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艳群 《桂海论丛》2014,(3):125-128
文章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测度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发现广西生态环境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995-2006年压力主要来自环境污染分指标,2007-2012年压力则主要来自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标,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此提出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紧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9月30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广西发展生态经济系列文件新闻发布会,就广西发展生态经济系列文件进行介绍。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衡量城市效率对于政府、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采用DEA-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11个地级市城市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归纳。可以看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综合效率在鄂陕豫三省39个地级市中位列中等偏上水平且呈波动上升态势;2003-2008年,鄂陕豫三省城市超效率DEA值呈现负相关态势,在2008年后呈正相关变化态势。受要素禀赋、区位交通、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等因素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内部空间自相关现象不显著,需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三次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状况,发现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呈现一定的空间集中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的空间集中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还认为:集聚效率与区际公平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0年和2008年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第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而言出现了上升趋势,协调度不断优化,协调度所属等级分布从"金字塔"状转变为"橄榄球"状;在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空间分布规律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2000-2010年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Malmquisit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存在效率对增长贡献份额低、技术利用效率几乎无改善、技术进步主宰效率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各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巨大,东部、东北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又好于中部地区。依据Moran-I指数分析发现,各省份之间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率呈现出集聚状态,而技术利用效率未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空间分析结果意味着要获得持续稳定均衡增长,必需加快市场制度建设,改变当前依赖行政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具有经济中心空间漂移,消费重心变化,投资与进出口重心变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空间格局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转移使工业空间分布出现从聚集到扩散的新变化;转型发展使服务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趋势明显;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并未随区域经济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等。区域格局变化对建设"战略支点"有深远的影响。战略支点建设作为广西的发展定位,应当考虑三个原则:地区优势,包括资源、产业、人文、政治、区位等;宏观要求,国家对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安排;战略模式,未来一个时期内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指标、社会文化指标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等方面,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市的福利水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个广东的福利水平分布呈"扇状"分布,珠三角所在的圆心角位置福利水平最高,然后向扇形的各个方向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福利水平的分布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认清广东不同经济区域福利水平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低福利水平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异,为实现"幸福广东"以及普惠型福利社会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将湖南省14个地级市划分为五大经济区域,运用2003-2013年的数据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和金融资源区域结构角度分析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运用Theil指数对划分的五大经济区域进行金融相关比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资源配置存在显著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其中区域间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差异,且金融资源配置密集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金融资源配置稀缺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种差异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为了进一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相关的金融政策应该更多地向落后地区倾斜,并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产业转移和工业化两个维度,研究了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及现状,并从人均GDP、产值与就业及空间结构、工业结构与地区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以来广西工业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水平。当前广西工业化发展正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广西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广西工业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快广西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外先进产业转移承接。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  相似文献   

13.
马斌  李勇 《岭南学刊》2014,(1):88-92
从经济指标、社会文化指标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等方面,利用SP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市的福利水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个广东的福利水平分布呈“扇状”分布,珠三角所在的圆心角位置福利水平最高,然后向扇形的各个方向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福利水平的分布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认清广东不同经济区域福利水平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低福利水平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异,为实现“幸福广东”以及普惠型福利社会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沈琪 《桂海论丛》2014,(2):91-96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文章在选用可持续发展解释指标、绿色竞争力、生态足迹等指标理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大系统理论的分解协调原理,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系统划分为人口、资源、土地利用、经济四个子系统,并建立了SD模型。在模型仿真过程中,以水资源利用率、国民经济各产业投资率、科技贡献率及跨区域调水量为控制变量,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组合设计了六种仿真方案,用以模拟2010-203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指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耗低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污染物产出量远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甚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推广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提高区域绿色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6.
唐爱斌 《当代广西》2005,(23):14-15
“十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相继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2004年实现了以GDP突破3000亿元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2005年将实现以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的“双过千”目标。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将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表明“十五”是广西经济发展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时期。回顾“十五”发展,展望“十一五”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十五”广西经济发展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时期相比,“十五”的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创十年来增长新高,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十五”时  相似文献   

17.
贾丽泉 《中国发展》2007,7(4):107-111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宣言以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形成,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即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逐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达到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以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为特征,表现为资源-产品-废物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努力做到生产和消费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黄国庆 《求索》2013,(2):14-17
采用改进的SBM模型测度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省区的环境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环境效率的空间联系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资本深化及工业能源结构对环境效率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尽理想,对其效率评价亦不能很好地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的内部特征。故基于系统理论视角,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系统解构为三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矩阵型结构的网络DEA模型,对2006—2013年中国各省市土地资源生态利用状况进行效率评估,并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资源生态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环境子系统效率低下是制约土地生态效率提升的瓶颈;土地资源生态效率和社会子系统效率具有收敛趋势,经济子系统呈现发散态势,环境子系统较为稳定;土地资源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人均绿地和市场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与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区位因素影响明显,土地执法水平影响不显著。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伙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冬 《当代广西》2005,(16):6-7
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广西继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后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广西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的贸易、投资和开发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广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为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