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一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作为一个京剧花脸演员,我想结合这套邮票,谈谈脸谱和花脸的艺术。我国戏剧中的脸谱,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在十二、三世纪的宋杂剧、金院本的演出中,就已创造出以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为显著特征的丑角脸谱。但在当时,包括后来的元杂剧脸谱,勾画都比较简单。到十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的脸谱,从表面上看,只是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面部图案,在美术的范畴中不过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但是,睑谱是戏曲化妆的特殊手段,现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往往都采用这种夸张的化妆手段突出地表现出来.脸谱源于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歌舞中的画面,经过戏曲演员的长期实践,逐步把各种人物画脸的图案加以归纳分类订成谱式,形成了脸谱.京剧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形成,原是综合融化了各种地方戏.京剧演员的分工现在概括为生、旦、净、丑,而由脸谱有效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中国的戏曲人物,有的必须勾画脸谱?脸谱的化妆手段究竟有什么艺术价值?脸谱艺术怎样表现它的艺术性能?根据我六十多年的探讨和研究,认为脸谱艺术具有五种性能.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6,(10)
正京戏行当分生、旦、净、末、丑。这"净",真是奇怪。净,其实即是花脸。不管是铜锤、架子、武二花,不管是红脸、黑脸、白脸。甚至蛤蟆精、蝙蝠精那般的扰攘,勾脸就像画画,有近千种脸谱可循,没有一个不是花斑斑的。总之,"净"的化妆是最"不净"的。何以竟唤作"净"?真不明白。而且这个"净"字,也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可一般的花脸,都太"有"了,如果没有武器,也有权势,实实虚虚,怎称得上"净"?  相似文献   

4.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成就卓著,现在仍以80余岁高龄为振兴京剧不辞辛苦,当称楷模,海内外广大观众无不仰慕。他不愧是当代名净“架子花脸”的一代宗师。袁世海先生在舞台上演出至今,已有70多个春秋。他的表演风格质朴豪放、刚劲传神,唱腔宽厚洪亮而富有人物感情,在净角行当中独树一帜,创造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袁派”艺术,素有“活曹操”、“活鲁智深”、“活李违”、“活张飞”的美誉。京剧有生、旦、净、丑等行当,其中净行俗称花脸,花脸又可细分为铜锤花睑和架子花脸等。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登场时携御赐铜锤,故名;架子花…  相似文献   

5.
著名京剧花脸演员孟喜平,1934年出生在北京梨园世家。曾祖父孟七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文武老生兼武净演员,祖父孟鸿祥亦擅演文武老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姑母,誉满海内外京剧余(叔岩)派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孟小冬。孟小冬9岁从舅父仇月祥学孙(菊仙)派老生,童年曾在无锡、上  相似文献   

6.
妈祖之美     
有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同样,有多少个妈祖信仰者,就有多少个妈祖形象。我心中的妈祖林默娘,是个美丽带点野性的渔家少女,这是我作为渔民后代和身边经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说句心里话,如今影视戏剧中妈祖扮演者的形象,是很难跟我心中的妈祖吻合的,包括莆仙戏演员、两位越剧演员、京剧演员、舞剧演员等。  相似文献   

7.
火光 《前进论坛》2008,(10):55-57
1992年,在京剧处于低谷、剧场冷清的时候,一位老旦演员却两度举办专场个人演唱会。许多观众聚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门前等退票,这就是“王树芳演唱会”的盛况。主持晚会的京剧爱好者、著名体育实况播音员宋世雄动情地说:“我们曾参加过各种类型的音乐会。然而由一位京剧演员独自演唱各个行当和流派的京剧唱腔,并将戏曲、歌唱融于一台,涉猎之广、品位之高,是十分难得的。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在我国京剧舞台上冉冉升起一颗耀人眼目的花脸之星,他以优异的演艺成绩,扬名大江南北,享誉世界各地爱好戏曲的华人圈中。他就是荣获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孟广禄。  相似文献   

9.
陈延武 《文明大观》2001,(10):16-17
京剧的魅力除了具有优美的唱腔、惊险的武打和严谨的台风外,更有一支神秘而绚丽的艺术分支,这就是京剧脸谱艺术。京剧脸谱是写在脸上的精妙,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妙,包容了博大精深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曹晓静 《前沿》2013,(1):194-195
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的特色是在演员脸部的核心位置画上动物、植物、水果、花草,将这些图案与人的五官融为一体,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特征。通过视觉文化解读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的文化自觉意识,可以发现其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冀北、晋北等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是集劳动、生活、艺术趣味、人文思想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二人台表演艺术增添色彩与活力,是感悟生活之美、感悟家乡之美、感悟传统文化之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董圆圆是当今京剧舞台上引人瞩目的梅派旦角演员。她扮相端庄俊秀,嗓音甜冽清亮,而且允文允武,戏路很宽,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全才演员。她出道以来,相继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京剧演员展演一等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优秀主角奖等多项高档次评比的大奖,她还被国家文化部推荐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她以雄厚的艺术实力驰誉于大陆各地及港、澳、台剧坛。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7,(2)
家父邓九星,继承父业,唱五音戏,是当时著名的花脸。有一年,在济南历城全福庄唱戏,演出时间已近,演员却尚未到来。当时唱戏的地位低下,雇戏的都有钱有势,误期是不行的。父亲无可奈何,只好四处奔找。有一老人和自己的女儿正在排演五音戏《兄妹会》,也属西路。父亲就请老人让其女儿上台帮忙。老人常走江湖,深知同行的困难,慨然应允。唱了一个春节,演员才陆续赶到。老人见我父亲很  相似文献   

13.
梨园历来有此说:千生万旦,一净难求。意思是工老生和工旦角的遍地都是,但要把净角唱好的,实在少见。梨园如此,戏迷中也这样。那时听戏迷们唱戏,男人是清一色的"老生",女人则是一水的"青衣",唱花脸的极少。  相似文献   

14.
京剧人物脸谱漫谈之七──黑脸判官包拯霍建瀛本期小插页上介绍的脸谱人物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包拯(公元999─1062年)。包拯在民间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京剧里,他的脸谱属“黑色整脸”(面部整个涂成黑色),象征着他有刚强的意志,不畏强暴,不媚权贵...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京剧院的排练厅,身着一袭粉裙的常秋月正在为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国演出紧张排练,看着台上她一丝不苟、惟妙惟肖的表演,着实吸引人,记者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她是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的研究生、流派传承班传承人、荀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她荣获过第五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花旦组金奖、"华鼎奖"中国戏剧最佳表现女演员、第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有许多值得记住的"第一": 第—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第—位走上银幕的中国演员 1905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第一位走上银幕的中国女演员 1913年在影片《庄子试妻》中饰演侠女的严姗姗。  相似文献   

17.
妈祖之美     
正有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同样,有多少个妈祖信仰者,就有多少个妈祖形象。我心中的妈祖林默娘,是个美丽带点野性的渔家少女,这是我作为渔民后代和身边经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说句心里话,如今影视戏剧中妈祖扮演者的形象,是很难跟我心中的妈祖吻合的,包括莆仙戏演员、两位越剧演员、京剧演员、舞剧演员等。1992年夏秋之际,海军著名词作家马金星带着他创作的歌剧《林默娘》剧本来莆,同来的还有海政歌舞团领导、导演和作曲家,希望莆田市政府支持排练作为莆田市庆十周年献礼剧目,该剧拟由当时崭露头角的宋祖英扮演林默娘。此事因当时莆田市财政困难而作罢。我在遗憾之余常常想:时年26岁的宋祖英若能主演林默娘,不失为一件文化盛事。我心中的渔家女形象,是有现实的人物作参照的。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妻子在外贸  相似文献   

18.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 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31日,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农工党党员,被誉为“中国第一女花脸”的齐啸云女士因病溘然辞世,享年73岁。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与齐啸云女士相识的,她是裘派花脸演员,以演包公戏最为擅长,素有“女包公”之称。80年代末,我负责在中山公园中山堂组织了一场《京城情韵》京剧演唱会,由中央电视台戏剧部录制。当时邀请了梅荷玖、梅葆、李长春等许多京剧名家参加演出,担任节目主持人的是宋世雄、李扬和柳石明先生。这场由农工党主办的京剧演唱会,中央电视台曾播放多次。齐啸云女士也参加了那场演出,她演唱了绝响舞台多年的裘派名剧…  相似文献   

20.
<正>王艳,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京剧院演员、天津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艳扮相端庄、秀丽,嗓音清亮、圆润,表演细腻传神,文武兼长,先后师承孟宪瑢、袁文君、田玉珠、张芝兰、杨荣环、孙荣惠、杨秋玲、姜凤山,梅葆玖、李维康等老师,1997年正式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女士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