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梅菊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梅菊情有独钟,他恋梅菊,品梅菊,咏梅菊,为世人留下许多韵文逸事。 战地黄花分外香 满地金菊使秋天摇动起来。 1929年9月19日,红四军经一夜激战,攻下了福建省上杭城,结束了一个千余年的神话。 此时,毛泽东和傅伯翠伫立在上杭临江城楼上,依栏眺望楼下的景致。汀江河两岸,微风飒飒,遍地野菊,一片金黄。那一丛丛的芭蕉树,斜伸着玉臂,玉臂四周悬挂着翠镯似的一轮轮香蕉,煞是迷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衬托自身情趣和品格的心爱之物。如仙风道骨的李白爱酒,慷慨悲壮的辛弃疾爱剑,淡泊闲逸的陶渊明爱菊。一代伟人毛泽东则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一生恋梅、惜梅、品梅、咏梅,与梅花结下不了情缘,并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赫章印象     
赫章是幅画,画中有诗;赫章是首诗,诗中有画。走在赫章山水间,一如在诗情画意中流连,以致未品彝家美酒,便先自醉了!这就是赫章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4.
姑且假定某一广告的铺天盖地,即意味着该产品的走俏,那么,“盼盼”如墙,“铸城”如堵,“飞云”如垒……显然就意味着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了。照此推算,“巨能钙”、“盖中盖”、“壮骨冲剂”之类补钙品的广告泛滥,是否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得了“软骨病”或患了“缺钙症”? 安车当步,长醉不醒,生活在水泥格子里的中国人,要说其中的一部分在生理上出现了缺钙症,也许并非不是事实,不然,如此之多的补钙品卖给谁去?在市场机制深人人心的今天,无论如何不可低估了一些厂家的市场敏感。缺钙的人尽可去补,这算不上多么严重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李世明 《奋斗》2013,(11):56-57
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尽一切可能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并且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11月20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延安城,党中央机关连夜由城内凤凰山麓搬到了城北五华里处的杨家岭。毛泽东住在村里一位大娘临时空出的一孔窑洞里,保卫部门要这户农民迁走,被毛泽东阻止了。毛泽东与大娘朝夕相处,像是一家人。大娘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给毛泽东端一碗去,毛泽东有了什么稀罕品,如外地同志送给他的饼干、糖果等,也要给大娘送一些。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1):1-1
中国人爱松、爱菊、爱竹、爱兰,而爱梅犹甚。松耐寒而无花,竹青翠而无吞,菊经霜而不受雪,兰多香而少坚。唯梅有色有味,经霜耐寒,寿比松柏,香胜幽兰。而梅中之极品犹数腊梅。  相似文献   

7.
衣帽穿戴皆有所秉──从遗物看毛泽东的穿着个性(毛泽东遗物追踪之三)吴波文中南海静谷毛泽东有许多众人皆知的生活习惯,爱爬山、游泳,爱雪、爱梅花,爱吃辣椒、红烧肉,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在穿着方面,毛泽东也有他鲜明独特的个性。这从他的遗物中清晰可见。讲究宽...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爱松、爱菊、爱竹、爱兰,而爱梅犹甚。松耐寒而无花,竹青翠而无香,菊经霜而不受雪,兰多香而少坚。唯梅有色有味,经霜耐寒,寿比松柏,香胜幽兰。而梅中之极品犹数腊梅。淮安周恩来故居处有其手植腊梅一株,现已逾百年,枝叶满院,高比屋肩。其一树六股,虬劲曲折,上下翻飞,如绳缠龙盘。每当盛夏之时,身探墙外,四壁难禁勃勃生机;浓阴覆地,满院都是盈盈情意。晨风轻摇,阔叶向天奏有声之曲;晚月初上,梅  相似文献   

9.
梁衡 《当代贵州》2013,(5):64-64
中国人爱松、爱菊、爱竹、爱兰,而爱梅犹甚。松耐寒而无花,竹青翠而无香,菊经霜而不受雪,兰多香而少坚。唯梅有色有味,经霜耐寒,寿比松柏,香胜幽兰。而梅中之极品犹数腊梅。淮安周恩来故居处有其手植腊梅一株,现已愈百年,枝叶满院,高比屋肩。其一树六股,虬劲曲折,上下翻飞,如绳缠龙盘。每当盛夏之时,枝探墙外,四壁难禁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李钢 《广东党史》2009,(6):27-28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共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但就是这样一位诚实正直的书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厄运,最终被迫蒙冤自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刘少奇的早年婚姻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人,但在他们青少年时,在婚姻问题上,同样难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他们各自的家庭都为他们包办了一次婚姻。可巧的是,他们对这次婚姻都不承认,都在各自的革命征途中找到自己称心的爱侣。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如果不是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起,也许不会被后人所知。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读私塾。1907年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但仍坚持自学。毛泽东作为长子,父亲让他读点书,只望他能帮助家里记记帐、打打官司、将来继承家业。为了能把毛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4,(5):59-6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一共有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教子思想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  相似文献   

14.
毛敏 《湘潮》2023,(4):26-27
<正>敢打敢斗的志猛子钟志申出生在韶山冲钟家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与毛泽东一同在南岸私塾读过书,两位农家少年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后来,毛泽东走出乡关,远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而钟志申留在家乡,当了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钟志申和毛泽东一样爱学习、爱思考,他不仅观察到当时极不平等的社会现状,还在心中埋下了改变社会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5.
孙国林 《湘潮》2008,(11):50-56
在中外现代史上,找不出第二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像毛泽东那样,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修养。在门类繁多的文艺中,除了诗词、相声外,京剧是毛泽东的最爱。他不仅爱看戏、会看戏,而且还发表一些新颖独特的看法,俨然是一位戏剧“行家”,兴致一来,也能哼几嗓子戏段。他与戏剧的情结,既深长,又有趣。  相似文献   

16.
<正>"醉·美·贵州·避暑天堂"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品咂之后即刻心领神会又回味良久的主题。"醉""醉"既是写实,也是造境。"醉"隐喻了与世博会有着特殊渊源的贵州典型物产——国酒茅台——这一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特  相似文献   

17.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半个世纪前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那浓重的湘音,如滚滚春雷,在祖国首都上空回荡,传向千山万水,传遍五洲大地。翻开历史那一页,讲述关于国都、国名、国旗、国歌、国印、国庆、国徽的秘闻趣事,让人们回味中命胜利的甜蜜,必将激励今人更加珍惜革命果实,爱我中华,强我中华。共产党建都北平“第一仗”1949年3月对日,几辆美国造中型吉普车的马达欢快地吐着青烟。毛泽东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的全体同志,告别西柏…  相似文献   

18.
正菊花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菊花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菊花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菊花"的雅号。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  相似文献   

19.
"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自喻"京兆书生"的田家英,曾任毛泽东秘书,跟随毛泽东18年。他才学深厚,卓有识见,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一度备受毛泽东赏识和器重。这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的诚实正直书生却在"文革"中厄运当头,蒙冤而逝。  相似文献   

20.
性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3,(3):76-77
<正>毛泽东爱辣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访问延安,采访了毛泽东。他饶有兴趣地记述了毛泽东喜爱辣椒的情形:作为湖南人,毛泽东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