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治的前提是治理,治理是为了克服官僚制效率低下这一弊端而被西方理论家所提倡以及被各国政府所采纳的做法,意在通过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众多行为主体的参与来提升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善治与治理都强调效率,但善治在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众参与的维度,其两大基本特征是效率与参与。善治不会因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自动实现,它必须在国家这一强有力的主体保障下才能实现,而这一点及善治中的效率和参与是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经验"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都是和生活与历史相同层次的概念,此两概念体现了两位思想家共同的对于全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近代主体性哲学的毫不妥协的反叛姿态,使杜威和马克思共享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但这两个概念从根本上来讲是异质的:不仅二者的内涵不同,它们的主旨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定最早形成于1843年至1845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虽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但真正的逻辑定位应始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马克思逐渐走向人之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物质化于劳动产品中的人本主义色彩的阶段,之后经由费尔巴哈赫斯等影响并逐渐超越前辈形成了自己对劳动及劳动异化独特的框架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重思“从身份到契约”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因以印欧民族的史料尤其是罗马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迄今为止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命题。他未分析市民身份,这与其研究重点是家庭的解体有关。他未仔细分析这一运动的成因,因其注重的是对现象的描述,且这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并不认同的自然法学说推动的。他未分析法、德的情形,但它们的历史也表明从身份到契约的命题是成立的。二十世纪之后出现的国家对合同内容进行干预等现象并未使梅因的观点丧失重要意义,而是在合同自由之外突出了合同正义。  相似文献   

5.
"善治"的前提是"治理","治理"是为了克服官僚制效率低下这一弊端而被西方理论家所提倡以及被各国政府所采纳的做法,意在通过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众多行为主体的参与来提升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善治"与"治理"都强调效率,但"善治"在"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众参与的维度,其两大基本特征是效率与参与。"善治"不会因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自动实现,它必须在国家这一强有力的主体保障下才能实现,而这一点及"善治"中的效率和参与是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深入考察,发现他分别阐述了人的类本质、群本质、动力本质、实践本质和联合体本质,形成了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明确人的本质生成发展、进步完善的客观规律,不仅有助于确立实践思维范式,且有利于在理论上深入推进人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在实践上自由自觉地深入推进人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为人们解决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和人、社会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生产关系概念无疑起着中心轴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的不足,马克思还没有达到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以至借助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来阐述历史的变迁,虽然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的较为系统的阐述,但在很多具体理论上还存在着不足。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达到了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这些思想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系统的运用和阐发,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最终成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它是马克思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支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对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批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从哲学上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探寻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哲学命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劳动或者以劳动为核心,是最基本的一种实践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内融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是对西方实践哲学劳动思想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实践逻辑,并通过确证现实的人及其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反思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会发现其内含于历史、内嵌于社会、着眼于现实,这些都能够深刻地诠释出其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前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释,有两大缺陷:一是将上层建筑一般,直接混同于它的具体形式;二是附会性地把社会意识并列为上层建筑,甚至视其为核心。这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其实,马克思在科学制定上层建筑概念时,仔细地考察了人类史前社会至资本主义社会各历史时期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他认为,上层建筑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中,它的内在结构、性质和职能,以及各种具体形式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都提出了有关“虚幻的共同体”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他们的哲学体系建构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共性上来说,二者都认识到了共同体的“虚幻性”以及利益与共同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差异上来说,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边沁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超越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用现实的人取代了抽象的人;二是用人的全面发展代替了边沁单一的功利计算;三是用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了边沁的“虚构的共同体”——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余年的法学复兴,中国学者开始重视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其中以法律分析、法理分析、法理透视、法哲学思考命名的论文日益增多.这表明学者已认识到法学乃至于法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学科知识的体系性、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已受到程度不同的关注.但是,那种简单贴标签式的命题值得推敲.本刊编辑陈立风与山东大学法理学专业的部分师生举办对法律分析和法理分析进行反思的小型学术沙龙,展开了对话式的探讨.现刊载部分,意在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民概念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化给公民带来的冲击只使其与国家发生关系的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影响国家的权力运行的因素更多、公民监督的范围更广泛,并不能使公民概念的基本内容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公民概念,是宪法学中的一个基础性范畴,长期以来,宪法学界多从形式特征上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从理论上对公民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其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所表征的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实质方面的成果则比较缺乏.在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对公民概念的丰富内涵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垄断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应该明确在反垄断法语境下行政垄断的基本含义。尽管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在未来的反垄断立法中应该可以通过彼此整合而共同存在。要根本克服行政垄断需要包括反垄断立法在内的多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制定反垄断法只不过是根除行政垄断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17.
论“两思”     
今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指示,语重心长,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充满辩证法,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经过不断探索而创造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坚定制度自信,无论对党和人民,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制度自信不仅源于对三大规律的遵循,对伟大成就的肯定,也源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了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破除体制机制发展的障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扩大制度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让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经过不断探索而创造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晶。坚定制度自信,无论对党和人民,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制度自信不仅源于对三大规律的遵循,对伟大成就的肯定,也源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了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破除体制机制发展的障碍,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扩大制度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让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一直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赋予了"劳动"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深入剖析马克思"劳动"概念,对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