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析缅甸华人族群——果敢族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缅华人华侨约有250万,占缅总人口的4.8%,主要分布在仰光、曼德勒、腊戌等主要城市及缅中边境一带。缅甸果敢族华人是缅甸华人华侨中的重要一支,偏居缅中边境地区,现有人口约20多万,是旅缅华侨华人中族群意识最为强烈、社会影响最为突出的华人族群,也是缅甸法律正式承认的缅甸华人少数民族。多年来,果敢族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3.
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与东北部和中国接界。公元前2世纪时,中缅之间就有交往。至明朝已有成批华侨移居缅甸。20世纪以来,缅甸华人不断增加,据缅甸政府1911年发表的户口调查统计,其时全缅有华侨122000人;1921年为149000人;1931年为193594人;1936年已超过22万人;抗战胜利后已近30万人。至1960年约30多万。目前缅甸华侨华人约70万,多数集中在首都仰光。  相似文献   

4.
缅甸首都仰光市拥有300多万人口,其中以缅族占大多数,其他有华人、印度人、少数民族等等.根据仰光唐人街的一些小商人所说,缅甸的华人为了子女在求学、置业以及各方面的方便,大多会申请缅籍.如果没有缅籍的身分,华人不能转卖物业,子女不能在大学里供读医科或工程.尽管有不少华侨定居缅甸已久,依然有人尚未获得加入缅籍,甚至连半句缅语也不会说.到神庙去读华文华人主要集中在Maha-bandoola Street西段一带.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一样,这里的华人都是以做小买卖、开金店、开药材店、餐馆等等为生.唐人街的老华侨还可以讲华语和福建语,至于年轻一辈的华人却似乎被同化了.尽管仰光有华人讲华语,可是也不愿意公开去讲.整  相似文献   

5.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纵横》2000,(9):50-50
缅甸首都仰光市拥有300多万人口.其中以缅族占大多数.其他有华人、印度人.少数民族等等,根据仰光唐人街的一些小商人所说.缅甸的华人为了子女在求学.置业以及各方面的方便,大多会申请缅籍。如果没有缅籍的身分.毕人不能转卖物业,子女不能在大学里供读医科或工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9.
1988年以来,因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中缅关系的改善以及地区发展环境的好转,缅甸华人开始自我调整,也面临较好的发展空间,华人社团在服务华人自身的同时,其功能逐渐当地化(服务缅甸社会)。华文教育呈现逐渐非华裔化趋向,华商经济(网络)亦得到缅甸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缅甸华人不仅成为缅甸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且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盟国家是华侨、华人集中地区,约一千七百九十多万人,约占世界各国华侨、华人总数的7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华侨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华人经济获得猛速发展,成为居住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各国的繁荣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柬博寨的华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简史柬埔寨的华人和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1890年柬埔寨的华侨华人达到13万 ,20世纪60年代末 ,估计有42万。后来由于柬埔寨国内政治局势多次剧烈变动 ,华人华侨的数量明显减少。到了90年代 ,随着全面和平的实现 ,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 ,柬埔寨和中国的关系改善和加强 ,柬埔寨华人华侨的数量逐步回升 ,但绝大多数的华侨已经加入柬埔寨国籍 ,成为柬埔寨民族的一部分。柬埔寨政府不再颁发华侨身份证 ,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柬埔寨社会。柬埔寨政府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对华人和柬埔寨人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 ,不歧视华人。柬…  相似文献   

12.
越南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华侨华人又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经济比较富裕,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因此,研究越南的华侨华人现状应把重点放在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 一、人口与分布情况 越南和胡志明市现有多少华侨华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越南尚有约100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的80%,即大约80万人居住在越南南方,胡志明市就占52万多,下表是1989年越南人口总调查中所统计的胡志明市华侨华人的总数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缅甸华人处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仍囿于缅 甸军人专政和1982年公民法的限制, 不能拥有与原住民平等的政治地位。未来缅甸华人政治地位 仍然不乐观, 华人中短期内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平等的政治地位, 当政者也不会给予华人外来 移民群体平等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4.
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 ,北邻中国 ,南接柬埔寨 ,东靠越南 ,西北和西南分别与缅甸和泰国毗邻 ,湄公河流经其西部。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 ,1999年人口统计为530万①。由于中国与老挝有500公里的边界线 ,自明朝开始 ,中国的广东、云南等地就有人移居老挝。目前老挝有华人1万多人 ,15%已加入老挝国籍 ,主要分布在万象、琅勃拉邦、会晒、北宾等湄公河沿岸城镇 ,川圹、丰沙里也散居有部分华侨华人②。另外还有少数从中国云南迁入老挝北部山区的苗族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老挝华人总数曾接近10万人 ,他们大多居住在老挝首都万象 ,一度占…  相似文献   

15.
缅甸华侨华人及其兴办的华文学校已经成为缅甸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受制于复杂政治因素的制约,缅甸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本文以现有学者研究和个人在缅甸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缅甸华文学校的现状及华文教学的特点,并就缅甸华文学校在缅甸汉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对策和思考。本文认为,缅甸华人华侨是缅甸汉语教育的重要社会基础和力量,在缅甸汉语教育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加强与缅甸华侨华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与缅甸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以及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缅甸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17.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18.
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随老挝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老挝华侨华人约有16万人。1975年老挝解放,有些华侨华人担心时局不稳,纷纷设法迁往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国,致使华侨华人人数锐减。以首都万象为例,解放前华侨华人人数不下10万人,而今仅有6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老挝全国的华侨华人人数现已不足2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和各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尤其聚居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塔曲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华侨华人当中,广东潮汕籍人占多数,因此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  相似文献   

19.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纵横》2004,(10):59-59
由赵和曼研究员撰写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 ,于2004年8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 ,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介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 ,为以后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第三章提出了全世界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340万人 ;第四章在出国原因的问题上 ,探讨汉族华侨华人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五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 ;第六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住在国、对祖 (籍 )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七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外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