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是民主党派工作的重点区域,进入新时期,高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参政党地位确立带来基层组织工作重心的转移;党派成员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化,使党派基层组织组织化程度有所削弱;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党派基层组织职能发挥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创新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步伐的加快,党派成员不断增加,基层组织较为健全,党派组织的作用在高校发展中日益凸显,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工作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民主党派工作的现状,全面掌握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为高校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党外干部的重要源头,是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也是广大党派成员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的主力军。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基础。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仅关乎整个民主党派的发展,也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以九三学社为例发现,新时代驻青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发展困境,应从提升党派思想意识、健全基层组织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创新组织活动等方面探索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高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各党派组织的重要基础。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发展任务的完成。新形势下,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从工作层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是推动民主党派发展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源动力,也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开展的综合体现。课题组通过了解上海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影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活力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要求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党派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内党派人才荟萃,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如何,是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的典型代表,直接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能否达到极致。高校基层组织是构成民主党派的重要基石,它的活力能否被有效激发,直接关系到参政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参政党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当前工作的一项迫切和重要任务。从民主党派角度,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处于业余办党、兼职参政的状态,如何提高基层支部活动质量,激发其活力是目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目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所处地位、作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唐山为例,了解基层党派成员、基层统战部门等有关单位对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活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党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各民主党派在大多数地方高校相继建立了基层组织.文章介绍了地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主要特点和基本任务,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重点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对改进和加强地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创新性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得到不断发展与壮大。与此同时,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影响了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及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的推进。针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党派成员发展的有效模式,增强和提升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最根本的问题。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要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尊重普遍性与特殊性,兼顾整体性与局部性,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聚力机构、献策机构、履职载体、民主监督机构。新时代人民政协要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增强为民履职本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的改变,要求人们树立和强化与之相应的新思维,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思维、战略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素质思维。只有这些科学思维,才能抓住新常态的实质,科学引领和推进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进而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实现党长期执政、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实现"四个伟大",离不开包括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汇聚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西方新近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范式,后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批判,两者争论的实质为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不同.然而,在多元行政观的视角下,二者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得到整合.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积极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是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者和实践者。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时代变革的、新的统战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又在实践中提出许多新观点,作出许多新决策,回答了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新问题,把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经过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与实践,新时期的中国统一战线,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新时期中国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的世纪,既有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统战工作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必将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的中国统一战线理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统战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自身优势,广泛联络海外人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形势赋予海外统战工作的新任务,也为海外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新世纪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 ,各级党委通过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 ,普遍加强了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也非常关心、支持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形成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政治局面 ,是统一战线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也要看到 ,轻视、忽视统战工作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成为影响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突出因素。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对统一战线、统战部门和统战成员缺乏起码的了解 ,甚至闹出了一些笑话。出现轻视、忽视统战工作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始终的灵魂和主题是“三个代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加强民盟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 ,永葆党的先进性 ,必须正确认识三个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 :一是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统一 ;二是党始终实践“三个代表”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统一 ;三是党始终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