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党内法规制度的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包括: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当加强总体规划、增强党内法规整体功能;杜绝牛栏关猫,确保党内法规务实有效;总结提升管党治党实践经验,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应当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首位,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一体建设,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增强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机制。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党的治理法治化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为其提供改革动力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党内法规文化是一种尊崇党内法规、维护党内法规、坚决执行党内法规的理念、意志和精神,也是一种爱党为党护党、守纪律讲规矩的文化自觉。在一定意义上讲,党内法规文化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血液和灵魂。在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新时代党内法规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育尊崇党章、对党忠诚的党内法规信仰,增强对党内法规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提高党内法规文化影响力,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党内法规基本属性的二重性是党内法规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党政体制中,规范体系、权力运行体系和政权结构体系以一种特殊的连结形式存在着,党内法规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范化的产物,是这种连结的核心与关键。在党政体制框架下观察党内法规二重性,可以发现作为内部规范的党内法规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而肩负的国家建设职能转化成了党政体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更多依靠效力发挥作用的党内法规更倾向于法属性;而更多依靠影响力发挥作用和功能的党内法规则倾向于政策性。此外,可以在执行层面按照效力—影响力标准区分四种不同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落实,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目前,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实践理性视角出发,良善原则可以为实践主体提供本质动机,效能原则可以为实践主体提供担保,正当原则则为实践主体采取的行动提供合法凭据,三者为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这个理论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成效显著提供了解释,良善原则、效能原则、正当原则三者的统一,使党内法规制度的效能得以充分实现。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强,即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良善性;制度体系与实施体系同步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效能性;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衔接协调,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所一贯追求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为直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光 《长白学刊》2023,(5):1-10+165
党内法规的治理效能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重来源。其中,规范效力是党内法规治理效能的微观来源。作为一类独立的治理规范,党内法规有着专门的调整对象和相对独特的调整方法,其效力渊源包括政治、规范和价值三个层面。制度优势是党内法规治理效能的中观渊源。党内法规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施能够产生引领效应,这些都是党内法规制度优势的来源或表现。政治势能是党内法规治理效能的宏观来源。在功能上立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施保障上依托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价值取向上服务于党的宗旨,分别构成党内法规治理效能来源的功能性、保障性和价值性政治势能。  相似文献   

7.
政党制度化是现代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政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政党制度化的过程。制度化一般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建构以及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就此而言,全面从严治党在制度化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实施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的建构。其中,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构是政党制度化的基本内核;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政党制度化的价值指引;党内政治生活是政党制度化运行的关键场域;而党内监督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的基本保障。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体现了政党制度化发展的内在遵循,推进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理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内法规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坚持立规先行,明确党内法规发展新定位,加强党内法规“质”“量”供给,提高党内法规体系化水平,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狠抓制度实施,严格执规、科学执规,捍卫了党内法规制度权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巩固群众基础,不断彰显党内法规治理效能。立足新征程,深化依规治党实践,必须增强党内法规制度自信,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从根本上破解“执规不严”难题,补齐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短板。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展开。实现治理现代化既要根植于中国大地,又要放眼世界。艰巨而复杂的治理任务,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同时也内在地要求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制度治理能力。我们要从党领导能力、制度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别是应立足于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变革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树立法治理念和信仰,从而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做到应知应会党内法规,是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保障,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和关键表率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中央文件层面对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进行了重点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体系化思维运用于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中,提出了"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覆盖"的命题,成为党建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建设,对于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与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弥补国家现行法律体系之不足、保障党内法规自身工作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形成是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应然举措,也是党在外部执政与内部治理上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必然结果,更是依规治党、依法执政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需要。它的形成完善,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以及整个国家的政治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初心与誓言,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特点,管党治党应当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经历了98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历史变迁:从制度建党到制度治党的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党内法规制度以不同形式反映着不同的历史内容。随着党的历史的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也逐步  相似文献   

13.
正监察法规与以往的行政监察法规截然不同,不能套用现行国家立法体系中的"法规"概念,也不宜笼统地认为其属于党内法规,而是国家监察法规与党内监督法规高度交叉融合的一种新的制度规范体系。监察法规是党和国家监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制约和监督公权力,实现腐败治理的整体性效力。监察法规的规范目的、规范属  相似文献   

14.
考核干部对制度贯彻落实,代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体系的追求和维护、对改革发展过程规范性的监督,对发展目的和手段的平衡。各级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体现为理解制度、宣传制度,执行制度和取得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因此,要深入贯彻党中央部署,借鉴战略性绩效管理理论,系统思考和设计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基于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坚决执行制度,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贾澜 《理论月刊》2006,(5):59-61
文化价值体系指的是由文化价值目标、文化价值手段、文化价值规则和文化价值评价等价值子系统构成的体系。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点是整体主义;内圣外王、成就道德人生和道德社会是其文化价值目标;“修身”和“德治”是其主要的文化价值手段;“礼”为主要文化价值规则;“德”为主要的文化价值评价标准,“士”是主要的文化价值评价主体,“君主”具有最高的文化价值系统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6.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党内法规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条例》和《备案规定》的制定和发布,对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内法规体系的构建涉及党内法规是否是法律、党内法规的道德性与法律性、党内法规的稳定性与变革性,以及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总结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牢牢把握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原则;切实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制定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保障和支撑。这些宝贵经验为新征程更好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是党内关系,党内法规不调整党外关系。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仅限于党内,但其调整的后果可能间接影响到党外,但这是党内法规适用结果的"外部性"问题。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内部性特征不否定党规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并不阻碍党内法规的成熟制度为其他组织、民主党派或国家法律所借鉴、吸收、转化。党内关系经党内法规调整而形成党规关系,党规关系不是一元的、简单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党规关系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党规关系是发展变化的,不存在静止不变的党规关系。党规关系追求和谐统一和党内秩序稳定,这也是党内法规调整党内关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规范党内法规制定主体是加强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决定和影响着规范行为、规范监督党内法规制度的质量和成效。建议:第一,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和综合运用其他党内法规规定及精神,以职能单一性为标准对有党内法规制定权的中央各部门范畴进行研判和界定,党内法规制定主体不应当包括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党的机构;从维护党内法规的统一性、权威性考虑,应当从主体资格上有效防范党内法规"规出多门"。第二,应科学规范党的中央组织制定党内法规的权限及名称。明确规定准则一般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党内法规中的条例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特殊情况下由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第三,改变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长期习惯性做法,把此项职权转交给同级党的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准则、条例等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坚持一体遵行原则,省级党委的任务重在执行落实;拥有党内法规解释权的中央部委指导省级党委把党内法规制定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单项实施规定和党章、准则、条例没有规定的空白领域创新性、务实性规定上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