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要注重旧城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又要适应现代化结构调整,是规划部门与政府所面临的难题,如要做到两者兼顾,则需要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城市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具体办法。 现状的城市形态是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形态的积累,其变化总是以原有的形态为基础,并在空间上对其存在依附的现象。因此,城市形态具有连续性,历史上形成的形  相似文献   

2.
龚强  ;蒋涤非 《求索》2014,(5):178-182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新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诸多城市问题对营造良好的新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推动其发展演进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城市设计思考的角度,分析讨论了营造良好城市形态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设计策略在新城市空间中形成富有活力且具有优质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我们这座工矿型城市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实现从经济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下成功突围的主基调。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转型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辨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加快新常态下的马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双转型"应是题中之义。一、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轨迹看,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是马鞍山实现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形态指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结构和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组合正在趋同,独具特色和个性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多样性的城市形态正在丧失.然而,中国的城市即应该有现代性、国际性的一面,更应该有民族性和本土化的一面.城市应深入挖掘城市中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保住城市的文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凸现本土化和特色化.中国的城市空间应创造出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即立足于本土又能超越本土的城市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扁平化趋势,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生活.同时,城市景观面貌"碎片化",成为城市形态发展不可忽略的现象.城市形态不能无视城市文脉,传统文脉的回归应当成为抵制全球化影响下城市面貌趋同及景观"碎片化"的重要方式.像传统城市一样,文脉应当成为城市形态演进中的内核,使城市景观面貌以持久、连续...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跨世纪的蓝图。我觉得它做到了两个方面的结合,即面对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结合:紧紧抓住了两个主要问题,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城市形态如城区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主城容量严重不足,结构错位和其他矛盾激化,另一个问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市域农业人口向非农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系统是为城市提供生态功能,确保城市具有良好生存环境、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等存在价值的网络系统。它的布局结构应与城市形态相对应,它们之间构成共轭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城市布局形态和绿地系统的共轭关系来分析合肥市城市形态的演变和绿地系统的拓展,以探讨城市发展的合理模式。一、合肥市城市布局形态和绿地系统现状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和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目前城市规模已达153万人,148平方公里。它是由一个以环城公园围合而成的城市中心区和向东、北、西和西南伸展片区和副中心构成的单核多翼的城市布…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视点:城市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文化空间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聚居地,又是一个生长点。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营造的一个生存空间,包括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也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一个光辉的聚点。 对此,马克思有过一段关于人与动物不同的精辟的论述:“诚然,动物也是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与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按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及区域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既存在替代性,又存在互补性,拥有各自的目标市场,其中又以铁路对土地开发和城市形态变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因此,宁安高铁的开通必将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发展的又一引擎,对整个马鞍山市乃至皖江各城市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策划是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持续高效能发展的保证,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外延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一、城市规划是城市形象的基础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内在的经济集聚性和地域空间的地理性,以及行政体制的政治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城市规模和功能等级。城市形态及发展方向受经济引力大小影响,而经济引力大小又受交通流向、枢纽结点、景观聚焦等外来导引力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推进速度受自然地理或人为阻力的影响。所以,城市的发展是有其特有的规律,而且是可控制的。城市选…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活力描述了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多样性和可达性等方面特征,能反映出当地人群活动与空间实体的交互作用、居民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活动,还能够体现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要素,因此与良好的城市形态、发达的城市功能和充足的城市活动紧密相关。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数据便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捕捉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兴趣点(POIs)、签到记录等大数据,结合现有研究,建立评价城市活力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在更精细的空间尺度中对城市活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钟晟 《理论月刊》2022,(9):79-87
在面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城市语境中,创意街区作为一种生活化的开放式文化创意空间,是促进城市创意转型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文化空间载体。基于场景理论的研究视角,创意街区具有场域、场所和场景三重属性,包含“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场景体验”三种维度,有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美学特征,可以营造创意氛围、集聚创意人群、激发创意活力,促进创意生产和消费的城市场景生成,其空间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在创意街区的空间营造实践中,要注重设施环境、文化符号和情境意义的交融,创意生活、创意生产与文化消费的融合,社区发展、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楼宇经济,可以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拓宽城市的发展空间。当前,楼宇经济正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大量园区在国内涌现,同时伴生出新城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弱化,城市经济功能与城市空间、社会和文化功能之间不平衡,新城区发展动力不足等产城融合问题。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注重推动经济发展主体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生产、服务、生活于一体的产业新城转型,成为产城融合型园区中的典型。本研究在对国内知名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经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各园区产城融合分离的现实,提出园区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克服规模失控、结构失衡与功能失调;以产兴城,牵住新城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加强空间环境治理,打造"空间聚合"的城市形态;推动业态、形态、文态、生态协同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活力新城等措施,加速推进我国园区向产城融合型园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犯罪预防与"防卫空间"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城市犯罪预防对策中,"防卫空间"思想及实践是其一项重要内容."防卫空间"思想又称为环境预防理论,是指通过改变和保护环境,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提出,有必要通过环境设计,制造一种"防卫空间",即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造成不利于犯罪、诱发犯罪行为的机会,预防犯罪的发生.引入"防卫空间"理念治理和预防城市犯罪,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考虑.城市犯罪预防的硬件建设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犯罪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和指标,贯穿始终,让城市建筑、居民住宅具有抑制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其软件建设是指制定和落实有关规范和措施,以保证上述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物排列组合,而是指城市人们工作、生活环境中的建筑物、广场、天际轮廓、立体环境、道路、园林绿地等共同组成的空间。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空间就是与城市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设计。它是地质地理、气象、美学、艺术、人文、园林绿化、社会管理知识的融合;是人的意识情感融化在物质材料中的体现。沿街建筑、小品与街道绿化色彩、材质、线条的融化,构成空间的主题。所以说,街道是城市延伸的框架,也是城市脉络。而车流和人流就是城市脉络中流动的血液。建筑、…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城市美好生活的直接载体上,就是需要建立形成与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相匹配的公共产品。具体来说,"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意味着城市公共产品需要建立新的"空间公平"导向,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相伴,变"空间失  相似文献   

18.
钱坤 《长白学刊》2021,(3):137-142
空间是理解城市诸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城市治理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空间转向"愈加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逐渐进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内涵式治理"新阶段。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社区营造事实上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生活逻辑主导,通过社区公共空间再造、公共交往再造、居民参与方式再造、社区治理模式再造等实现整个社区再造的一种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所体现的治理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的重构,破解以空间为基底而衍生的众多社区治理问题,实现社区的再造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9.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3)
正从新竹县新埔西行至竹北市后,几经田园小径弯转,最后到了麻竹园田中央,会发现一个个性及艺术兼具的建筑,这里是艺术家曾国辉追梦和聆赏黑胶唱片,以及实现艺术创作梦想之家的空间──"绿洋台"。曾国辉是立体造形艺术家及生活家,他除了立体艺术创作外,更营造了一处温暖的艺术之家。他将此空间摆满了立体捏塑和纸雕作品,是希望将这些作品陈列展示分享给来访的客人。但如何让客人来欣赏他的作品呢?于是,他从2006年开始,动起轻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