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有记者问她:“杨澜,你很有心计啊,在中央电视台最辉煌的时候选择去读书,后来又到凤凰卫视发展……这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吗?”杨澜答:“我没有啊,我哪有心计啊?当时我在中央电视台是一名当红的主持人,大型的活动都有我去主持,可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感觉到我身处的环境极其不安全。有一年春节晚会,共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  相似文献   

2.
也许女人更理解女人,女人更了解女人的缘故,早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我和林忠凤就成为了朋友。因为几年来,我一直被林忠凤感动着,也深深地为自己有这样的朋友而骄傲。在出租车上,我很自然地与司机说起了林忠凤。没想到提起林忠凤,司机竟然无比感动地说:“那可是个有名的大好人啊!在普兰店哪有不认识她的。”司机的话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娱乐圈里没有完美婚姻,但至少在目前,杨澜是例外。她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家庭也比较成功,她有自己的心得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盲目的悲剧     
阿楠 《人事天地》2007,(1):36-36
俗话说:人过三十天过午。如果一个人年过半百,还会迎来事业、爱情的第二次辉煌吗?在常人眼里,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但有一个人却做到了,而且,她还是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与书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29-29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采访易中天。问:“你考取武大研究生以后的最大感触是什么?”答:“最高兴的是从今以后有很多的书可以看了。”(大意)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个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讲述,阐述了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新闻媒体与党政部门全力配合做好舆论监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王睿 《人事天地》2008,(12):42-43
这个连一副耳环都不带的女人被台湾媒体人戏称为“可怕的女人”,她甚至获得了台湾绿营群众的支持。她总是短发,素面,黑色便装,牛仔裤,年轻时的圆脸变得瘦削,更显干练。  相似文献   

8.
沈杰 《人事天地》2008,(6):22-22
在很多女性眼中,一直活跃在电视界的杨澜是知识、美丽甚至是事业的象征。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财富带来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有不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权利,从这一点来说财富非常值得拥有;但如果想用财富去换得人性当中的爱、尊贵,则是买不到的,那些需要你付出你的心,你的爱去获取。  相似文献   

9.
佚名 《人事天地》2008,(6):28-28
都说做女强人难。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女人,当当网CEO俞渝在面对记者时,却谈得出她的心得。 记者:你和你先生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会不会牺牲家庭的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一个仅带着四十美元赴美的留学生,赤手空拳在美国打天下,历经艰难,终于跻身纽约商界,成为曼哈顿一家颇有实力的国际贸易公司的女老板。传纪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记叙了主人公这段真实的经历,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在纯文学日见萧条的今天,何以使周励女士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倍受读者青睐呢?其中最主要三点,是周励在此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国女人在美国的奋斗和她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个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讲述,阐述了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新闻媒体与党政部门全力配合做好舆论监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白玫瑰与蓝色水晶花瓶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两个最明显的意象,它们分别象征着代表着自然人的匿名女人和代表着文化人的作家R先生.从表面看来,作为自然人的女人渴望着被文化人所接纳、认同、改造,这种关系体现了启蒙理念中关于男人和女人、文化人和自然人关系的神话般的想象.但茨威格在小说中又同时对这种神话想象进行了解构,认为这种关系只是一个虚幻的镜像.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历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载体即特定的支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安娜、陶丽和吉娣,陶丽主要是作为母亲而存在,吉娣是好妻子的范本,家庭中的天使,而安娜则是一个摆脱了女人三种固有身份的原初状态的女人,她为自己而活然而却终究无法摆脱对男人的内在依附性。三个女人各自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但她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受着男权社会形式各异的束缚。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晓鹏: 有一道著名的、据说被称为“受用终生”的智力测试题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很可怜:一个是医生,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或者是男人),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  相似文献   

16.
曹明绪原是一位部队作家。1985年转业到山东省妇联《幸福》(后易名为《祝你幸福》)杂志社工作。从男子汉的天下,忽地置身于女儿国中,开初有很多的不习惯,一度甚而有过改弦易张的打念。可待他走遍齐鲁一百多个县市区,采访过近千名典型女性,撷取到不计其数的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有关女人的故事,他的心才转而为之震奋。他用艺术的眼光,文学的构思,对身边的女人、故事进行认识。他写齐鲁的风流女辈,颂其丰功,扬其伟业,歌其漫漫而修远的人生之路;也写齐鲁的凡人风流,捕捉住一点闪光,截取到一点生动,使得一个个的大嫂大姐不再默默无闻。情感在创造与实践中升华,使他尊重女性尤如尊重母亲,对一切轻视贬低妇女的观念嫉恶如仇。他对不幸的女人寄于深切同情,以催人泪下的笔触,记述下一个又一个女人在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挣扎奋起,他以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向全社会展示一个道理:做女人难!但女人并非等闲辈!  相似文献   

17.
故事梗概:《茉莉花开》讲述的是一家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情感故事,三段式的结构分别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80年代中国上海的风貌,精心描摹了在3个不同时期中3个女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但又宿命地拥有相似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8.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看"女人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如何认识女性的角色冲突问题,是女人就业还是“回家”的关键所在。 1.当代职业女性角色紧张是一个事实 勿庸讳言,在当代职业女性身上,的确存在着角色紧张、责任过重的问题。她们在承担社会工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继续担负起传统的生育、抚育子女以及操持家务的重担。“人类自身生产这个不可推卸的义务,由几千年来整个女性的历史性负担,转化为当代职业女性的阶段性负担。这种转化反映出人类的巨大进步”,而进步的代价,却是由每一位职业女性来承担的。-方面,她们是传统家庭的妻子、母亲,另一方面又是现代社会的合格职工…  相似文献   

19.
《另外那个女人》作为多丽丝·莱辛早期的短篇小说之一,塑造了一位饱满的女性形象露丝,本文从女性独立意识,女性性情弱点及母性三个角度分析此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露丝.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古装电视剧,无论穿越与否,宫廷剧集近来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焦点,且古装电视剧已树立出自己的品牌,围绕精致唯美与女人之间的争斗,当前女人戏比男人戏更加抢眼,同时抢眼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