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平 《新东方》2010,(3):17-22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今伊朗)到西亚以达欧洲。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5,(1):11-14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如何破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我们的主要判断是:(1)破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在南海,难在南海,突破也在南海。建设"南海基地",形成南海综合开发与开放的新格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乃至东西方海上和平交往的大通道,也是移民之路。移民所带动的宗教文化、艺术、科技和物种的相互交流,其价值远过于商贸交往。文章拟以中国移民为重点,阐述无论在历史还是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也是移民之路,移民是中外文明大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随着海底考古的重大发现,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研究海上丝路之风也日渐兴盛,至今还在延续,并不断有新的发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路一样,不但沟通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友好往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也推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总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中国在造船业、远洋运输、海港建设、对外贸易等许多方面都超过了中国古人,其成就无比辉煌。中国庞大的船队日日夜夜航行在世界大洋上,这是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着世界近200个…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5,(1)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汉武帝开辟经东南亚至印度的海上通道、唐朝把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以及宋元时期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广州与泉州等地贸易,遂从原先仅从广州经东南亚至南印度,发展到越过印度洋、进入波斯湾至阿拉伯沿岸一带。到了明代中叶,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以及明朝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尤其是西班牙殖民者为维持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中国生丝和丝织品经太平洋转运到美洲大陆,然后又经大西洋再运到欧洲各地。这使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变迁,即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成为联系东西方的全球贸易航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社会对北极及北极航线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尽管较多文献都对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进行了讨论,但鲜有文章提出具体的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的定义。规范和明晰北极权益和北极航线权益概念可以为各个国家主体争取北极权益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在规范和明晰北极权益和北极航线权益概念的基础上,有助于积极争取中国北极权益和中国北极航线权益。研究能够为解决北极争端及合理分配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厘清思路,也能够为我国争取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闰土 《小康》2005,(4):73-76
这条远古海上丝绸之路若隐若现,从热衷航海的秦始皇到七下西洋的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丝绸之路不断延伸,那些繁盛的港口曾经像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大半个世界。在人类航海文明的半黎明时期,广州、泉州已经成为了世界海岸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上。从现存的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历史文物来看,古代海南岛的居民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珍贵的海上航行指南《更路簿》。海南岛是古代远洋航船的避风港和补给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口岸。  相似文献   

10.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日农泉州这座中国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今天不仅对外经济合作充满活力和生机,而且以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因为这座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曾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际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7,(3)
宋末元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流落海南黎区学习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回到故乡松江乌泥泾,传播并创新发展了棉纺织技术,使长三角崛起为我国最大一个棉纺织业基地。黄道婆以自己棉纺技术成就和贡献,以棉纺织品形式,通过商业贸易,参与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并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其在海南时,以黎族棉织品输入大陆,假道闽广商人参与海上丝路;其在上海,则通过大规模纺织品的商品性生产和贸易,远销国内外,对海上丝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海南和上海的海上丝路,都离不开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津津乐道地提起“敦煌”而大讲“陆上丝绸之路”的奇闻轶事时,却忽略了另外一条与之平行的“海上丝绸之路”,当然,要说“海上丝绸之路”就要先说泉州与刺桐港,因为在13世纪,它是与敦煌齐名的另一个辉煌城市。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1)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力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重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理念,促进五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互鉴,加强执法安全合作等,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推动双方互联共通和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5,(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新尝试。但是,欲将这一尝试变成现实,中国需要克服南海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争取使一些国家摆脱"利己性"的束缚,以及削弱美国和日本的介入引发的消极作用。中国应该扮演体系内国家的积极角色,传达和平发展的讯号,遵守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并妥善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6)
<正>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察,深入港口、企业、重点项目等视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习近平表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察。在广东、海南、广西等华南片区中,广西是习近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而当时承载财富的最主要商品之一便是瓷器。在当时,龙泉及瓯江两岸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而成为了全国制瓷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内陆地区主要起始地和财富的发祥地、输出地。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在东南亚正式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建立战略互信、化解域内猜疑、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具有时代感强、主题新颖、可操可控的伟大倡议。这也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在东南亚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后再次提出国际关系的重要主张,有关各方对此正认真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并抱有很高期待。  相似文献   

18.
<正>合浦是汉代中西贸易交往网络的重要节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合浦港这一水路交通枢纽,向内陆及沿海辐射和延伸。汉以后,海路贸易持续扩大和发展,其繁荣的历史基础,正是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陆上丝绸之路(也称"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西南丝绸之路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东西贸易网络。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新东方》2014,(4):24-27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面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面对海洋文化的兴起,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海南地处中国南海前沿,挖掘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于我国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5,(1)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重大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精神,承载着我国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应对海权斗争的基本对策之一。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赖于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地处我国海疆和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发挥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