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候,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理念与文化的重塑、职能与结构的优化、运行机制法治化、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同时,在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时候,也一定要具有相应的侧重点,这样才可以保证服务型政府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法治化"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词。据我不完全统计,全会决定提出的法治化有: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公共安全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治理法治化。此外,还有机构、职责、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等。法治化就是理性化。随着法治化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适时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取向,包括:公共财政应真正公开化;公共财政应为国民提供均等的致富机会;公共财政必须适度规范财政分权;公共财政必须支持解决“三农”问题;公共财政必须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4.
曾文泉 《理论探讨》2003,(4):102-103
党政关系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党政关系法治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政职权合理分开。要想实现党政关系法治化 ,就必须建立一个安全的党政职权关系朝法治化方向运行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政企关系视域下的营商环境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2):91-98
营商环境法治化是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政企关系法治化、规范化是营商环境法治化的本质与核心,从政企关系的视角探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有效推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价值取向,从行为合法、地位平等、角色正当、政策规范、沟通顺畅、合作融洽等六个方面构建了政企关系视域下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国内10个企业状告政府的法律案例进行观测。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我国政企关系法治化程度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速度加快,但仍存在"法治观念落后,平等意识淡薄;行政自制薄弱,治理能力不足;沟通合作不畅,诚信透明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须从权力运行、平等保护、治理能力、政策执行、政企沟通、风险共担等方面推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公共财政与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的条件下,公共财政既是政府经济干预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实施其它干预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公共财政,既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新体制顺利运行的重要经济保障。本文从分析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剖析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背景与依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行政决策法治化之检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实践过程中,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还存在诸多缺陷。行政决策作为行政活动的一种,从法治理论上说,应实现法治化。加强行政决策基本理论研究、导入协商民主、健全行政决策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法治化是建构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冲突之法治化解决途径包括三个层面:司法、法案与立法、举报,目前农村群体冲突之法治化解决并未占冲突解决的主导地位,农民与基层政府在冲突中往往采取许多非法治化的解决办法,出现一些误区和困惑。农村冲突解决法治化面临三种障碍:体制、法律、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是公民权益救济和政府治理的手段之一。信访工作法治化,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信访工作的形式法治化,信访制度运行的秩序必须依法维护;二是信访工作的实质法治化,信访制度的目标是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实质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仅要从形式上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更要注重实现信访工作实质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实现的目标,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依法理财等指导原则。公共财政要通过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预算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因为它涉及社会活动的多个方面,一套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不仅对政府财政管理的法制化、透明化和民主化都有深远影响,而且是国家治理转型的必经环节.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预算制度是我国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实现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也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当前我国在预算法治化的道路上还有不少难题要解决,解决这些改革难题既要借鉴他国家的经验,也要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预算法》.  相似文献   

12.
傅军 《理论探索》2004,(6):127-128
行政管理法治化是依法行政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而改进行政体制 ,促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必然要求培养依法行政的意识、改进行政组织、约束行政职权、规范行政程序 ,这是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的法治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法治本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又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政治文明法治化的主要表现,一是政治资源配置的法治化,协调整合(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制定和实施政治法;二是政治模式设计法治化,牢固确立宪政观念,特别是构建围绕权力执政党、国家和人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新型政治关系;三是政治体制运行的法治化,提供旨在控权的政治制度,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4.
罗晶 《学理论》2011,(1):246-247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新形势下诸多新问题的需要,是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也是保障学生合法权利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必将超越现状,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出更好的路径,以保障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准则和保障性框架,法治化是现代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少地方政府开拓出路径不一的创新实践,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图景。上海市徐汇区经验表明,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需要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参与、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技术治理,最终使社会治理法治化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6.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解决我国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口。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是:财政职能定位不清,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税收"缺位"和收费"越位"并存;财政分配秩序不规范,财政运行过程缺乏严格的程序约束,财政监督力度不足;财政预算管理不科学等。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点:应强力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与公共财政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宪政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变迁就是从专制、人治财政走向民主、法治财政的过程。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宪政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本质就是民主财政。建立科学、民主的公共财政制度,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董瑞华的“上海市提高公共财政能力的探索”一文指出,公共财政能力不仅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内容,而且也是行政能力的经济基础。上海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框架,来提高公共财政能力。从上海近几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和必将继续对上海的财税体制、提高公共财政能力以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加强上海市与区两级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和环境保障,新农村建设则能促进公共财政环境的改善,增加公共财政财源基础.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多层面的农业革命,因此相应地,它对公共财政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家财力的要求,对国家政策的要求,对国家制度的要求以及对社会保障的要求等等,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运行模式,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不仅有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我国现阶段要推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就必须科学界定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