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守仁开启的明代心学潮流 ,对明中叶以后的学术、学风影响深远。考察明中叶以后以心学为代表的学风的演化过程 ,可以清楚地看到 ,从王守仁的“致良知”到龙溪、泰州的“无工夫可做”再到黄宗羲的“工夫所致 ,即其本体” ,这种学风的演化与心学本体论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何理 《传承》2011,(30):76-77
歌谣是原始文化艺术中较早问世的艺术之一。它是对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歌谣总是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通过以明代为背景来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同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成和发生作用的。本文阐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试着解答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任何社会历史观都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段建宏 《求索》2008,(6):224-226
城隍信仰起源较早,唐代张说、张九龄、杜牧皆有祭城隍文,但唐以前有关城隍的史料并不多。宋元时期祭祀城隍者日渐增多,有大量史料记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祭祀城隍,应在明初加封以后。清代定鼎,沿用明制,对城隍神崇祀有加,城隍庙的规制更加完备、突出,使得城隍信仰成为地域社会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城隍信仰,对揭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有着重要的考据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北宣传》2006,(1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总要求,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决定》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这是我们党着眼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作出的重要论述,对于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法的修订非常必要。草案应加入加强宣传力度方面的规定,以此不断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氛围。”3月26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时,徐平委员说。  相似文献   

7.
哈达 《前沿》1995,(12)
营造适宜市场经济生长的社会氛围哈达社会氛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外部环境。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过程中,特定指向的社会氛围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演变成为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人们置身其中,感受不到其存在,却又无不受其无形...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社会体育、社会改革、社会风气等因素对亲子运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亲子运动也担负着社会功能。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对构建合理的社会大环境和制定亲子体育运动政策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马克思)。我们不是处在它的对立面,而是时时刻刻处在其中(伽达默尔)。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也就是人对自身活动的反观;而这种反观理所当然又是人的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就会出现主客体同构和斯宾诺萨所言的观念的观念……的现象。况且,人的活动自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所谓主体是相对于作为它认识、实践的对象的客体来说的,离开了客体也就无所谓主体,也就无所谓主体的主体性了。主体性也只是在与客体的关系上相对客体来说的主体性。这也就是说,客体和主客体的关系是主体,也是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探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显然,那种离开这样一个基础和前提的考察方法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这也就是刘再复在他专门谈主体和主体性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主体性》)一文中所犯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创性贡献和创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对党的性质、宗旨、使命、纲领、任务等方面高度认同与自觉实践的有机统一,如何将党性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具体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这个问题上,阳明心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从1992年制定出台,到2010年的修正完善,20年来,代表法这部如同春天般给代表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的法律,见证着人大工作发展的日新月异,彰显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步推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李菊萍 《前进》2004,(11):38-39
设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当前,要继续宣传贯彻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机关的表率作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经常化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示范、表率和龙头作用。机关干部的特殊构成、特殊身份和特殊任务,决定了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履行《纲要》的特殊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有关细则的贯彻落实,关键在各…  相似文献   

14.
自由开放的网络为全面、开放、完善的主体性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行为主体的主体性只有在现实的和虚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最终生成。网络提升了个体的主体意识,促其从传统的抽象的整体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化和过度为现实的多元的主体意识。网络使主体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增强其认知、学习能力,拓展其知识结构,提升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发展引发主体的利益意识变化必然引起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网络社会强化了主体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主体借助网络虚拟技术使其变成虚拟空间中可以反复再现的"可能性"的对象,促进了人类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活动方式的生成,提高了主体的生活空间和创造能力,增强了主体在网络生活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造性是网络生活根本性的目标指向,是网络生活实践形态的内在特质,网络虚拟性和高仿真性特点拓宽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促进了网络行为主体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5.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俗语是由民间创造并约定俗成,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作为一个时代人们语言运用的较为真实的反映,俗语中大量沉淀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金瓶梅》中的俗语入手,探讨了其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语言面貌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冯贤亮 《思想战线》2000,26(2):91-93
在传统社会末期的江南地区,行业是一套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不仅有利于维护行业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地方社会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行业生活既需要政府的保护,又有着强烈的自身发展态势,具有显著的自保性与排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女性主体性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一直为社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女书之乡—江永县的女性和女书传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分析认为,自然女书传人通过创造和使用女书这一特殊性别文字来反叛男权、否定男性,女书传人对母亲身份和女性身份的认同是女性主体性的启蒙。但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话语,在国家和女性自身话语的双重建构下,女书传人仅作为一种表象的在场者,其主体性仍然缺席。后现代女书传人借助政府主流话语女性利益代言人力量,通过女性自身的主体活动来寻求和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形成健全的女性主体性,继而寻求并赢得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冯进成 《前进》2002,(1):33-34
最近,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党和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纲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