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琳 《理论文萃》2002,(1):29-32
回首己逝的五十余年,史学演绎着一出大起大落的悲喜剧。在政治结构控制思想文化结构的年代中,学术从属于政治信仰,史学因为不自觉地配合历次政治运动而丧失了弥足珍贵的学术独立性,匍伏在政治权威之膝下,沦落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何兆武先生所言极是:“我们的理性历史偏重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了解人文主义在马基雅弗利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基雅弗利。人文主义永远是他最精彩的思想之一,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忽视,以至于马基雅弗利时常被误解为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卫道士。本文目的仅在于叙述马基雅弗利的这部分精彩思想。一、反教会思想及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史学著作中,马基雅弗利一反中世纪早期教会人士的那种鬼神设教的历史观点,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在《佛罗佗萨史》中指责教会利用各国领主、大公、君主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削弱和毁坏了国家。他气愤地说:“教会使我们国家四分五裂,现  相似文献   

3.
1963年8月成立的史学“反修组”,主要承担撰写史学“反修”文章、编译苏联“修正主义”史学相关资料,以及为中苏边界谈判提供历史资料等任务。这一史学界的“反修”举措,充分体现出“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应被忽视的学术成果。本文力图通过梳理档案、比对亲历者回忆等方式,对史学“反修组”的发展沿革和运作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60年代“反修”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4.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学术风格可以用"求是"与"求通"来概括。这种学术风格不仅在经学史上影响深远,更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乾嘉学派与史学的关系,按照历史时序可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即乾嘉学派产生之初的史学渊源、乾嘉学派与"新史学"、乾嘉学派与"新汉学"、乾嘉学派与唯物史观派。乾嘉学派"求是"与"求通"的精神始终蕴藏在史学的血脉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传统与西方史学传统有不同的理路.现代中国在西方思想资源的启示下,开始了史学革命,产生了现代史学.但由于在理路上没有跳出革命史学的窠臼,新中国史学也发生了过度政治化的失误.当前,中国史学的问题依然是理论和方法问题,以当代史的问题更为突出.必须以全球化视野,借鉴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促进学术进步.文中以麦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范式为个例,从理论层次,述事方式,分析结构,以史鉴今的适用性等方面,对照分析中西史学的所长所短,以确定中国当代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理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8,(1):115-122
社会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学术文化政策、评价史学思潮和论争的基本理据。从1924年开始,以上海大学为起点,社会发展史宣教工作逐渐推广,至1950年,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思想影响,不仅成为史学工作者著书立说的基本前提,而且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取景框"。回顾社会发展史宣教历程,归纳其主要特征,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黎铎 《当代贵州》2012,(23):50-52
沙滩文化指清嘉庆以迄光绪时崛起于贵州遵义,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种地域文化。最早对其命名的是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张其昀先生编撰的《遵义新志》。  相似文献   

9.
本书作者十年前发起"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的探讨,以一种超越学科专业限制的新型手段,建立与当代思想潮流直接对话的新史学研究方式,使史学研究具有了超越局部研究领域的洞察力。本书是作者对此问题持续研究近十年的成果,是史学界努力创  相似文献   

10.
宋明晏 《前线》2013,(5):43-43
本刊讯4月13至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1.
张其昀作为我国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一生经历曲折,身份不断在"学"与"仕"之间更迭,其人格也在"学"与"仕"双重角色的张力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却能矢志不渝,始终保存着坚守道统、复兴中华文化的"民族心"。早期带有保守色彩的庭训,以及对传统学术文化授受不绝的师承,是其毕生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心理基础。而撰述、办刊、推广国学教育、增进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弘道"实践,不仅深深地契合了其个人文化信仰,也推进了现代新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逐渐转变,经世致用之潮取代了“纯学术”研究之风,为抗战服务成为中国史学家的共识。随着战局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并呈现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抗战史学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人文主义”的倾向及其形成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丹 《学习论坛》2005,21(9):32-33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人文主义”倾向是近一个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这一政策倾向的产生是对片面强调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谋取贸易利益和物质财富的传统人文主义贸易观的批判与发展,标志着新的贸易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中应弱化功利性增强人文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外语是一门功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弱化英语教学的功利性、增强人文主义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多年来,由于“应试英语” “证书英语”的传统教学理念、忽视母语与传统文化教学等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内容和缺乏人文主义教育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应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重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和新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人文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史海威 《理论学刊》2006,4(11):101-103
《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词作,它反映了毛泽东丰富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上,毛泽东经历了一个由倾向于“西周封建论”到认同和支持“战国封建论”的变化过程。对于中国上古史上的“三皇五帝”等问题,毛泽东也有所关注和思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新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雏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示着中国启蒙历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明儒学案>是深具中国特质的学案体断代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的史学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其中"道非一家之私","圣贤血脉散诸百家"等精彩的哲学史观,已经吐露出了近代学术平等与学术民主的思想霞光.该著以儒学为大本,以心学为主线,清晰地勾勒了有明一代儒家哲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抗战时期的特殊学术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和关怀、延安整风运动的推动等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战时期的重大发展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旧格局,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范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并为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的思想创新的重点与亮点,乃在于他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政治思想和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的力行哲学。黄宗羲通过讲学活动与著书实践,树立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也培植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清代浙东经史学派。黄宗羲的新民本政治思想,一方面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经世应务”的治史根本指导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黄宗羲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异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提升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黄宗羲批判求实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