争议甚至否定,政府也在积极考虑对其进行改革。论文首先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背景与制度变迁进行简要回顾,其后汇总有关争论的焦点,指出当前困扰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其功能定位已经滞后于新时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随后论文汇总评估了各方提出的主要改革建议,并就当前热点问题——住房公积金如何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与设想。论文最后的结论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当前中国仍有保留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但对其功能必须做重大的重新定位与组织体制的再调整。  相似文献   

5.
住房权利的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到现在大体上形成由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三部分构成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本文着眼于我国住房保障的现状,分析当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如立法上的缺失,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的错位,廉租房建设不足,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相关国外成功的住房保障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即由政府制订计划,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为构建当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及具体的操作问题做出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十年东亚住房自有的增长,是由包括日益增长的财富、政府政策、置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资本积累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论文以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作为案例,讨论住房政策、住房自有、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和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考虑到在全球经济日益增长和不稳定的背景下住房自有的良性潜能和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政府应依据"以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原则,重新考虑住房政策的作用。这一论点的依据在于,住房政策可被视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以资产为本"的住房政策是抵消新自由主义住房政策负面影响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秦萍 《行政与法》2013,(11):36-40
公共住房建设及其管理政策作为美国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历经最初尝试、持续调整、发展完善三个重要阶段,美国的公共住房建设及其政策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公共住房建设及其制度体系,主要得力于相关法案、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其在法律体系、制度建设、管理政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熟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度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凌 《法治研究》2009,(8):34-39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我国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政策的临时性和灵活性削弱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规,为推进公共住房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的政策考量,“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的关注,“三步曲”立法思路的探索,从住房保障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常规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以及明确的中央与地方政策在住房保障中的财政成本承担责任,目前住房保障政篡的执行效率与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论文从福利政策理论和住房保障特点的角度出发,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财政成本上所承担的责任进行阐释,并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研究认为,住房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政策,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根据公共财政理论,住房保障成本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但同时,住房保障的公共品特征决定了地方政府也应在住房保障中分担部分成本,并负责具体的保障实施工作。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制约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意味着将住房保障的主要支出责任从地方政府逐步转移至中央政府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住房生涯视角和离散时间事件史模型,研究城市青年首套住房产权获得的时期和世代差异。住房市场化进程中城市住房获得的途径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青年住房获得的时期、世代和城乡地域差异明显,年轻世代住房生涯具有低龄化和跳跃式特征。城市青年住房获得受单位和户籍等制度因素、生命事件、家庭禀赋、职业地位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影响。在住房市场化进程中,制度因素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对住房获得的影响显化,父辈教育程度在房地产市场阶段影响增强,"80后"职业地位的影响减弱。房价上涨和住房分化可能形成以住房财产为标志的刚性社会分层结构,阻碍市民化和城镇化进程。论文认为,住房制度改革应形成多主体住房供应模式,建立有效兼顾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的住房政策,从而有效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析和探讨了西方国家住房政策上的两种基本选择,指出这些国家住房政策的选择发生了一个从供方战略向需方战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简略地探讨了西方国家住房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法制与社会》2011,(36):224-224
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既是我国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廉租住房制度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廉租住房制度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现住房权利:中国的实践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住房权是人权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社会权利。论文在总结西方住房权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在中国背景下实现住房权的发展脉络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中国"剩余型"住房模式在保障居民住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文末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论文强调要充分保障中国公民的住房权利,政府应该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老年住房政策的重要性,提出了将老年住房政策视为民生建设的观点。在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住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老年住房开发过程中应由政府、市场、老年人三方共同出资,风险和责任共担,并论述了我国老年住房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兰  丁志岩 《河北法学》2011,29(10):129-136
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为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制定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提高。作为省社科联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试图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保障性住房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住宅市场化方向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现状,积极、稳定、协调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行动准则,构建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国实行住房商品化以来,以居住分异为典型特征的社会空间极化现象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公共住房政策由于目标定位的偏差,在经济适用房的区位安排中选择了"孤岛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的空间模式,对市场化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发挥了"同向强化效应",加剧和强化了社会空间极化.经济适用房居住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贫民区化"或"类贫民区化"的趋势.因此,应将抑制社会空间极化、促进社会融合作为公共住房政策的重要目标,并切实从以下三条途径达此目标:采取"社区混合居住"的适度混居模式,注重居住与就业的平衡,注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城市空间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西方学术界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仍显不足。论文以对恩赐制和功绩制的讨论为起点,以分权化改革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公共部门招聘、薪酬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等重要模块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价值观等议题。最后,论文探讨了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对我国在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基本框架,有很多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障人民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以完善我国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超越新公共管理:平衡控制与自主的渐增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主要探讨两个学术问题:在公共组织中,新公共管理和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复杂性和分层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分析这种复杂性的发展?政治和行政领导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其他因素在何种程度上产生了作用?论文在简要地概述从新公共管理改革到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变化之后,再以挪威两次改革过程为例经验地说明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从而回答第一个问题。论文联系转型模型和新公共管理及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平衡控制与自主的经验以更具理论讨论的形式回答第二个问题。将依据磋商性的、文化的和环境的因素在设计复杂性和平衡政治控制与自主中对潜在层级控制是起限制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来讨论这些因素。最后反思新复杂性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住房权保障如何可能研究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吴作君 《北方法学》2010,4(4):48-60
在公法意义上,早期的住宅自由是基本人权的住房权的雏形。历史经验表明,时代的发展和人权理念的更新不断地将新的内涵注入住房权权利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对住房权的普遍重视,在国内层面上如何实现对住房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渐进凸显。在立法层面,宪法和住宅法应该成为基础与核心,而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尝试确认住房权的可诉性,实现对住房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