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与会专家认为:重庆实践让我们以崭新视角来看世界,重庆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结合的模式令人鼓舞,重庆实践对亚洲国家有借鉴意义,重庆实践属”社会主义3.0版本”,可从政策、制度和政治三方面看重庆实践,重庆民生社会主义能重建意识形态,重庆实践是一种更具复制性的模式,重庆实践体现了发展成果为人民共字的执政观,重庆实践复兴了人民时国家基本制度的信念,重庆实践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7,(8):49-56
非常高兴来到重庆。我来重庆这是第三次了,80年代来一次,97年直辖时是第二次,这次旧地重游,重庆变化很大,路变多了,楼变高了,还有轻轨,变化之大让我感觉很意外,我为重庆的崛起与发展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天在这里,我讲“重庆文化与重庆美学”这个专题,有些不涉及到重庆,但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来思考我们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现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我今天的讲座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7,(12):61-68
我非常荣幸到重庆这么一个会场来谈谈对艺术的看法。平心而论我对重庆是有特别感情的,应该说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抗战时候避难到重庆,小学就在璧山上的。虽然只上了两年就走了,但重庆的经历是最可贵的,因为唯一上正规学校的经历就是在重庆的两年小学,上了三四年级,到了五年级就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进入正规的学校,包括初中高中大学,  相似文献   

4.
黄豁 《红岩春秋》2008,(5):10-15
重庆直辖后,中央对年轻直辖市托以重任,寄予厚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各方面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希望重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今天的重庆已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央领导对直辖重庆的关怀,将鼓舞重庆人民再接再厉,为落实中央“314”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到重庆来。这是我第二次到重庆,第一次是1991年,在重庆只停留了四个小时,从成都坐夜火车天亮到的重庆,中午坐船到了武汉,所以在重庆只停留了4个小时,看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就走了,这次有机会到重庆来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康熙从乱世到盛世》,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6.
我们切实感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展重庆人文精神研讨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重庆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底蕴丰厚。巴渝文化积淀深厚,三峡文化独具特色,抗战文化影响广泛,但如何在与时代结合、与城市精神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并大力弘扬,确实需要研究、讨论。重庆是一个崭新的直辖市,需要树立重庆人文精神、塑造重庆直辖市形象,进而促进重庆的新发展、新跨越。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是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牛鼻子,是高瞻远瞩之举,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7,(10):46-52
尊敬的重庆市的读者、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重庆我是来过好多次了(用重庆话),这样正式地来还是头回。晚报的朋友告诉我,重庆的读者非常热情,昨天我在接受重庆媒体的采访的时候,我首先向重庆的观众和读者表示歉意,早就该来了,来晚了。我说这个(今天的讲座)是还债,想着重庆。我们香港的《亚洲周刊》每周都有中国的排行榜,  相似文献   

8.
艾新全  田姝 《当代党员》2009,(10):39-39
这一时期重庆的对外开放迎来了两次历史机遇,即1983年的计划单列和1992年的沿江开放城市。在对外关系上。重庆实施了“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对内关系上.重庆提出了“长江一线、西南一片”战略,促进了重庆的大发展、大繁荣。总的看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庆的对外开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开放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9.
高峰 《党史纵横》2010,(6):55-55,59
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的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时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达10000人以上,近20000幢房屋被毁。重庆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这些灾难,当然是由日军的暴行造成的,但当时国民党政府上下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门的腐败,也大大加剧了重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网友拍砖     
《当代党员》2010,(2):27-27
来重庆一年了,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觉得重庆依然是一座落后的城市。一是城市建设差。重庆这几年虽然矗立起了很多高楼大厦,高楼密集程度号称大陆第一,但是仔细看来,却相当糟糕。重庆平地少,土地资源珍贵,因此楼都盖得很高,而街道较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2,(4):1-1
重庆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期。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重庆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务院制定的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意见及设立两江新区,为重庆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走进马尼拉     
让重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重庆。2007年7月18日,应菲律宾政府邀请,我市组织了300多人的政府代表团出访菲律宾。在菲律宾期间,我市政府代表团拜会了菲政界、商界高层人士和侨领,并在首都马尼拉举行了“菲律宾重庆周”系列活动,影响很大,反响强烈,在当地掀起了一股“重庆热”。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3,(4):16-16
一、初春时节,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重庆代表团参政议政表现活跃。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重庆代表团参加讨论,听意见建议,提出对重庆的希望。他们指出,经过直辖几年的建设,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希望重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未来的重庆一定会大有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不断深化对西部大开发、设立重庆直辖市和三峡工程建设这三大历史机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能力,提高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议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中央领导人对重庆工作的指示,学习重庆代表团的相关发言和建议,积极将全国“两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0,(4):43-43
一、本期“特别报道”栏目登发的《平安的重庆,是3200万重庆人民的福祉》,全面反映了周永康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的情况;《重庆完全有条件大干一场》介绍了重庆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部署四项工作的情况;《全国“两会”大考下的重庆答卷》,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做出了“重庆思考和应答”。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钱陵  刘汪洋 《思考与运用》2007,(6):F0003-F0003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6月18日——28目在重庆隆重举行,它给重庆3100万人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为重庆直辖十周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9,(3):43-43
一、2月初,《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下发,标志着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重庆调研,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发展成就,对重庆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本期在“封面故事”栏目刊登了《重庆发展大有希望》,在“当代论坛”栏目刊登了评论文章《肩负国家使命实现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吴佳佳 《红岩春秋》2010,(1):F0002-F0002,F0003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重庆解放6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时刻,2009年11月29日12月3日,由重庆警备区和中国将军书画院联合举办的“盛世和谐,爱我重庆”——共和国百名将军诗书画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本次诗书画展共分“百名将军书重庆”、“警备区官兵颂重庆”和“重庆画家绘重庆”三个部分,展出了包括开国将星方于翼、张翼、魏国运等106位将军手书在内的作品共242幅。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当代党员》2009,(5):50-51
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这五大重庆是我市提升城市形象.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为了及时报道五大重庆建设的进展,本刊特从本期开始将“和谐重庆”栏目更名为“五大重庆”,欢迎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18日,是中央批准重庆设立直辖市10周年。世界各国的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155家350余名记者对重庆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报道,为宣传重庆、推介重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部分采访文章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严婷 《当代党员》2010,(7):34-36
从“负资产”到市值500多亿元,重庆水务走了九年。九年问,在保证重庆市民喝上干净水的同时,重庆水务也拧开了创造水务产业价值的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