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例举法、结构式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定义,认为恐惧性或心理战、暴力性或破坏性、政治性或社会性、宣传性或宣扬性、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是恐怖主义的基本内涵。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虽有分歧,但仍存在一些基本的共识,国际社会(包括各有关国家的法律和国际法)的恐怖主义定义的共同点几乎都是指一种带有政治或社会目的的暴力行为,而不能望文生义地将其理解为一种思潮、思想的所谓“主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背景下的犯罪形态发展与刑事制裁方式演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震惊全球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有必要启动对犯罪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依据社会危害程度等级,将犯罪分为“无组织性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三种形态,并分析了针对三种犯罪形态所采取的刑事制裁方式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3.
今天可以用“恐怖主义打倒霸权主义”,明天就可以用“恐怖主义打倒专制主义”,后天还可以用恐怖主义打倒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的幽灵鲜血可以让人清醒。据统计,近千个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现在正躲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干着暗杀、绑架、袭击、爆炸、劫机等勾当。当今世界最使人类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恐怕就是国际恐怖主义了。人们把它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一点儿也不为过。这场新型的“世界大战”造成千万人伤亡,就连“上帝保佑”的罗马教  相似文献   

5.
世界在深刻的变化中送走了2005年。综观一年来的国际形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着稳定,但“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不确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就国际安全形势而言,恐怖主义在当前仍构成对各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今年是“9·11”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的第4个年头。但与2004年相比,“反恐”战争并没有取得什么新突破。世界范围内的恐怖袭击活动反而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一年来,全球各种大小规模的恐怖袭击连续不断,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6.
这是美国的一位资深学者对“9·11”事件的反思之作。作者在文中指出,深深陷入美伊战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战争的困境中,这条道路不是美国应选择的,美国不应选择一条借助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来建立全球秩序或美国帝国的道路。美国应该选择的是一条在民族国家之间进行多边安全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刘军 《当代世界》2024,(4):76-77
<正>2024年3月22日,俄罗斯大选刚落幕,莫斯科近郊音乐厅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重大恐袭。在全球聚焦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之时,恐怖主义作为高悬在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次肆虐欧亚大陆。从全球范围来看,恐怖主义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远未消失。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GTI)显示,2022年恐怖主义造成7601人死亡,2023年恐怖主义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8352人,是2017年以来恐怖主义威胁最严重的一年。就在世界各国人民迎接2024年新年之时,伊朗还发生了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恐袭。2024年以来相继发生在伊朗、俄罗斯的两场恐袭显示,恐怖分子已经不满足于仅表达政治、宗教诉求,更是将屠刀对准普通民众,肆无忌惮制造杀戮,给受害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深重的痛苦与极大的安全恐慌。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恐怖分子提供了新的活动工具与平台,恐怖主义活动正由物理空间延伸到信息空间,信息恐怖主义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信息领域反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信息恐怖主义的定义为逻辑起点,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出现及前提条件、活动特征及表现、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应对措施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恐斗争须摒弃“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玉涛 《当代世界》2008,(10):33-35
恐怖主义是长期困扰国际社会、阻碍各国发展、危害世界和平的一大痼疾。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出现了“质的飞跃”。“新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犯罪心理的研究中.对犯罪心理的概念解释各说不一,莫衷一是.仅就十年来出版的各种教材、专著中,给犯罪心理就下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的说:“犯罪心理一般指任何故意犯罪的心理”;也有的说:“犯罪心理是指那些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心理因素的各种组合形态,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还有的说:“所谓犯罪心理,则是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有位高锋先生自呜用120个字给犯罪心理下了一个凝炼、浓重、明了的定义,下成为:“犯罪心理是个体(注意:这里仅用‘个体’,就将有犯罪行为和无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都包括进去了)将某种或某些非分的欲求,通过特定的负向意识论证,不断(不断包含  相似文献   

11.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先后发表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与政治》以及《解毒药方》等著作 ,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9·11”之后 ,乌尔利希·贝克更是提出了“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于 2 0 0 1年 11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哑口无言的失语状态———关于恐怖主义活动与战争》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何为“世界风险社会”以及在这一视野中对一些概念如恐怖与战争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及国家与主权等提出批评并重新作出诠释 ,本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2.
媒体链接     
《南风窗》2002,(16)
在“9·11”之前很早,白宫就在辩论对基地组织的战斗。2001年1月,克林顿的国家安全顾问桑迪·伯格对赖斯说,“我相信布什政府将要花费空前的时间来对付恐怖主义,尤其是基地组织。”但冬天的提议在政府交接班过程中被耽误。等到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纽约港事件”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上。可以说,这次恐怖事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影响最大的恐怖事件,它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浪潮的一个高峰,标志着恐怖主义从一般的行动上升为世界规模的战争,标志着世界恐怖主义性质的变化,可能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恐怖主义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再声称的所谓“导弹武器的扩散”的威胁,超过了毒品的威胁,成为对人类生存、安全和生活价值观念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4.
以“9·11”为契机 ,小布什政府推出了通过反恐以谋求世界霸权的布什主义 ,布什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源。它所倡导的反对恐怖主义 ,军事上的“先发制人” ,以及在加强单边主义的同时 ,重视与大国的合作 ,表明美国试图打造一个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新世界”。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前提下 ,布什主义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土恐怖主义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尽管也有着深刻的外部原因。新疆与内地爆发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表明,中国所面临的本土恐怖主义风险和威胁正呈上升态势。"东突"有相当深刻和长期的内生性根源,复杂的外部因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仅造成了严重且深远的危害,更加剧了中国应对本土恐怖主义的困难。要有效应对本土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法,提高反恐预警、预防与应急管理能力,充分动员国际社会、国家、社会与公民等多元行为体的力量,形成全民反恐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14—1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合作”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韩国、英国、以色列及香港特区和中国内地的近90名代表和嘉宾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代表既有长期从事恐怖主义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也有参与具体反恐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政府及军事部门的官员。这  相似文献   

17.
"反恐主义"会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工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解释很多,也很难给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定义.美国学者本杰明认为:"恐怖主义是蓄意的、有组织的暗杀,用以威胁和残害无辜者,使其感到恐惧,以此达到政治目的."这一解释看来较客观些,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但其真正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跨国现象则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80年代更如同瘟疫般在世界泛滥成灾,种种爆炸、暗杀、绑架和劫持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恐怖活动的根源多种多样,有的是纯属对社会现状不满,有的是则是与美苏争霸、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独立等因素分不开.90年代,恐怖主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并被列为非传统安全因素,愈来愈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在所有恐怖主义活动中,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影响面最广,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影响最深刻.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伙同英国、澳大利亚发动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并仅用28天时间就实现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占领伊全境的战争目标。这次伊拉克战争与12年前的海湾战争相比,除名称不同外,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称之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两次战争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同。  相似文献   

19.
南书坊     
《南风窗》2005,(22)
《中国崛起: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用转型来定义崛起,是此书最大的特点之一。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艰难的转型,借用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观点, 作者将这些转型统称为“通过历史三峡”。目前的崛起,则是转型性崛起,属于历史三峡的一个阶段,作者将其概括为六种:1、工业化转型;2、市场化转型;3、知识社会转型;4、全球化转型; 5、民主化转型(或宪政转型);6、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族群冲突从国家层面向国际层面演变的方式之一就是“族群冲突的国际化”。族群冲突国际化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1、族群民族主义者和面临冲突国家的国际外交行动 ;2、来自于国家外部的党派干预 ;3、国际恐怖主义 ;4、难民流。大多数情况下 ,族群民族主义对世界体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