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的童话     
科幻经典《道德经》 老子曾在两千年前就专为互联网写过一段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出家门就知道天下所有事。不往窗外看(不含视窗)就明白大自然的法则。出门旅行走得越远的人,知道得越少越傻。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子不愧是一位科幻大师,《道德经》则堪称两于年前的科幻经典。  相似文献   

2.
股海话人生     
当广州的读者朋友拿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正是广州开通异地买卖深圳股票的1周年。这1年来,广州的股民由少渐多,投身股市者已达数十万。加上广州本地公司最近在上海、深圳上市,股民数量更是倍增。可以想见,广州以及更多的城市,必将越来越深地介入股份经济的运行。茫茫股海,充满着各种奇迹遭遇,悲欢离合。人才如股票,越炒越值钱。股海亦如人生,起伏不定。有人曾撰文探讨老子《道德经》与股经股谚的关系,结论是《道德经》亦可拿来作为股市的“圣经”。在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报,获悉西方商界奉行的‘黄金法则’,竟是我国儒家祖师孔老夫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人从美国归来,谈到的见闻之一是中国古代典籍正在美国热销。华盛顿的一家书店里陈列着十七个版本的《道德经》。《易经》有十一个版本在出售。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易经》的英译本已达二十四个版本。美国史塔克波公司出版的大型丛书《战略的根源》,是迄今全世界军事著作中最为全面最为权威的出版物,而《孙子兵法》则被列为该从一书的首卷于一九八五年最先出版。曾在东亚热销的《论语治厂》等古典今译今注今解类书籍,亦已纷纷译成英文出版。  相似文献   

4.
王贺 《南风窗》2013,(14):96-96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阶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尤其是前书,堪为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几乎圈定了此后哲学史书写的观念、分期、叙述模式乃至基本看法。不过,胡适的书其实也并不适合做入门书,它的理想读者应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读者。后书虽然最早以英文写成,但由于学生有意反对老师,有时难免"为反对而反对",而另一方面,此书回译成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6)
正《红楼梦》大概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受到不同评价最多的一部书了,鲁迅作了很精辟的归纳:"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这种现象在对凯恩斯及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评价方面也能看到。80年来围绕《通论》的评价汗牛充栋,由于各人视角不同,很多观点大相径庭,更各取所需。凯恩斯从不反对市场经济制度一个月前的11月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凯 《当代世界》2015,(11):75-76
<正>记者:您多次访华,著有《美丽的旅行:沿着丝绸之路》一书,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情况有较深了解。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寻求与沿线国家深化经济合作。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斯里兰卡和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萨曼:"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设想。对于中国这一"倡议",一些国家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8.
茱茱 《南风窗》2012,(17):95-97
中国的《道德经》对他颇有启示:"我最看重的观点是大自然的流动过程,就像水一样,我们能够讨论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而不用发明一个上帝般的存在,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4月的天,孩子的脸,乌云环绕着新界的群山,水泥森林的边缘,有人在念诗。香港中文大学郑裕彤楼一号演讲厅,是美国诗人盖瑞.施耐德的诗歌朗诵会。盖瑞有名作《斧子把》,他提到公元4世纪的陆机,用英文念:"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台下有人会意地笑。"而我明白了:庞德是斧子陈是斧子,我是斧子而我的儿子是斧子把,很快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游劝荣 《南风窗》2010,(18):96-96
<正>《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刘再复著三联书店2010年7月版《水浒传》、《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其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本书作者对这两部经典进行了"文化批判":一部是暴力崇拜,一部是权术崇拜,都是造成心灵灾难的书。不仅过去,而且它们现在仍在影响和破坏中国的人心,并化作中国人的潜意识继续塑造着中国的民族性格。可以说,这两部小说,正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0,(22)
<正>乡党余世存写了一本奇书——《老子传》,据其讲是在云南大理乡下整日晒太阳而起意的。故读此书,到处可见山川草木,一切自自然然,却又处处玄机。令我沉迷往  相似文献   

11.
志气经济学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5):98-98
近代中国人无论对公司、对团体、对国家好像都少了志气。根据《经济学人》报道,中国人现在都想学"三星"。"三星"经验不易学,因为那种志气是学不来的!最近读了两位欧洲创新专家殷德(Nicholas Ind)及瓦特(Cameron Walt)合著的《灵感:掌握你们组织的创造潜力》一书。书里提到大作家狄更斯曾说过:"只有你在意,你才会创造。"书中指出创新的真正秘密乃是你必须有坚强的信念。一个公司或组织"在意"这个心理因素,乃是他创造性活动的先决条件。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让公司或组织有这种"在意"的特质,唯在意,一切事情就会变得更好,此即开创。  相似文献   

12.
1980年8月,《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的作者艾恺来华专访梁漱溟,长谈十余次并做了录音,时至今年年初全文方才整理成《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出版。在书中,最后的旧儒家、最早的新儒家梁漱溟回顾了自己87年的生命历程,评点了近现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人物。梁漱溟品评人物中,最有趣的是对冯友兰的评价。当艾恺问到“除了您自己之外,在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家人物是谁?”梁漱溟第一个提到了冯友兰。梁漱溟非常有趣地说:“他好像是儒家,好像是发挥中国传统思想,好像是这样,可其实呢,他的为人是老庄的吧,老子一派。老…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一书问世于五百年前,但至今仍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继与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过《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1、《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2之后,此次访问主要谈《乌托邦》与当代世界和中国有关的五个宏观问题:第一,《乌托邦》对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有什么意义;第二,《乌托邦》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托邦"为何远超"优托邦";第三,"科托邦"理论为何难以实现,今后要如何实现;第四,《乌托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第五,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全球目光再次投向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中指出:"我们支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共识之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联动发展的中国策》一书紧扣"联动发展"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风窗》2016,(1)
正01美国前财政部长:如何跟中国打交道?台《天下》2015年12月23日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不会说中文,却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之一。从早年担任高盛集团主管至今,他到过中国100多次;美国财政部长任内,还主导了美中经济与战略对话。就如何跟中国打交道?鲍尔森在他最新的著作《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谈了自己的看法。鲍尔森认为:美中关系,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天的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在外交上也愈来愈强势,过去有一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底去世的美国学者萨义德,在他一气呵成的惟一一部书《东方学》中,描绘了"东方学"的三种写法:一种是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是思维方式,还有一种是权力话语方式。他着重论述了第三个含义,即东方学如何成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尽管萨义德所谓的东方主要指与他的出生地耶路撒冷有关的阿拉伯世界,这个结论依然如春风吹进中国学人的心田,成为他们反抗帝国主义霸权的催化剂,真可谓"暖风熏得学人醉,直把中东作远东"。萨义德特别指  相似文献   

17.
说勾纤     
正勾芡,是平常大家所用的字,似乎讲的是,把芡粉勾上。但民国年间老的食谱书,常会看到"纤"字。也就是,它是动词之用法。像长江拉纤的纤夫,是同样的字。其实袁枚的名著《随园食单》早就在首章的"须知单"中有《用纤须知》一节,他谓:"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中国是粉之大国,粉制品太多。肉圆的皮,粉也。蚵仔煎之透明物如此厚稠,粉也。连米粉也要掺粉,使之不易断,哇,何等聪明也。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研究"的成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主编,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多位研究人员集体撰写。  相似文献   

19.
今生一大憾事,是不敢在人前唱歌,或者可以加上个限制词"单独",因为每每在公园里看到一群人在树林里合唱,我也按捺不住加入进去,唱低声部.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听歌,尤其喜欢听器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音五色都是害人的东西,让世间人心不古.然而吾生也俗,性情亦属怪诞之列,不古也罢. 音乐算得上是最"有教无类"的艺术,按时下的话:"亲民".别的什么绘画、雕塑、书法之类,欣赏起来有时让人费劲,操作一下更得有专业技能才行.音乐就不然了,它天生与人的心情、行为融为一体,感人最易,加入也不难.当初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一把竹笛在手,整个世界都泡在忽高忽低的情调里了,一只口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么晌",能招着周围的人都跟着唱.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0,(13)
<正>"这是一个喧嚣的年代,也是容易迷失的年代。"这是刘胜军先生《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一书的开卷语。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位知名的年轻学者,刘胜军的选择是,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给喧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